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景析文悟情

2020-07-23 16:38杨波
关键词:赏景

杨波

摘要:散文,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许多学生在阅读散文时难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所以,在初中阶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本文着重从品味、感悟、赏析等方面论述散文阅读中所应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赏景;析文;悟情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77-1

写景类散文是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为主的散文。作者通过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来描绘景物的色彩、声音、形状等特点;通过发挥想像,虚实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过去,学生常说学习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现在,已变成“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读散文。”就是因为散文这种文体独有的特点让学生害怕,感觉离自己很远,不亲近。阅读写景散文时应当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赏景,品味手法

写景散文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画面,我们阅读时首先要诵读文字,跨越时空饱览山水风光的无限美丽。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如学习《画山绣水》一文时,作者在江上行船,描写山光水色,使人恍惚如梦;描写鱼鹰入水捕鱼,“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动作传神,如诗如画,令人回味;描写各种石乳,“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可以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通过读,使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展开想象和联想,使他们思维活跃,慢慢感悟情感。

其次,写景类散文的表现手法灵活,从写作角度看,可以兼用多种表达方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同一景物变换观察角度来写。这样不但会使所写散文的语言内涵丰富且有张力,而且能彰显其独特魅力。品读散文的优美语段,能够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者在对泉声的捕捉和感受时,巧用比拟。先用通感比拟,“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扑面而来”,声音“扑面而来”,实在是充满情趣。再看身形并茂的比拟,“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其形象,清新十足。作者还用了排比的比拟,用多种乐器的演奏、和鸣,来传达自己的细腻感受,“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小溪流出提琴声,溪流激石传出弹拨声,细流轻如贝司声,激流急似铜管声——同是对听觉的比拟,却各有千秋。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作者能让淙淙作响的泉声“为琴为瑟”,实属美的善想者。康德也曾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想象力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功能,可以使作者有可能冲破客观事物的局限,创造出神奇瑰丽、生动新鲜、光彩照人的艺术意象。

二、析文,感受情感

阅读散文要抓住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写景散文要抓住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脉络。对文中关键语句要重视,点出“文眼”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如《鼎湖山听泉》一文,阅读时可以抓住人物行踪的变化。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远看时,“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过了寒翠桥,“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进山,方知泉水“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站在亭前望去,又是“满眼确是一片浓碧”。随着观察点的变换,风景摇曳,各显其妙,个见其神,各展其情。

三、悟情,提煉主旨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是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或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又具体地表达作者的情意。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鉴赏时我们不能单靠理性的思索来赏析景物描写,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将作者描绘的景物再现于我们的脑海中,并投入足够的感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领悟作品的妙境和真谛。

《鼎湖山听泉》一文“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这一段,情景交融,人的情怀在泉水的交响乐章中得到了净化、升华,受到了洗礼、陶冶,听泉也是在听人生——文章的主旨,至此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一定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体味,一定能真正领悟散文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年颁布,2010,9(12).

[2]景美 言美 文更美——初中语文写景散文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究[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2).

[3]初中散文教学经验分析[J].知音励志,2016(6).

[4]浅析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J].文存阅刊,2017(19).

[5]浅谈初中语文散文的教学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9).

[6]初中语文散文课时目标确定的科学化[J].初中生世界,2014(16).

[7]张南.名人名言[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小伊中学,江苏 灌云 222200)

猜你喜欢
赏景
穆厚高
春暖梅花山
【醉花阴】钱排之春
写作业
磜下坪感怀
咏荷
秋色正好,景不醉人人自醉
重游葵园
怀念
品诗词之美 听古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