新自由主义危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美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分析

2020-07-23 06:16邢彩丽
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新冠疫情

【摘要】新自由主义通过在全球制造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攫取财富和权力。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势的力量,新自由主义及其意识形态霸权决定了美国政府应对本次新冠疫情的基本态度。极力维护金融垄断资本利益、医疗私有化以及行政机构陷入哗选举游戏”是导致美国疫情失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新冠疫情;“群体免疫”;新自由主义;医疗私有化

一、问题的提出

正当中国取得与新冠疫情“遭遇战”重大胜利的时候,欧美为主的全球其他国家却出现了疫情蔓延的趋势。中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壮举积极应对疫情,以封城、断路、停产、隔离的措施尽力将疫情控制在中国境内,为世界其他国家抗疫争取了近两个月的准备时间,但一些欧美国家却采取拖延战、退避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终使这场疫情扩散、蔓延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欧美国家早期应对疫情的表现,从英国的“群体免疫”到瑞典的“四不”政策,再到美国政府疫情期间忙着“打嘴仗”抹黑中国、隐瞒疫情抛售股票、封锁伊朗、起诉委内瑞拉总统等做法,无不让人惊愕:这些长期以来在全球不断“维护”他国人民“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世界警察”,为什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时,对自己国内民众的生命和健康却采取如此不负责任的态度?

其实,如果把欧美国家的这些做法放在大的历史阶段和时代背景下去看,就会发现此类行为与他们在国内外的长期言行是一贯的,这次疫情只不过更直白地把他们“资本至上”的本质暴露出来而已。从根本上说,新冠疫情中欧美政府的言行早已由其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基调,寄生在各国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没有把普通民众的利益放在眼中,危机与灾难甚至是他们敛财的好时机。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以制造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获取财富和权力的过程,然后具体分析新自由主义对美国社会应对本次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说明资本主义当代版本的新自由主义“资本至上”的本性决定了其对民众利益的消极态度。

二、新自由主义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意识形态工具

新自由主义自上世纪80年代起逐渐席卷全球,从英美实行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而大力削减社会福利、推行私有化开始,到在拉美推行“华盛顿共识”的结构性改革和在苏东地区炒作“休克疗法”,再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其对东亚“专制主义”的批判及要求经济进一步私有化的“教导”中,新自由主义一度被当成不容置疑的经济学圣经,深度参与了各国经济社会改革,可以说,一度“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直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新自由主义制造危机、劫掠全球的本质暴露,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

(一)新自由主义起源与发展过程

新自由主义并不简单是“new liberalism”,而是Neo-liberalism,即它的主旨在于复兴亚当·斯密等自由放任古典自由主义,在学术理论上并没有更多创新。古典自由主义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声名狼藉,遭到西方社会改良思潮的批判,新自由主义则以种种理论返古复辟。新自由主义内部包含众多流派,一般在狭义上特指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他们特别强调限制或取消国家干预,具有明显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倾向。

1930年代初,米塞斯和哈耶克等早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组成了一个宣扬自由放任经济及仇视社会主义的学术小圈子,并同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等人之间就经济计划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这场无果而终的论战拉开了新自由主义及其代表人物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序幕。但是,由于大萧条中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措施走出危机并使美国日益强大,所以反对国家调控的新自由主义从产生之初就受到冷落。在1970年代中期之前,新自由主义一直是一个边缘学派,不仅没有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界的认可,而且由于它顽固坚持“绝对个人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社会改良、抨击社会福利制度甚至反对政府禁毒等主张,在西方世界曾经被普遍视为“反动”。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新自由主义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登上西方主流经济学宝座,成为国际垄断寡头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这主要是由于新自由主义这种具有市场原教旨主义倾向的主张符合当时不断膨胀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需要,能够为资本在全球打破各民族国家天然壁垒、侵蚀国家主权提供依据,能适应国家垄断资本向国际垄断资本转变和扩张的需求。因此,由大银行和跨国公司融合而成的军事一工业一金融垄断财团开始在背后操纵美国政府、美联储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权力一金融机构,通过扩大势力范围与建立全球帝国来谋求垄断利润,同时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发动金融战争,制造经济危机和政局变动。[2]当代表跨国垄断金融资本利益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以“华盛顿共识”的名义在全球不断推行时,也为国际垄断资本势力控制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提供了意识形态辩护。

