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唐诗歌中屈原的“名人”形象

2020-07-26 14:19陈瑶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形象屈原名人

摘  要:作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因其难以企及的人格范式与巨大的艺术魅力,向来是历代文人学士吟咏高歌的热点对象,中唐诗歌中对屈原的书写亦篇幅浩繁。在唐代诗人眼中,屈原是永垂青史的名人,是沅湘、汨罗一带的代名词,是端午节的纪念对象,亦是成就斐然的文学高峰。

关键词:中唐;诗歌;屈原;名人;形象

作者简介:陈瑶瑶(1996-),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南通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楚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0-0-01

“中华诗祖”屈原开创的“骚体诗”,使中国诗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对后代诗歌的创作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屈原以其难以企及的人格范式与巨大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作为被载入史册的文化名人,屈原的形象经久不衰、流芳百世。

(一)旧地游历的哀悼对象

在文学创作中,特定的场景往往容易引起作者的相关联想。中唐诗歌中,有不少诗歌乃触“景”生情而作,作于与屈原相关的地点,借以表达对屈原的哀悼、吊念之情。

此类诗歌多从诗题即可窥见所咏之人,如《谒三闾庙》、《湘中怀古》、《汨罗遇风》等。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一职,三闾庙即为奉祀屈原所设;沅、湘则是屈骚中常常咏叹的两条江流,《离骚》有“济沅湘以南征兮”①句,《湘君》中:“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汨罗乃屈原最后生命的归宿地。兹皆诗人故地游历,联想到屈子之遭际,由此引发对屈原的悼念。

其中有些诗作含蓄蕴藉,如戴叔伦《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②

此诗乃作者途经屈原庙宇,有感于屈宋而作。开篇以沅湘水为引,因景起情,以沅湘喻屈原千年幽怨,绵长且深重。接着诗人避而不谈其怨,将笔触生发到眼前景物之上,化用屈原《招魂》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之句,以一幅萧瑟秋风、枫林摇落之景作结,抚今追昔,更添无尽的伤情,余韵绵远,引人深思。诗作以一“怨”字统摄全篇基调,既体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无尽追忆悼念,又引发读者念及屈原之悲剧命运,极尽含蓄蕴藉、气脉悠永之妙。

此外,亦有诗篇单刀直入,如刘复《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言:“应向祠堂吊屈原”,用最直白简洁的语言述悼念之哀。

(二)端午习俗的被纪念者

端午节乃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从古至今一直备受重视。《民俗学概论》言:“端午节俗的初始之意,当是驱蕴、除邪、止恶气,到了汉末魏晋之时,便增加了纪念历史人物内涵,山西一带为纪念介子推;吴越传说为纪念伍子胥;会稽以此纪念曹娥;南方楚地为纪念屈原。由于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品为人所共仰,所以此说很快取代了其他诸说。”[2](P142)阐述了端午纪念对象的由来始末;诸多民间传说对端午习俗亦有所记载,《岁时记·尔雅翼》:“屈原以夏至日赴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和楝叶缚之。”(《记纂渊海》卷二引)兹皆将端午的主人公指向了屈原。

历代文人逢此节日难免会忆起屈原,褚朝阳《五丝》即描写端午节以五丝系粽的习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深切表达了百姓对屈原的怀念之情;競渡亦为端午祭祀屈原之俗,刘禹锡《竞渡曲》即描绘了人们赛龙舟的情景,“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然此类诗作并不仅局限于对端午习俗的简单描绘,元稹《表夏十首其一》言:“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诗中描绘了屈原死后众人反以此节为欢的情景,两相境况的鲜明对比,更显诗人的深切悲哀。其《竞舟》一作,更是直斥这种竞舟恶习,言百姓为了竞舟荒废农作,只为一时欢呼,实乃费时费财,发出“节此淫竞俗,得为良政不”的感叹痛惜,透过端午习俗,诗人展现的是对社会、对国家的忧虑。

(三)成就斐然的文学名人

“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3]屈原,他所开创的楚辞新诗体,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诗经》时代的集体创作向个人创作的转变,其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成为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一大源头,影响着后代诗词文赋的发展,仅就文学成就而言,屈原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名人”,“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4]。

中唐时期,诸多学士对屈骚持肯定态度。在诗歌中,这种对屈原的认同与崇拜就体现为对楚辞的高度赞赏与模仿。

从元稹《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旋吟新乐府,便续古离骚”、韩愈《潭州泊船呈诸公》“客子读离骚”之句,便可窥见《离骚》乃当时文人必读的诗篇之一;窦常《谒三闾庙》在悼念屈原的同时亦发出“文衰不继骚”的感叹,极言屈骚之文盛;欧阳詹《送潭州陆户曹之任(户曹自处州司仓除)》“大家闻屈声”,将屈原视为文学大家;权德舆《送山人归隐》“工为楚辞赋”,视楚辞为“工”之佳作。

司空曙《迎神》一作则是对《楚辞》形式的灵活运用。“山鬼”“东皇”“灵均”“帝子”等均为《楚辞》意象,全诗更是化用《九歌》中“吉日兮辰良”(《东皇太一》)、“浴兰汤兮沐芳”“灵皇皇兮既降”(《云中君》)等相关诗句,实乃屈骚的异代再抒写。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是无可取代、难以比拟的,尤其是在中唐这样一个诗歌高度繁荣的历史背景中,他的光辉照耀在每一位诗人文士的心中,“他在这个时代中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5](P47)。

注释:

①文中楚辞例句皆引自《楚辞章句》(王逸:《楚辞章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年版),不再一一出注。

②文中中唐诗歌皆引自《全唐诗》((清)彭定求:《全唐诗》(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不再一一出注。

参考文献:

[1]葛晓音.中唐文学的变迁上[J].古典文学知识,1994(4).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3]梁启超.屈原研究[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

[4]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鲁迅全集》(第十卷),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1938.

[5]周建忠.楚辞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形象屈原名人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