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菱塘回乡民俗的调研

2020-07-23 06:58何芷君陈英红崔林杰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

何芷君 陈英红 崔林杰

摘    要:扬州高邮的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回族乡。以高邮回乡文化融入程度为调研目标的大学生双创调研团队组织了对该地区的一系列调研活动。调研团队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族文化及其与汉族文化融入状况,并获取当地民众对回族与汉族文化交融现状的态度。

关键词:文化调研;双创训练;高邮菱塘回乡;文化融合

菱塘回族乡

扬州高邮的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回族乡。回族乡成立之初,全乡只有一座古清真寺,坐落于清真村,较为偏远。后来,菱塘传统的农业社区模式被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居住乡村的回民剩余劳动力逐步进入工厂,谋求生存发展。为了工作的方便,越来越多的回民将家搬离了传统的地缘社区,同汉族人民居住在-起,散居在镇中心。为了方便搬迁至集镇的回民的宗教生活,在1995年,菱塘回族乡乡政府投入近200万元新建了华东最大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与古清真寺形成了南北呼应。同时,为了保证回民的居住环境,乡政府在集镇中心距离新清真寺一定范围内统一规划了占地60亩、能容纳百户回族入住的具有浓郁伊斯兰特色的回民小区。这样的规制,使得菱塘回族乡镇中心成为回族文化氛围颇为浓厚的一个回民聚集区。

调研预期效果

1、参观江苏省级模范清真寺--集镇清真寺,及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古清真寺;拜访清真寺阿訇,了解菱塘回族乡的清真寺建筑历史。

2、采访回族乡乡长薛元金,了解当地回族和汉族迁移、聚合的历史。

3、参观当地开设阿拉伯语课程的四所学校和一所成人教育中心,通过采访学校学生和老师了解当地教育情况,并总结两族文化交流情况

4、采访当地汉族与回族村民,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族文化及其与汉族文化融入状况,并获取当地民众对回族与汉族文化交融现状的态度。

5、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当地回汉两族生活状况和文化交融情况。

调研进展情况和成果

实地走访前,成员们了解到2019年6月5日是回族自治乡伊斯兰历的开斋节,为此,调研团队决定在这一天去到菱塘乡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多次讨论后成员们制定了那一天的活动行程:踩点古清真寺、集镇清真寺和当地开设阿拉伯语课程的四所学校和一所成人教育中心,采访回族乡乡长薛元金。

王红烨同学提前预定了当晚的住宿以及来回车程和当天的日程安排,并确定了团队的路线——扬州站至回族乡;何芷君同学准备了提问小学学生和老师的问题;詹莘子同学准备提问当地乡民的问题;陈英红同学准备了提问回族乡乡长及清真寺阿訇的问题。

(一)集镇清真寺

到达高邮市后,团队成员先去了集镇清真寺,寺内人员告诉成员们回民一般重大节日都在古清真寺举办,古清真寺是回民做礼拜和统一过节日重要场地,而新建的集镇清真寺则用于日常礼拜。

出来之后,恰逢热情的汉族乡民开车载成员们前往古清真寺。在路上期间,成员们与该乡民谈论回族乡的历史和当地的生活习俗。他介绍到七百多年前阿拉伯人来扬州传教,即有三百多个穆斯林在此定居,史稱“回回湾”;并称他的老一辈汉族人因为国家政策而迁移到这个原本全是回民的地区,由此两族人开始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如今回民占回族乡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詹莘子同学之前从网上了解到派出所和小学的门口等建筑上都刻有回文,而且街道上也有阿文标语,而今乡内却并不存在这些。于是她将这一疑问提出,司机便解释说近两年变化较大,大面积阿语标志不再出现,因此如今乡镇内便很少有阿语出现。

(二)古清真寺

王红烨和詹莘子两位同学到达了古清真寺,看见清真寺门口有个“欢度开斋节”标语,了解到古清真寺最早建于明朝初年,原寺址在高邮湖边的芦柴港,现存的清真寺是清朝道光年间第三次迁址建设。“文革”期间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古寺整洁素净、清幽典雅、气势恢宏之原貌。前后四进,两厢四院,整体布局对称严谨,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风格。大厅很宽敞,可供几百个信徒做礼拜。菱塘古清真寺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遗产点之一。

成员们进入到寺内,大厅内阿訇正在给教徒们进行传教讲道,广播里还放着古兰经。通过采访一个热情的当地回民,她们了解到他们做礼拜有五个时间段: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且并不是所有的回民都会做礼拜。若有回民不想做礼拜,他们便会贡献自己的人力或物力为做礼拜的人提供方便,如捐钱捐物等。该寺除了正常进行礼拜外,每逢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等重大节日,都有江苏、安徽邻近五个县市的数千名穆斯林来此参加宗教活动。

(三)回族乡清真村总支部委员会

由于联系不上回族乡乡长薛元金,恰巧回族乡清真村总支部委员会就在古清真寺对面,何芷君和陈英红同学便去拜访支委会的杨主任。她介绍自己是回民,同时也是共产党员。这与成员们之前了解到曾任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的高邮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文喜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从民族乡成立起在配备干部时,一直保持少数民族干部占班子30%的比例;同时在菱塘回族乡有一个特别的安排,一般党委书记都是本地人,组织上更多也是为民族乡镇考虑的情况吻合。