(二)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并制造危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以“华盛顿共识”的面目被包装成所谓“规范改革”方案,在国际权威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下,首先向拉美国家推行,使拉美国家原先大量的国有企业被重新私有化,国有资产在市场化过程中被国内权贵、私人资本和国际垄断财团大量攫取。1980年代的拉美各国,在短期内出现统计数据显示的经济增长之后,很快陷入两极分化和动荡不安的状况。其中,阿根廷在“华盛顿共识”诱导下的私有化改革教训最为惨痛。二战之后,阿根廷庇隆政府坚持实行自主的民族主义政策,不依附西方,主張政治独立和社会公正,强调经济主权,实行企业国有化、进口替代和社会福利等政策,使阿根廷开创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GDP一度位居世界第九,处于拉美国家前列。这时的阿根廷甚至具有生产喷气式飞机和建造核电站的能力。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拉鲁阿政府在美国“华盛顿共识”推动下,开始实施彻底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贸易、投资、金融全面自由化。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使外资大量涌入,短期内经济数据上升,美国媒体开始大力吹捧阿根廷是拉美成功典范。然而,国际热钱带来的虚假繁荣泡沫很快就破灭了,最终导致2002年爆发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但当阿根廷深处危机,社会大规模动荡、骚乱不断时,西方金融资本却以这个国家没有可以抵押的国有资产为由,拒绝向阿根廷提供必要的贷款援助。曾经在西方金融资本诱逼下推行私有化、卖光国企和银行的阿根廷,这时才明白自己国家的经济金融命脉已经掌握在西方资本手中,本国政府不仅丧失了经济宏观调控能力而难以扭转局面,而且还失去了继续吸引外资、乞求外援的谈判筹码。[3]

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制造的第二次灾难发生在原苏东国家和地区。苏东剧变之后,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新自由主之路,其中以俄罗斯最为典型。在盖达尔等西方培养的新自由主义跟随者鼓动之下,俄罗斯实行激进主义“休克疗法”,卖光国企和银行。俄罗斯主张“全盘西化”的新自由主义代理人叶利钦等曾鼓吹,一旦实行美国经济模式,将使俄罗斯旧貌换新颜,从此实现经济腾飞。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在实行新自由主义转型的十年里,俄罗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经济大幅下滑、广大民众普遍贫困化、人均寿命极大下降、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严重,同时还在私有化改革中催生出一批富可敌国的私人寡头资本。新自由主义“休克疗法“在给俄罗斯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摧毁了苏联公有制经济体系,使得俄罗斯在苏联时期人民创造的巨大财富被美国为主的跨国垄断资本廉价收入囊中。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是新自由主义又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制造的巨大灾难。东亚经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过一段快速增长期,其原因主要在于当时的东亚经济模式重视政府的调控职能,注重在私人动机和公共支持之间寻求适当平衡,同时控制外债规模,不盲目开放金融市场和推行金融自由化。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华尔街银行家和华盛顿政客开始利诱东亚地区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一些东亚国家亲美的统治精英只看到加速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能带来资金和全球市场,于是主动配合国际垄断资本的鼓吹,其中尤其以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最为积极。结果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些国家损失也最为惨重,典型如金融危机中被索罗斯洗劫一空而陷入长期动荡的泰国。在东亚深陷危机之困时,美国袒护并纵容其金融寡头趁人之危,在东亚地区的金融货币市场上疯狂套利套汇,蓄意加剧危机,使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东亚经济模式”蜕变为“灾难型经济模式”,有些国家的经济甚至倒退了10到20年。[4]然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霸权却在当时操控国际舆论,使国际金融资本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质疑和批评,反而再一次把问题推到了这些亚洲受害国家身上。新自由主义者指责是东亚“裙带资本主义”传统和自由化改革不彻底造成金融危机,并且因猛烈抨击东亚国家政府主导型经济在国际舆论中出尽风头。

(三)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在美欧爆发并不断深化

新自由主义鼓吹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千年王国”迷梦,直到2008年才被美国金融危机的事实打破。在这之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边缘国家,新自由主义正好借此攻击这些国家金融市场,并进一步推动新自由主义私有化改革,但这次危机却爆发于资本主义的心脏——美国华尔街大银行,这就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市场万能”的谎言与神话。面对欧美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大多数人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危机的存在,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纪末因提出“历史的终结”而名声大噪的弗朗西斯·福山,他说华尔街次贷危机与拉美地区、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没有太大不同。[5]而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斯蒂格利茨则指出,美国经济危机表明“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新自由主义一直是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的政治教条,从来没有得到经济学理论的支撑。[6]

哈耶克在其(通向奴役之路》一书中认为,只有自由放任才能避免人类迈向奴役之路,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至今不断深化的危机恰恰证明其主张的新自由主义才是真正剥夺大多数人自由的资本主义“铁笼”(iron cage),人一旦跳进其中便很难逃出。距离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十多年时间过去了,美国不仅没有真正走出危机,经济危机反而逐渐演化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欧洲也在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深陷泥潭,昔日“人间乐园”现今呈现给人们的是严重失业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动荡。但是,引起如此巨大灾难的新自由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不仅没有因制造经济危机受到应有惩罚,反而利用其掌握的政治权力让美国政府的救市方案紧紧围绕其利益展开,如奥巴马政府采取量化宽松(QE)政策、增加流动性及投入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等一系列“以新自由主义挽救新自由主义”的危机治理方案,对金融资本实施大规模“输血”,使导致经济危机的泡沫继续存在并不断膨胀,使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更加強势。[7]所以,危机之后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1%与99%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被激化,最终导致了波及全美的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而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桑德斯获得的大量支持与当时被包装为强硬反对华尔街、坚决反体制的特朗普的上台,表明民众对传统精英的不信任与反感,危机使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日渐趋于表面化、白热化。

