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节点

2020-07-24 16:29曾散
北京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武汉新冠生命

生命因旦夕祸福而变得长长短短,也因为生命的意义,分出轻轻重重。这是一个发生在武汉的真实故事,一位“95后”的年轻女孩,在其灿若桃花般的年岁里,裹挟进一场轰轰烈烈的病毒疫情漩涡。由此,她的生命旅程骤然颠簸,大起大落,在每一个生命的节点,都是生与死的较量,都是希望与绝望的抗争。她的重生,让我看到了一束无坚不摧的亮光,那里面蕴含着生命顽强的力量。

除 夕

救护车紧张急促的警报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划破沉重的夜空,搅得贾娜的内心愈加兵荒马乱。

手机屏幕闪闪烁烁、明明暗暗,突然,彻底黑了屏。贾娜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似乎是一个不好的预兆。

她赶紧连上电源线,把手机死死地攥在手里,仿佛抓着一根救命稻草。

骤然亮起的屏幕将贾娜恍惚的思绪迅即拉回,时间显示:1月24日02:48,星期五,乙亥年腊月三十。

已至农历2019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传统的节日——除夕。

除夕,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

也在这一天,贾娜迎来她青春生命的至暗时刻,光明陨落,黑暗漫无边际。

她在手机上不断地刷新着同一个页面,那是她们医院的检测化验结果发布平台。突然,千等万等的检测结果终于显示出来,她却又不敢看了。

贾娜把手机轻轻地放到床头柜上。旋即,又重重地抓回手里,忐忐忑忑、惶惶恐恐。

她嘴里念叨着“没事”“没事”。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慢慢呼出来,然后瞪大眼睛,凑近屏幕。

2019nCoV核壳蛋白基因检测结果——阳性,2019nCoV开放阅读编码框lab检测结果——阳性。在两个阳性后面的括号里,紧跟着一个“+”的符号。

“两个加号在眼前旋转起来,像两把叉直接否定了我的健康,否定了我的生命,仿佛给我的死刑判决。”回忆当时的感受,贾娜仍心有余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她被确诊感染。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时隔一个月之后,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

贾娜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1995年9月出生于河南南阳,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武汉,工作至今还未满一年。入职后的第一个春节,她选择值守岗位。

虽然之前传言有不明原因肺炎在华南海鲜市场一带出现,可武汉那么大,总觉得那些似乎不会关联自己。2003年“非典”暴发期间,贾娜才8岁,即便如今成长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但对于这类烈性传染疾病,在她的概念中依然模模糊糊。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武汉悄然打响。贾娜的人生之旅遭遇一场不期而至的“滑铁卢”。

1月20日,武汉市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3日凌晨,指挥部发布1号公告——

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本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病毒狠狠地撞击着这座九省通衢的中部特大城市,武汉的活力与喧嚣顿时停滞。飘飘忽忽的病毒仿佛幽灵在四处游荡,时刻寻找机会对人类下手,凶恶、狡猾,来去无影。

与病魔较量,医院是最一线的前沿阵地,医护人员则首当其冲,大敌当前的武汉,每一座医院都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1月23日,贾娜全副武装,披挂上阵。紧张忙碌之时她心无旁骛地照顾患者,一旦有所停顿,她便感到四肢乏力,咽喉也不时传来一丝丝疼痛。最初她觉得可能是穿防护服的原因,这也是她第一次经历如此阵仗,整个人套在密闭的防护服里,像茧壳中的毛毛虫,层层包裹,呼吸不畅。缺氧,胸闷,气短,头晕,脱水严重……贾娜祈祷自己不会“中招”,但一起值班的同事劝她务必去做个检查,因为医院已经有同事确诊。

不适感越加严重,在心里经历一番你争我斗,贾娜决定去做CT检查。下午5:50,CT检查结果出来,“肺部呈磨毛玻璃样,病毒性肺炎待排”,生命的钟摆遭受第一记重击,左右摇摆。

贾娜愣住了。肺部显示异常?怎么会呢?不可能的!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核酸检测结果上。