在跟杨主任交流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相比以前,现如今回民也可以成为共产党员,他们入党后,信仰共产主义就不能再继续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和汉族入党流程一致,唯一的一点即原伊斯兰教徒可以参加民族活动但不能参加宗教活动。

成员们还了解到,在高邮市菱塘回民实验小学内,汉族回族学生一起上课,上的课程一致,偶尔会开展几节关于回民文化的课程。回族学生有汉族的法定节假日,学校也允许回族学生在回族重大节日里休假或放假。

杨主任还提及,虽然回汉两族人民住在同一片区域,但回民们仍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每天都会做礼拜,回汉两族团结一致,共创回族乡美好未来。

关于回汉通婚,杨主任说道,回汉两族人民六七十年代以前不能通婚,回族姑娘不能嫁给汉族小伙子,但如今回汉通婚已很普遍。

(四)高邮市菱塘回民实验小学

最后调研团队一行四人一起去了高邮市菱塘回民实验小学,由于我们并非校内人员,无法入内对师生进行相关采访,了解校内实际情况,成员们便跟校门口经营了十多年小卖部的汉族阿姨交流。阿姨告诉团队成员,回族和汉族人民工作待遇一致,不存在差异,公司并不会关注求职者的民族是否为回族。在她日常生活中,并没感觉到汉民与回民有何不同,他们相互帮助,友好团结。

调研效果

1、关于参观集镇清真寺,古清真寺;拜访清真寺阿訇,了解菱塘回族乡的清真寺建筑历史(已完成)

2、采访回族乡乡长薛元金,了解当地回族和汉族迁移、聚合的历史。(未完成)

3、参观当地开设阿拉伯语课程的四所学校和一所成人教育中心,通过采访学校学生和老师了解当地教育情况,并总结两族文化交流情况(未完成)

4、采访当地汉族与回族村民,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族文化及其与汉族文化融入状况,并获取当地民众对回族与汉族文化交融现状的态度。(已完成)

5、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当地回汉两族生活状况和文化交融情况。(已完成)

存在问题

1、由于调研团队未能与回族乡乡长取得联系,便未能从他口中了解当地回族和汉族迁移、聚合的历史,城市发展的结构以及当地和国家政府为促进回汉两族文化交融的措施和政策。

2、由于調研团队并非高邮市菱塘回民实验小学的相关人员,未能进入学校,便无法对校内师生进行采访。

回汉文化习俗融合

据资料显示,回民人数7000多个人,达到30%。菱塘回族乡距今已经建立了30年左右,在回汉两族相互交流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他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却也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世代变迁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思想的进步与开放,由于两族人口数量差异大,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菱塘回族乡回汉通婚逐渐合理化、普遍化,此特点在现在尤为明显。通过走访成员们有幸遇上一个回族姑娘嫁给汉族小伙的例子,女方说结婚几年来她和丈夫家人都和谐相处,一家人平等互爱,相互尊重,身为汉族的家人们都很习惯她们回族的饮食,也会尊重她的一些回族习俗,与此同时她也会跟着现在的家人一起过汉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乡清真村总支部委员会的杨主任告诉成员们,如今少数民族干部保持在30%。相比以前,现在回族也可入党,这与回民的身份并不冲突,无论是回民还是汉民,都可以、成为乡里干部,为管理乡里尽自己的一份力。

其次,成员们了解到乡里的婚丧嫁娶、起房子等事两族群众都会共同参与、互相帮助。六十岁的王奶奶得知我们的来意,很慷慨地告诉我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回汉两族都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无论是回民还是汉民,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会办回酒。众所周知的是回民不吃猪肉、不喝酒,因此两族人民有聚餐或者宴会时汉民为表尊重便不会点猪肉。而且乡里也存在回汉两族互为亲戚的情况,因此如果有回民办葬礼,汉族亲戚也会跟他们一样,戴上孝帽、袖套、腰带等物件。

在访问古清真寺时,成员们恰逢回民正在做礼拜,看着阿訇的白帽和白衣,成员们便提出回民是否平常都这个装扮的这个疑问,阿訇回答说,在回族特定节日或者特定时期,回族人民才会戴白帽等具有本族特色的服饰,平常的服饰没有什么讲究,这时候看外表,外地人怕是分不清的。

乡里有一所小学,虽然名为菱塘回民实验小学,但是里面回汉孩子都一起上课,他们上课内容和其他地区小学上课内容一样,学校还会组织全校师生一起过元宵节等汉族传统节日,只是偶尔会有阿訇来校授课,传播一些回族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如今回族小孩是和汉族小孩一起上的课,所以他们接受的大多是汉族文化和汉族思想,除此之外除了清真寺以外并没有专门的回族文化学习地,而清真寺也只有在做礼拜、圣纪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特定时期才会开放,因此新一代人很难保持老一辈的思想习俗,回汉逐渐趋同化。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跨文化视角下对《喜福会》的解读
美国社会中苗族移民的文化融合
《智取威虎山》: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融合中的隐忧
解读美剧流行的文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