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的作文课堂策略探究

2020-07-26 14:21王军
考试周刊 2020年62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有效性作文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总结作文教学实践,反思作文教学现状,立足作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挖掘课堂效率低下的若干原因。结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寻找高三语文作文课堂策略的有效性突破。

关键词:教学实践;作文;有效性;布鲁姆认知目标

一、 绪论

一堂课首先重在设计,回归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模式上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作用就等同于一名导游,带着学生看风景但是不能取代学生体验观赏,同时也要准确地指出哪里才是风景。

高三毕业,回顾这一年的备考工作,尤其是作文教学历程可谓酸甜苦辣应有尽有。不夸张地说,高一高二作文教与学还能被追捧一段时间,可在高三的漫长备考之路上,作文的一点点乐趣就被咬文嚼字和反复练习及模式化套路给消磨了。

二、 有效教学目标设定

翻看[美]凯·M·普赖斯、卡娜·L·纳尔逊著的《有效教学设计》这本书,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这个概念引发了我的思考。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操作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是由低到高分成若干层次,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1. 知识。对高一高二已学的时评和议论文等方法进行分阶段整理归纳,存储至记忆性知识中。

2. 领会。给定作文的材料或者写作素材,能够把握和理解其核心,学会整理有用的信息。

3. 应用。在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中得出一套能够普遍适用的方法和规律,应用到具体的语言情景写作之中。

4. 分析。在给定的作文素材中,能够准确地按照内容进行划分,从具体的文段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分析材料中的观点。

5. 综合。能够将已学写作理论知识进行整合,综合已有信息,融会贯通,得出系统性认知。

6. 评价。对指定的写作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准确把握材料倾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 课题教学案例解析

目标1通过案例讨论认识究因思维。

目标2通过调查活动的准备工作,学习使用与验证归因框架。

目标3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练习归因框架的转述。

目标4通过编写调查报告,学习用段落化的语言描述调查数据,经分析后得出结论。

四、 理论指导方案框架

(一)第一环节(目标1)

1. (2015年全国卷一)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亲亲相隐”的历史原因、现实问题。展示调查数据,依次追问:a.现实社会有无这种情况发生?

b.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存在这么样的价值观?

3. 展示事件结构归因后的分析图表。

(二)第二环节(目标2)

系统介绍结构化归因的方法

1. 确定主体(人物、事件、结果),即议论的对象。

2. 寻找框架(广度),即从哪些方面思考。

(1)常见框架(3种);

(2)框架的好处;

(3)检查技巧。

3. 层层追问(深度),即重叠式追问“为什么”,非并列式

(1)追问技巧;

(2)追问的好处。

4. 檢查论证,警惕谬误(单因谬误,虚假关系,巧合归因,因果颠倒)

(三)第三环节(目标3)

布置调查任务,学习搭建框架(思维广度)

1. 任务布置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针对本次事件,学生每6人一组,对本次事件的开展状况开展调查,旨在研究此次活动在中西方育儿理念冲突的原因。

(1)印发一组评论文章,学生从中筛选其中的归因观点。

(2)填写学案表格,初步区分归因观点所针对的主体和归属角度。

(3)尝试按照常见框架,绘制树状图。

(4)小组讨论,除资料提供的观点外,能否自己补充观点,提供更多归因角度。

(四)第四环节(目标3)

将归因角度进行互相质证讨论,选出可反复追问的归因,试图寻找主要原因。(思维深度)

五、 课程实践小结分析

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的六个等级,在高三的课堂中进行转化和应用,我们巧妙地把它改造成为两大维度、四种知识和六个方面。结合一次高考作文审题训练,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掌握的部分无须再赘言,利用好小组讨论来解决审题步骤和以果溯因法在“看法评价类”驱动型写作审题中的作用。可见,这节课给我们的目标十分清晰,达成目标的可行性也提高了。不再是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和一般意义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了。

语文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但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高三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无序和低效现象仍不在少数,通过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来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一致性,为语文课堂中的无序、低效现象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5-56.

[2]张春莉,高民.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国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57-70.

[3]L·W·安德森,等,皮连生,等译.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25,38-44,62-63.

作者简介:王军,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有效性作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