下班后,如何回到出租屋的,她至今始终回忆不起来,整个人浑浑噩噩、恍恍惚惚。晚餐也没有吃,斜靠在床头,不停地查找有关新冠肺炎的资讯。

时间如同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动作缓慢,颤颤巍巍。贾娜煎熬着,魂不守舍。

终究没能躲过命运的捉弄,核酸确诊!生命的钟摆遭受第二次重击,摇摇欲坠。

贾娜内心被恐惧填充得满满当当,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刚上战场就被打死的士兵。也像一棵小草,毫无预兆突然就被连根拔起,离开了土地的庇护和水分的滋养,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枯萎。

她既害怕,又自责,拷问自己,一个河南妹子为啥偏偏一个人跑到武汉来工作,她怕万一死了怎么辦,还有那么多美好的梦想都未实现,还有那么多想看的风景都未欣赏,怎么突然就被判了“死刑”。

1月24日凌晨两点25分,她发布一条微博:“好多人问我还好吗?我一点都不好。”

早上6点55分,她说:“我真的想去跳长江大桥,可是我恐高,也害怕水深,还害怕水太凉。”

爱与温暖同时在陌生的网络世界里传递,有位叫“一片孤云”的网友给贾娜留言:“乐观心态才能战胜疾病,我们与你同在武汉,坚强点!你一定会恢复健康!”

关注的人连续暴增,每一条微博下面,都会有几百位网友的留言,有些人给她加油鼓劲,有些人给她出谋划策,那些陌生人的关爱像奔腾的长江潮水,源源不断地涌入贾娜的心里,潮水涌动,温暖绵长。她不记得有多少次泪流是因为感动,她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1月28日,贾娜去医院排队做复查,心里百感交集。“记得当时排队,有的人说从凌晨3点就来排队,有的人说自己的病情很严重,还有人情绪急躁在争吵。”作为一个护士,贾娜非但没有办法让那么多人脱离病痛的折磨,自己反倒也成了患病的一员,无奈与苦闷萦绕着她,躲在医院后面的亭子里哭上一阵,心里才好过一点。

有多少绝望就有多少希望,再黑的夜也会有光亮闪耀。

她想起在医院排队的一幕幕,想起还有那么多求医无门的患者,她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于是她把患病之后的各种细节,吃药后的反应,自己的各种对策,每天的营养搭配都一五一十详细地记录下来,发布在微博上,供广大网友参考。有很多发热症状的网友也在她的微博上留言请教相关问题,她耐心解答,一一回复。

“在自己怀疑自己是病毒携带者又不能确诊时,要注意隔离,保护别人也保护自己。新冠对大多数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病的人来说没那么可怕,就算不幸染上,依靠自己强大的免疫力说不定没过几天就好了。”贾娜不断地鼓励网友,她把自己仅有的力量传递出去。

“谁明白生命会变成何物,害怕又能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对,虽然不认识你,但我会记住你,谢谢你给了我活着的希望。”这也是一位网友给贾娜的留言,她发出的微博仿佛一道道光,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照亮了很多人眼前的黑暗。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贾娜的世界一天天明媚起来,身体状况似乎跟她的心态一样,也逐步好转。

第一次复查的结果喜忧参半,CT显示基本恢复正常,但核酸检测仍呈阳性。贾娜觉得,CT结果证明她的身体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核酸即使还未转阴,但她已经不怕跟这个新冠病毒作斗争了,胜利只是时间的问题。

家里囤集的食物逐天消耗,医院的同事及时送来一些米、面、肉、蛋,还有蔬菜、水果等物资,让身居异乡的贾娜倍感欣慰。

2月3日,贾娜第二次去医院复查,命运的抉择也再一次交给检验设备,24小时之后出结果。

“等待的时间很焦灼、很漫长。我在科室外边坐着,觉得时间好像停顿了,一直在预想各种结果。”第二天等待结果的经历,贾娜历历在目。

两次复查CT都没有问题,主要是等待核酸的检验结果,但检验单迟迟没出来。贾娜心里有了一丝焦急与慌乱,因为28日复查,问题就出在核酸项目上。

时间分分秒秒,手机终于刷出来了检验结果。“看到新冠病毒显示为阴性的那一刻,真的就像经历了一场生理和心理上的考试,就像当年高考看成绩那种感觉。”贾娜说。

“就真的很开心、很开心、特别开心,没有太多形容词,就超级开心。然后赶紧把结果告诉那些知道我病情的同事和朋友。”贾娜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条动态:“天呐,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好啦……肺部回归正常。真的很激动,感谢大家!”

