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8世纪法国文学对宿命论的批判

2020-07-23 06:58赵佳泥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伏尔泰批判

摘    要:18世纪的法国,伴随着启蒙运动影响的深入,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学作品广泛传播,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根基被不断动摇。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具有一定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神论者强烈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并呼吁思想解放,这一主张在其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体现。本文意在从卢梭的代表作品《老实人》中寻找这一哲学思想的体现,梳理分析作者隐晦流露批判精神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伏尔泰;批判;乐观主义哲学

17世纪末的古今之争标志着古典主义的没落和启蒙文学的开始。形成并繁盛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从古希腊罗马文学里吸取艺术形式和题材,主张拥护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这一思潮历来为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服务,成为控制人民思想的精神武器。而18世纪以“理性崇拜”为主旨的启蒙运动则用理性之光驱散了愚昧的黑暗。在这一运动中,以伏尔泰为代表的理性神论者强烈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并呼吁思想解放,在作品中广泛而隐晦地表达了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乐观主义哲学(“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創造的最好的一个”)的批判,这在伏尔泰的《老实人》中最为典型。其中暗含深刻的哲理意蕴,启迪了人们对神权统治和苦难人生的认知,为黑暗时代的人们带来了新思想的异彩光芒。

一、讽刺大师伏尔泰

被誉为“讽刺大师”的伏尔泰在《老实人》这部哲理小说中充分运用了他最为出名的讽刺手法。相比于直接且强烈的批判,委婉和犀利的讽刺更容易激起读者的强烈不平与深度思考。作者结合观望性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将读者的视角和思绪带入老实人的各种经历中,老实人的喜怒安乐牵绊着读者的思绪。贯穿全文的讽刺和隐喻便于读者更好地领会小说主旨,同时也展现了启蒙思想家心中的的理想社会。

二、乐观主义的化身——庞格罗斯

《老实人》中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一定的哲学内涵,最典型的即为庞格罗斯教授。在对他的描写中读者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的讽谕:“庞格罗斯教授心理玄学、神学和宇宙学。”法语原文中对这一不存在的学科的描述为“métaphysico-théologo-cosmolo-nigologie”1,其中“nigologie”一词同法语中 “nigaud”一词谐音,意为“笨蛋”。在这里作者隐晦地运用谐音暗示了这一教授的滑稽之处。同时,庞格罗斯教授总是鼓吹“城堡里有着最美好的世界,男爵的城堡是最漂亮的城堡,男爵夫人是所有夫人中最完美的夫人”。看似赞美,实则阿谀奉承,是他用来给城堡里的人洗脑的手段。“最美好的世界”在文中则呼应了莱布尼茨鼓吹的“上帝创造的最好的世界”2。同时,他有自己对宿命论独特而荒谬的阐释:“我们可以发现,事物不可能以其他形式存在,因为所有东西都有一个结局,而且必定是最美好的结局。请注意:鼻子是用来支撑眼镜的,所以我们要戴眼镜。腿很显然是造来穿裤子的,所以我们有了裤子,石头是用于雕琢建造城堡的,所以男爵大人有了一座漂亮的城堡...... 由此可见,那些认为一切都好的人说的是傻话,我们应该说一切都完美才是。”3我们可以看到他用一本正经的语气表述有悖于常理的逻辑,荒诞可笑中透露出他的无知,这实则也暗合了作者本人对莱布尼茨乐观主义哲学的嘲讽。

同时,哲学家庞格罗斯的经历也让读者质疑他的可信度。尽管他一直鼓吹着美好世界和乐观哲学,他的遭遇却与之截然相反。从哲学家沦落为乞丐,又被割掉了眼睛和手,最后成为里斯本地震的祭品被吊死在绞架上,他的悲惨遭遇无不暗示着他本人的可笑与可悲之处。

三、亲历者康迪德

文章开篇,作者就借用私生子康迪德的身世暗讽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康迪德的母亲不愿意嫁给他的父亲,因为这位贵族绅士弄丢了可以证明其身份的家谱。

主人公康迪德出生在一位德国男爵的府邸,作为府邸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庞格罗斯的乐观主义哲学的拥护者,康迪德一度认为自己生活在人间天堂。然而当他因爱上表妹居内贡小姐而被驱逐出城堡后,在旅途中经历了被骗从军、遭遇虐待、残酷战争、大地震、海上遇险等形形色色的天灾人祸,每一个事件都在动摇着他的信仰,社会的丑恶面目和他曾经在美好的男爵城堡所听闻的截然不同,真实人间的经历让他慢慢认清了社会的黑暗面目,逐渐抛弃盲目乐观主义态度,变得中庸实际。

作品第四章节康迪德和庞格罗斯教授的重逢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如果之前老实人仍虔诚地坚持乐观哲学和安然地接受命运安排,这次的重逢开始动摇他的信念 —— 庞格罗斯,这个乐观主义者却遭遇了极其不幸的事件。当庞格罗斯被吊死在绞架上后,康迪德终于忍不住开始质疑:“如果这是个美好的世界,那么其他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作品的第十九章构成了全书情节的高潮,老实人从先前对乐观主义思想的动摇到真正认清事实的转变源于他在苏里南见证的黑人奴隶的悲惨遭遇。“我们在制糖厂工作,如果手指被石磨压住,人们就砍掉我们的手。如果我们试图逃跑,人们就砍掉我们的腿。”[ (法)伏尔泰著;傅雷译. 伏尔泰作品集 老实人.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08.]黑人奴隶用平淡冷漠的语气叙述自己的遭遇,却让读者真实感受到了其处境的悲惨。在与黑人进行了长久的交流后,老实人潸然泪下,并高喊“面对这样的现实,再也无法相信乐观主义。”这一章节不仅见证了康迪德思想的巨大转变,同样也是对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的揭露。读者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当时的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黑人的暴行,不仅如此,殖民者还利用宗教鼓吹的乐观哲学和人种亲缘来麻痹奴隶的心智以达到完全控制的目标。作者带领读者借助康迪德的眼睛来体会黑暗世界的不公,谴责乐观主义对人民心灵的麻痹和伤害。

康迪德一路的见闻与庞格罗斯鼓吹的“完美世界”有着极大差别,这一巨大反差引导读者反思乐观哲学的弊病,也达到了作者讽刺的目的。

四、结语

纵观18世纪的法国文坛,启蒙文学的兴起冲击了以往古典主义对人民思想的禁锢,批判了以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压迫为代表的黑暗势力。自然神论者伏尔泰在其文学作品中广泛隐喻了对宗教对人民的精神压迫,《老实人》中通过康迪德的经历来揭露社会现实,与宗教主张的“上帝创造完美世界”的理论形成反差并引人思考,暗讽当时的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提出的乐观哲学,传达出引导人民走出精神桎梏和通过自身努力拥抱美好人生的号召。

参考文献:

[1](德)莱布尼茨著;段德智,陈修斋译. 莱布尼茨后期形而上学文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03.

[2](德)莱布尼茨著;段德智编译. 莱布尼茨自然哲学文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8.07.

[3](法)伏尔泰著. 傅雷译. 伏尔泰作品集老实人.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08.

[4](意)卡尔维诺著.为什么读经典.黄灿然,李桂蜜译.译林出版社, 2006 年 8 月第 1 版.

[5]李梓钰.伏尔泰《老实人》的哲理意蕴[J]. 现代交际.2020-04-30

作者简介:赵佳泥(1999年5月-)女,籍贯:浙江绍兴,单位:安徽大学,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伏尔泰批判
请您快来
伏尔泰的礼物
强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技术合理性及其批判
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自然的法则
岁月不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