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安全问题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2020-07-23 07:01邹杰
时代汽车 2020年8期
关键词:汽车驾驶防范对策安全问题

邹杰

摘 要:汽车驾驶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驾驶人员技术、心态、身体状态及道路、天气、视线、车况等可能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研究提出防范应对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驾驶;安全问题;防范对策

1 引言

隨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汽车数量也随之大幅攀升。汽车驾驶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宁,对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多年驾驶经验总结,从内外因等角度出发,对汽车驾驶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据此研究提出应对防范对策,以期为相关学者和汽车驾驶实务管理者、操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2 驾驶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

驾驶人员自身因素是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主观因素,也是主要因素。有资料显示,在以往车辆事故中驾驶人员因素占据80%左右①。

2.1 身体素质

驾驶人员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等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会明显下降,车辆控制力和抗疲劳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但驾龄越短越容易出现不良驾驶行为,事故概率也越大。性别因素带来的生理机能和安全态度的差别,可能造成汽车安全驾驶方面存在的差异。健康状况问题会直接影响驾驶人的思考能力、反应能力、抗疲劳能力等,从而对汽车驾驶安全产生影响。另外,饮酒、吸毒、药物不良反应等都会使驾驶人处于不正常精神状态,增加汽车驾驶风险。研究发现,驾驶人员从感知危险到制动开始的反应时间约为0.75秒,而酒后反应时间要增加几倍②。

2.2 驾驶技能

驾驶技能是驾驶人员在具体的道路交通环境中,控制车辆安全行驶的能力。驾驶技能不熟练、不达标时,在行车过程就不能准确掌控车辆、处理紧急问题,会大大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如车距控制不当,未留有足够的制动距离,驾驶速度不均匀,行车过程突然降速或者急刹,都容易造成追尾。

2.3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会对安全驾驶产生直接影响,心理素质较好的驾驶人员可以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沉着冷静地处理,快速作出反应。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驾驶人员在开车时过于紧张,遇到问题手足无措;有些经验不足,处理突发情况不当;有些过于自信,一心多用造成事故;有些心存侥幸,违规冒险酿成惨剧。有些驾驶者有路怒症,在道路上时常情绪失控做出不合理行为,导致交通事故。

3 外部因素对汽车安全驾驶的影响

3.1 特殊天气

暴雨、浓雾、台风、冰雹、降雪、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可能影响车辆的稳定性以及驾驶人员的能见度和控制力,对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如降雪天气,即使是驾龄较长的人都无法有效控制车辆③;在浓雾状态下,很多驾驶者并不清楚周围情况,难以确保万无一失。

3.2 视线因素

良好的视线是保证驾驶人员正常驾驶的前提条件。当驾驶人员进行夜间行车时,视距变短、视野受限,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如驾驶路段的弯道较大,驾驶人员的视线就会受到较大限制,容易发生追尾事故;有些货车、客车因为车身长、体积大,也可能产生一定的视线盲区,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3.3 道路因素

我国近年来的道路建设加速发展,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延伸到很多地方。但有些路段的路况因为没有得到及时保养或者因为超重行驶等不容乐观;很多煤矿区和钢铁厂周边的交通干道经常会出现大坑和塌陷等情况;一些山区还会出现落石和蜿蜒曲折的转弯道路,这些路况因素都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3.4 车况因素

汽车车况具体指汽车各项性能是否合格,是否具有安全隐患。车辆保养不到位,易导致灯光、设备、轮胎、刹车等性能降低,影响车辆安全性,造成安全隐患。据统计,每年因汽车车况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10%的比例④。而在众多技术参数影响因素中,制动性能的影响因素最大(占51%),其后依次是轮胎质量(19%)、车身影响(16%)、安全装置(14%)。⑤制动因素包含制动片、制动液、转向拉杆以及转向臂等;轮胎安全因素包括因为高温高压和碾压尖锐物体导致的轮胎爆裂、漏气等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

4 汽车驾驶安全问题防范对策

4.1 增强驾驶人员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驾车中最重要的一个品质⑥,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驾驶人员的行为。驾驶人员要增强安全意识,牢记“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确定自身安全驾驶的“底线”和“红线”。