贾娜算是武汉第一批治愈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之一,虽然在微博上只是想分享康复的喜悦,没承想受到了百万人的关注,许多人希望她能分享康复的经验。2月初,在最慌乱的日夜,她的痊愈,给许多人带去了切实的希望。

“第一、增强抵抗力,注意营养均衡,作息规律。第二、做好家里的病毒的消杀工作,用84混合液或者75%的酒精对家里进行彻底消毒。第三、严格遵从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及时报告身体状况。第四、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盲目恐慌,理智积极面对。”贾娜在微博上分享自己注意的一些细节,从医护人员专业的角度,将自己的自愈经验整理成文,每一条都经过深思熟虑,她希望能够带给网友一点参考。

2月4日,2020年的立春节气。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万物向生,在立春这一天,贾娜开启了她新的生命旅程。

雨 水

CT显示正常,核酸检测转阴,贾娜感染初愈。接下来还需要继续居家休养,恢复体质。

到这个时候,贾娜俨然成了一名网络“大V”,微博“粉丝”达到171万,每次发布一条动态都会引来众多点赞与评论。

网络上影响力增大的同时,接踵而来的是母亲的质问与哭泣。

由于经常圆不了自己说过的话,贾娜刻意减少了与家里的联系。她一次次狠心拒绝接通母亲发来的视频请求,那一阵阵手机铃声就像一道道軍情快报,让她既紧张又矛盾,她何尝不希望跟父母亲撒撒娇、诉诉苦,但她觉得更应该独自坚强。

“这么大的事都不跟家里讲,看你下次回来,我打不打你……”刚刚接通视频,母亲的话急切而沉重,说着说着,已经泣不成声。

“妈……”贾娜刚喊出口,眼泪汹涌而出,再多的坚持面对母亲的泪水也都溃不成军。

“娜娜,新闻报道说你一个人在家里自己治好了,你现在情况到底怎么样?你给爸说实话!”父亲接过手机说话,神色冷峻。

调整好状态,贾娜悉心安慰父母:“就像一场普通的小感冒,没什么影响,所以才没跟你们讲,要相信你们的女儿可是专业人士,放一万个心。”

“你现在是翅膀硬了,不要这个家了……”母亲爱女心切,心绪久久难平。贾娜明白,母亲的责怪里满是怜爱与疼惜。

遵从医嘱,遵从父母的千叮万嘱,贾娜安心在家里调养身体,继续隔离观察。

营养均衡,睡眠充足,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天气好就在阳台上晒太阳,每天看看书。

静养的日子,贾娜完成了一件挂念于心的事情。同样拥有一颗少女心的她,平时也非常喜欢布娃娃,桌子上、沙发上、柜子上、床上到处都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卡通形象,有叫得出名字的皮卡丘、粉红豹、独角兽、小猪佩奇、功夫熊猫、哆啦A梦、美国队长等等,也有叫不出名的青蛙、鸭子、小熊、小鹿、小松鼠、恐龙布偶……

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她也很好奇目前收集了多少数量,于是在房间专门辟出区域,将紫色、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各式玩偶整齐排列,像排兵布阵一样,最终统计数据达87个。贾娜看着、抚摸着憨态可掬的布娃娃们,她要感谢它们,是它们给了她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也是它们默默地陪伴着她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

2月13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会上表示:“医院正在开展康复病人恢复期血浆的输入,已有4名患者接受过血浆治疗,血氧稳定,目前已显示出初步效果。康复患者体内有大量的综合抗体对抗病毒,在此,恳请康复后的患者积极来到医院,伸出胳膊,捐献血浆,共同拯救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

