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医院病床隔帘表面细菌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2020-07-24 07:26倪娇文干玲红林东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病床总数医用

倪娇文, 干玲红, 许 育, 朱 旻, 林东昉

病床隔帘是医院内常见的医用织物,使用频率较高,容易沾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医护人员接触病床隔帘后遗忘或未及时进行手卫生,从而携带上病原菌[1],整理患者床铺带起的扬尘也极易附着在隔帘表面,这均可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2],病床隔帘在一定程度上可成为医院感染的媒介或源头,影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本研究以病床隔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进行采样送检,定期监测病床隔帘表面细菌污染量,了解其卫生状况和表面细菌污染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感染管理措施,为医院各病区病床隔帘的更换清洗频率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8年7-12月在本院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胸外科、外科、ICU内用随机数法各抽取6个病床隔帘,一共30床。前4个科室在清洗后使用的0 d、1周、2周、3周、1个月、1.5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时连续采集样本;ICU在使用第1周内的第2天和第4天增加了检测频次,并依次编为0 d、2 d、4 d、1周、2周、3周、1个月、1.5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组。总共收集312份标本。

1.2 采样方法

参照《医用织物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将病床隔帘两侧面同时暴露,在其两面暴露部位的中央或隔帘边缘约25 cm2的面积范围内,点燃乙醇灯消毒采样管口后取下管塞,用1个浸湿无菌采样液(0.9%NaCl溶液)的棉拭子在隔帘上往返各涂擦5次,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点(各采样点不应重复采取),共采集100 cm2。将采集好的棉拭子放入装有0.9%NaCl溶液 10 mL采样液的尖底离心管内,折断棉签上手接触的部分,再次用乙醇灯消毒管口后盖紧送检[3]。

1.3 检验方法

将装有采集好的棉拭子的采样管充分震荡过后,用无菌吸管吸取1.0 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上,每份样品接种1个全平皿,培养48 h后,计数菌落数。

1.4 判断标准

依据《医用织物消毒技术规范》(WS/T508- 2016)要求,以清洁织物表面细菌菌落总 数≤200 CFU/100 cm2,并且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菌群等致病菌为合格。

1.5 统计方法

对实验所得数据整理后,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整体描述,分析采用Shapiro-Wilk、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科病床隔帘染菌量与使用时间的关系

使用不同时间段病床隔帘染菌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科室在1.5个月时细菌菌落总数的中位数达到峰值。见表1。

2.2 各科室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超标率比较

参照国家清洁织物标准(≤200 CFU/ 100 cm2),有75件病床隔帘样本细菌菌落总数超出标准,合格率为75.96%,超标率为24.04%;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超标率为31.67%,呼吸科病房为30.00%,略高于外科病房(28.33%)和胸外科病房(28.33%),而ICU的超标率最低,仅为5.56%,不同科室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超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26,P=0.001)。见表2。

2.3 不同科室分组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比较

2.3.1 内、外科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科室的细菌菌落总数均不满足正态分布(P均<0.05);内科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的中位数小于外科,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2 普通病房与ICU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科室的细菌菌落总数均不满足正态分布(P均<0.05);普通科室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的中位数大于ICU,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研究显示,各科室病床隔帘的细菌菌落总数污染超标率不同,以感染性疾病科(31.67%)和呼吸科(30.00%)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严重,其次是外科(28.33%)和胸外科(28.33%),ICU(5.56%)最轻,说明病床隔帘的污染程度与不同科室环境有关,尤其与收治患者的疾病种类以及疾病性质相关。原因可能是感染性疾病病房主要收治感染患者,各类感染患者通过不同途径播散细菌至周围环境,在接触周围物体时(如拉扯隔帘)会把细菌一并附着在上面,从而导致隔帘上污染程度较严重;呼吸科收治较多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咯痰使空气中形成含有较多的微生物气溶胶[4],同时病床隔帘的织物材质又容易吸附这些微粒,使得污染程度较高;外科患者并发手术后感染仅占少数,相比感染性疾病科患者排出的细菌较少;ICU尽管存在相当比例的感染患者,但ICU环境相对普通病房更加密闭,人员流动少,区域相对独立,病床密度较低,床间距更大且设置有单间病房,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严格,加上消毒更加频繁,因此污染相对轻 微。

表1 不同时间段病床隔帘染菌量比较 Table 1 Number of bacteria on bedside curtain over time(CFU/100 cm2)

表2 不同科室病床隔帘染菌量超标率Table 2 Percentage of samples beyond limit of bacterial colonies on bedside curtain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表3 内、外科病床隔帘染菌量的检测结果Table 3 Number of bacteria on bedside curtain compared between internal medicine and surgery wards

表4 普通科室与ICU病床隔帘染菌量的检测结果Table 4 Number of bacteria on bedside curtain compared between non-ICU wards and ICU

本研究结果表明,医院的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胸外科、外科、ICU这5个科室内病床隔帘上检出的细菌菌落总数增长情况各有不同。内科与外科病房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病房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的中位数高于ICU,并且大部分科室在隔帘使用1.5个月时细菌菌落总数达到峰值,超过国家清洁织物的标准(> 200 CFU/100 cm2)。因此为降低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超标可能带来的医院感染隐患,不同科室需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更换周期,不宜统一各科室的病床隔帘更换频率。金惠敏等[5]研究显示,病床隔帘细菌菌落总数与使用时间成正相关,建议病床隔帘60 d进行一次换洗为妥。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为,上述研究中,其病床隔帘样本全部来自一个科室,并且各采样时间点间隔较散(15、30、60 d和>6个月),再者参照的是201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GB 15982—2012)要求,将普通病房列为Ⅲ类环境,其物体表面的带菌标准为细菌数≤10 CFU/cm2[6]。本研究参照的是2016年颁布的《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该规范对医用织物表面带菌标准有新要求,应以清洁织物表面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100 cm2作为参考标准。

本研究结果提示,为改善医院病床隔帘的污染状况,必须落实好各病区管理的措施,加强病房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保持病区总体环境清洁度[7]。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重视手卫生,勤洗手,在整理床铺和生活护理后,可用消毒毛巾擦拭病床隔帘表面。增强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另外,使用防污染材质的隔帘也可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由于病床隔帘的卫生标准尚未制订,本研究结果的判定采用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中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判定标准,且菌落总数超标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直接关系目前仍缺乏证据支持,需要进一步的大数据研究支持。总之,针对医院感染个体与医院环境的相关性,包括医用织物,进一步追踪病原体的来源与传播途径,将为减少医院感染提供更为有效的防控方法。

猜你喜欢
病床总数医用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多功能病床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系统设计研究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病床变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