4.2 提高驾驶操作技能

当前汽车不断升级换代和道路环境日趋复杂,驾驶人员应当通过加强行车实践不断累积经验,提升自身驾驶技能。一要熟悉车辆技术状况,充分了解汽车各个操控部位的具体位置、功能,通过实践累积操纵经验,熟练操控汽车;二要充分掌握汽车制动技能,全面掌握刹车性能、刹车安全距离和车速控制,确保车辆制动有合理性、预见性,从而避免紧急情况出现。

4.3 养成良好驾驶习惯

良好的驾驶习惯也是保证安全驾驶的关键因素,比如加强行车之前的检查、使用安全带、礼让行人、不超载、不超速、不随意超车、不疲劳驾驶、不接听手机、不醉酒行车等,保持充沛体能,稳定驾驶心态,避免外界干扰,保证集中精力,可以避免很多危险发生。

4.4 掌握应急处理技巧

驾驶人员应当针对不同情况,掌握紧急处置的技巧。如发生转向不足问题,结合以往经验,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车速过快、前轮破裂或者路面湿滑不平等,尤其是前轮驱动的车辆该问题更容易发生,应冷静应对,不可猛踩制动踏板或是猛转方向盘,而应稍微降低车速并视车速情况略收油门,使得车胎与地面产生足够的侧向摩擦力防止车辆进一步侧滑;又如雾天行驶时要打开雾灯、尾灯,以提醒后方车辆注意,避免出现追尾的问题。夜间会车时要及时鸣笛示意,并交替使用远近光灯,以提醒前方来车。再如,前方路况出现弯道,应提前踩刹车使汽车减速,在冰雪路面、坑洼路面、湿滑路面,应增加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在坑洼情况较为严重的路面驾驶汽车,车轮经常会发生悬空情况,刹车时容易发生短暂抱死状况,还可能发生抢方向的问题,这时应当立即减速,采用发动机制动方式。在长下坡路段驾驶汽车的过程中,不能使踩刹车的时间过久,避免发生刹车过热失灵的问题⑦。若汽车出现爆胎情况,驾驶者要紧握住方向盘保持汽车的行进方向,使用点刹车的踩踏方式,不能猛踩,避免汽车乱摆,最终造成翻车、撞车等问题。

4.5 减少行车外部风险

交通部门要对道路做好养护和安全排查,及时处理塌陷、障碍物等问题,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驾驶者要善于使用行车软件,尽量熟悉掌握路况,减少在危险路段行驶;及时了解气象信息,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时出行;尽量减少夜间出行。

4.6 使车辆技术状况保持在良好状态

加强对驾驶汽车的日常养护,定时对汽车各个部件进行检查,不定期开展车辆安全性检测。驾驶前应当对车况进行基本检查,如轮胎、表盘、行车灯、雨刮器等,包括发现状况要及时检测维修,使车辆出行前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可增加汽车智能化技术,以提高行驶安全性。如安装ESP以防止车辆发生侧滑,从而提高车辆操控的稳定性;又如加装AEB系统,通过雷达探测技术测量与前车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自动进行报警。

4.7 加大宣传惩处力度

开展安全教育讲座,让驾驶人员了解交通事故造成的一系列后果和对家庭的影响。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宣传、警示教育,提高全社会交通安全意识,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要通过完善立法,明确交通管理规则,并对违反者进行惩罚,从而产生震慑作用。同时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激励和引导驾驶人员积极向先进学习,让驾驶人员严格遵章守纪,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飞《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分析及驾驶技术探讨》[J].载于《时代汽车》,2019(06):8-9.

[2]董晓东《我国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J].载于《时代汽车》,2020(10):145-146.

[3]张朝明《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4):356.

[4]陈全斌《影响洗车驾驶的关键因素分析》[J].时代汽车2019(08):30-31.

[5]郑亮《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研究》[J].时代汽车2019(08):8-9.

[6]引自张娇、王筱冬《汽车驾驶人员不安全行为评价研究》[J].载于《研究与展望》,2018(3):175-176.

猜你喜欢
汽车驾驶防范对策安全问题
如何提高汽车驾驶的技能及节油措施
高校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研究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浅谈煤矿瓦斯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