“伸出胳膊,捐献血浆!”刚刚治愈才两天的贾娜看到这个新闻后,第一反应是响应号召,立即着手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查找捐献血浆的程序和途径。

对于献血,贾娜是轻车熟路。2015年她上大学那会儿,就开始了第一次献血,每年基本献血一到两次,持续至今。但捐献血浆,她还是头一回,电话沟通和咨询之后,进行备案登记,约定时间地点。

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总結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在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方案中,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一项,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这一日,时逢雨水节气。每到这个时令,南方大多数地方已是早春景象,武汉也一样,春阴垂野,幽树碧花。

早上9点,贾娜骑自行车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西门,这里有武汉血液中心设立的爱心献血屋。

9点30分,开始献血之前的评估。本以为会很顺利,没想到评估就持续了近半个小时,接下来的一波三折也令贾娜始料未及。

“我可能献不了了。医生说我体温有些高,37.4℃,可我早晨出来的时候还是正常的!”她走出献血屋,面对采访的记者分外懊恼,说话的时候几近落泪。

除了体温问题,因为贾娜是“自愈”患者,没有明确的住院和出院记录,献血屋的工作人员不敢擅自做主,连忙打电话咨询、请示。等待的间隙,贾娜不停地用手给额头扇风,希望快点把温度降下来。

医生安排贾娜先坐着休息一会儿,调整一下状态。

“我要兑现自己许下的承诺,‘我先好起来,再尽我所能帮患者们好起来。”贾娜跟身旁的人表达着自己的心声。

几分钟后,贾娜再次进入献血屋。这一次,她的体温测试合格了,终于如愿跟着工作人员进到了采集室。

看着鲜红的液体从自己左手手臂上缓缓流出,回想起重生的自己,贾娜潸然泪下。

坚韧是生命的真谛,生命如此沉重,活着那么不易,每个人都要各自坚强。

“你不要这么紧张。”抽血的医生安慰贾娜。

“没有啊。”

“你的手在抖。”

“没有啊……”贾娜的脸涨红起来,像似路边绽放的早樱,无限娇羞。

贾娜在爱心献血屋捐献血浆

她的额头也不断流汗,汗水混合着泪水打湿口罩。贾娜在心里不断地给自己加油、鼓劲,更加用力地握着拳头,手上抖动的幅度愈发增大。

原定捐献血浆400毫升,考虑到贾娜刚刚治愈不久,身体正在恢复,抽到300毫升的时候,医生及时中止了抽血。

贾娜松了一口气,总算完成了心愿。她希望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力。她说,每个人的力量或许很渺小,但是大家的力量累积起来,就可以变得无穷大,像水一样,汉江汇入长江,长江流向大海,最后汇聚成无穷无尽的海洋。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贾娜有着水一般的善良,做了件如水一般的善事。

春 分

战鼓阵阵,号角声声。才与敌人交上火,便被新冠病毒感染,从前线退下来治疗,贾娜心里十分自责。在家隔离观察的过程,对她来说格外难熬。看着身边的同事们都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而她却待在家里。

她觉得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在这样的疫情灾难面前,最应该做的就是救死扶伤。

身体逐渐恢复,贾娜数着日子,她盼望着早些重回战场。

治愈后的第7天,通过再三请战,贾娜回到了工作岗位。

2月中旬的武汉,正处于抗“疫”白热化阶段,形势异常严峻,她不是不怕病毒,但她更怕的是不能够尽一名护士的职责,自己会遗憾终生。“反正已经被感染过一次,再来一次照样坦然应对,何况我应该产生抗体了。”她如此给自己打气。

早上穿上深绿的护士服,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她不再像从前那样琢磨妆容,而是告诉自己:又要上“战场”了,加油!