三、新自由主义对美国应对新冠疫情基本态度的影晌分析

回顾新自由主义统治集团近40年在全球以制造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方式不断积累财富的过程,就对这次新冠病毒蔓延欧美时,西方国家采取的拖延战、退避战的战法不感到那么难以理解了。新冠疫情暴发后,欧美国家的种种表现说明,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决定了其面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基本态度,当他们认为资本增殖和保护民众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首要考虑的是资本集团的利益。

(一)维护垄断金融资本利益、防止股市动荡是疫情失控的根本原因

美国作为一个国际垄断金融资本控制的国家,金融化、虚拟化、空心化是其经济的主要特征,股市、就业和消费是决定美国经济状况的主要因素。为了尽可能稳定股市,防止金融市场动荡,同时也为金融资本转移资产、寻找新的宿主提供更多时间,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采取封锁信息和欺骗民众的做法,隐瞒疫情的严重性,并成立副总统彭斯领导的“封口司令部”,要求美国任何科学家及医护工作者不能未经彭斯批准而私自对外界透露关于疫情的最新消息,所有新闻媒体没有白宫许可,也不得发布容易引发民众恐慌的疫情信息;另一方面,美联储、政府在3月份一个月之内接连出台了三次财政刺激政策、0利率、降息100个基点及一万亿美元的回购等大量“救市”措施,并还启用了无限量化宽松的货币核武器政策。

但是,美国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的特征决定了其泡沫经济的脆弱性,当疫情愈发严重后,上述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接连失效,美国股市还是不断剧烈动荡,从3月8日到18日的10天时间里发生四次熔断,创1988年股市熔断机制设立以来的历史纪录。3月下旬,为了缓解股市风暴,美国政府再一次快速出台财政刺激政策,史无前例地拿出2.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资金(这个数字超过美国一年GDP的10%),使跌入谷底的美国股市终于迎来连续几天的大幅反弹,从底部上涨了20%多,再次进入技术定义上的“牛市”。美国政府这些快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表明,决定社会资源分配、影响国家大政方针的最根本力量是美国顶级财团的战略动向。然而,如果疫情在短期内得不到控制的话,这些启动印钞机、制造财政窟窿的做法,必将引发更大规模恶性通货膨胀乃至严重经济危机。特朗普政府对股市的极度关心和对疫情的消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再一次证明美国政府把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等垄断金融资本集团的生死存亡放在首要位置,而民众的生命与健康则被搁置一边。

同时,2020年这场疫情中,美国政界再一次出现联合打压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桑德斯的情况,这再一次表明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根本上都是资本集团的代言人,任何让利于民众的主张都是被打击和污蔑的对象。桑德斯的社会主义色彩非常浓厚,他主张拆解大银行,给富豪和大企业加税,实行全面医疗改革和免费大学教育,提高最低收入和重振工会,因此被高盛董事长宣布为“最危险”的竞选人。果然,桑德斯在3月3日的“超级星期二”又一次在民主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失败,使2016年民主党内特权阶级排挤桑德斯的历史重演,当时民主党内部以“超级代表”的手段让希拉里胜出,使真正得民心的桑德斯党内竞选失败。

结语

2020年新冠疫情早期,美国表现出的对广大民众生命和健康的极端漠视态度,与历次危机中视人民为草芥的态度实际是一致的。只不过,这次新冠疫情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与以往金融经济危机给人的直观感受不一样:病毒引起的公共卫生危机导致的死亡是直接的、剧烈的;而之前金融经济危机导致的失业、贫困和两极分化相比病毒导致的死亡,是隐形的、缓和的灾难。在失业和贫穷下,人是可以苟活的,肉体的死亡和精神的痛苦是经济危机的间接结果和缓慢过程。当下,病毒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让死亡以直白的、剧烈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使新自由主义垄断寡头“资本至上”的本性毫无遮盖地暴露于全世界面前,也撕下了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宣传。资本力量的强大是美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指望以制造危机和灾难敛财的寡头资本及其代理人抗击疫情、救助民众,也是人们长期被新自由主义错误思想渗透的表现。可以预见,接下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迅速扩散,政治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国际寡头资本为了维护其统治,可能也会采取一些救助措施,割一点肉给广大民众,但他们在疫情早期的消极态度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将是资本残酷性的又一次历史证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2]杨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当前重大国际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7).

[3]杨斌.阿根廷的金融开放和金融危机[J].财经问题研究,2003(12).

[4]何秉孟等主编.亚洲金融危机:最新分析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弗朗西斯·福山,朱新伟.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未来[J].社会观察,2012(2).

[6]http://economistsview.typepad.com/economistsview/2008/07/stiglitz-the-en.html.

[7]齐昊,李钟瑾.以新自由主义挽救新自由主义——美国危机治理政策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4).

[8]Jane Mayer.Covert Operationsahe Billionaire brotherswho are waging a war against Obama.[EB/OL].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0/08/30/covert-operations.

【作者简介】邢彩丽,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基金項目】本文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全球性文明的生成逻辑阐释》(项目号:2019BKS0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自由主义新冠疫情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的影响分析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