贾娜的“战场”依旧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她要和同事一起救治不确定情况的患者。有的是心脏病、脑梗塞等突发疾病,或者突发事故造成的伤害,可能是各种创伤需要紧急处理,也可能会遇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

返岗第一天,贾娜的护目镜频频起雾。“不只是呼气时我的护目镜会起雾,我紧张的时候也会,汗水直接从护目镜上滴下来。”贾娜说,自己工作不到一年,还是个“职场小白”,最重要的就是锻炼自己,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努力去克服它,战胜之后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就像自己已经战胜新冠病毒一样。

“如果能挽回患者的生命,我作为一名护士,吃什么苦都愿意,在我眼里,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了。”重返一线的贾娜更深刻地感受到责任与使命,她想把之前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与死神赛跑,为活着的人争取生机。这是她这位年轻医者的仁心。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感受,贾娜何止是感同身受。她刚刚对峙过死神,刚刚死里逃生,那种绝望和恐惧,她和他们一样明白。病人眼中的世界和正常人眼中的世界不一样,他们不只需要治疗护理,更需要的是鼓励和关心。

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看得到希望,特别是那些孤立无援的弱者,他们的要求或许并不高,一句温暖的问候可能就带给他们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有一次,贾娜给一位嗜睡的患者阿姨测血糖,阿姨身体虚弱,微微睁开眼看她。“阿姨,您身体恢复得很好,您一定要坚持住,您一定可以的……”贾娜握着阿姨的手,柔声说到。

“谢谢你……你们都是善良的天使!”阿姨反复地念叨着这同一句话。

在贾娜的眼里,她把这些年长的患者都当成自己的长辈和亲人,她希望所有的人都尽快好起来,早日康复,早日回家。她说,她不是什么天使,但她会尽最大的努力去照顾好每一个病人。

以前,是长辈那一代人守护“90后”的成长,现在,他们生病了,换成“90后”来守护他们,这是生命的延续,也是责任的接力。

在急诊科遇到最多的就是抢救。贾娜遇到过一个病人,急救车拉来时,病情危急,所有同事配合默契,有条不紊: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上心电监护……所有的操作驾轻就熟,时间就是生命,与死神抗争,所幸,挽救回来了。贾娜说,如果这个危重患者发病后没有及时被人发现,如果120送得不及时,如果抢救过程中某个环节不够迅速,那这个人可能就不在了。

生命太脆弱,活着或者死亡,延续或者消逝,你都不知道其间的哪一个偶然就影响了一条生命的轨迹。很多人健康的时候,不会好好珍惜,一旦疾病袭来,尤其是面对生死的时候,才会发现之前所在乎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能够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奢侈的事。

阳光美好,驱散阴霾,照亮黑暗,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3月20日,阳光和煦的午后,我在长江边见到了轮班休息的贾娜。

我们漫步江堤,不远处长桥卧波,那是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雄伟稳重,陪伴这座正在“疫”火中重生的城市。京广线上的火车不时从桥的下层驶过,“哐当、哐当”的声音传来,那是这个国家的生机与活力。

柳树抽出新芽,日渐繁茂,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在周边上下飞腾。贾娜说,现在的疫情形势基本上控制住了,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这些鸟儿就当它们是喜鹊吧,专门来给武汉人民传喜讯的。

截至3月20日24时,湖北新增确诊病例0例(武汉0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61例(武汉50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8942例(武汉41891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

3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9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191人,重症病例减少173例。

这一天,时值春分,昼夜平分,光明渐长,惠风和畅,葳蕤春光。

春分过后,美好的白天日渐长于黑夜。在一个个数字背后,我们见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

生命至上,每一个顽强生命的背后,都有一股坚实的力量在支撑,那是这片土地积蓄而出的磅礴伟力,护佑着每个生命历经劫难,无恙安然。

阳光铺展在长江水面,金灿灿、晃悠悠。从两岸望去,万物生长,樱花点点,海棠簇簇,她们年复一年,她们生生不息。

曾散,男,1986年10月出生,湖南宜章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3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金长城”中国作家创作室签约作家,毛泽东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人民日報》《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等报刊,已出版《第一军规》《半条被子》《大山赤子刘真茂》等著作7部。获第四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中国作家协会、共青团中央首届“志愿文学”优秀奖等。2019年12月,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 张 哲

猜你喜欢
武汉新冠生命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决战武汉
My Heroes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