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价值与策略

2020-07-26 14:19黄洁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渗透

黄洁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思维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浸润功能,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还能让学生从中汲取大量的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坚韧务实的数学品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渗透   数学文化

很多人认为数学只是由数字、运算符号、算式、几何图形等基本元素组成的基础课程,小学生只要学好数学概念与算理等基础知识就行了。这种对数学学科的认知是极为狭隘与片面的。数学不仅包含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价值:数学的起源甚至要早于人类创造文字的历史;数学的研究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形成了璀璨的数学文化史和博大的数学思想观。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价值

1.提升数学课堂文化底蕴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数学新课改,虽然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教学手段花样翻新,而教学结构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也就是说很多学校的数学新课改只是教学形式的改变,教学内容实际还是那么多。这也造成了数学课堂的文化底蕴不足、知识结构单薄、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等新問题的出现。小学生天生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听故事,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料、数学故事、数学应用实例,不仅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数学世界,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大数学观,让数学课堂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2.培养学生的数学品格

数学语言抽象概括、逻辑严密,并且没有生动的语言修饰,对于正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课在他们眼里是灰色地带,也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而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为数学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可以透过围绕数学知识点的相关数学史料、名人轶事、应用实例,对数学有全方位、更立体的认知;使学生懂得数学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一代代数学家锲而不舍的研究和专注忘我的工作,从而深受数学家人格魅力的感染,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坚韧务实的数学品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由此可见,数学文化的教学价值远远超越学生掌握具体数学概念的意义,它对学生数学思想与能力的发展可以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决定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和人生格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融入数学文化教育,丰厚教材的文化背景、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将教学实效性推向新的高度。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故事对小学生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选择与新知相关的数学故事导入新课。故事的呈现方式因课而异,可以口述、可以多媒体呈现、也可以采用谜语的形式。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笔者用《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创设了生动的导入情境。故事主要讲欧拉小时候看到爸爸想用100米长的篱笆建羊圈,可是爸爸动了很多脑筋、换了好几个方案都没有成功,不是篱笆不够用就是篱笆有剩余。小欧拉观察了地形,向爸爸提出了新的方案: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40米边长缩短到25米;将原来15米的边长增加到25米。这样就可以围成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羊圈。父亲起先对小欧拉的方案半信半疑,结果按欧拉的新方案扎完篱笆后,100米长的篱笆正好用完。通过这件事父亲发现小欧拉非常聪明,让他放羊太可惜了,就把他送去求学,欧拉后来成了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

在讲述欧拉的故事时,学生都听得很入神,他们既佩服小欧拉的机智聪明,又觉得学会面积计算原来这么有用。整节课学生都非常投入、认真,积极地思考探究、交流讨论,顺利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说明,融入生动的数学小故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不会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融入数学史料,丰厚知识背景

德国数学家汉科指出:“数学是积累的科学,它本身就是历史的记录。”在小学数学课堂融入相关的历史知识,能够引导学生追溯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开阔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积累。

例如,教学《认识时、分》时,笔者融入了我国古代“十二时辰”的相关史料,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精确划分时间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时间”变化的规律,把一天精确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并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出没的时间命名了各个时辰,如子时、丑时、寅时……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小时的时长;后来,我们的祖先又发明了“日晷”“滴漏”等计时仪器,使我国的计时方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上面的史料丰厚了“时间”概念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起源与发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感到无比自豪;融入这些数学史料,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联系应用实例,提高教学张力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讨厌学数学,一是因为觉得数学课程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二是因为觉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没什么关系。因此,教师要注重把“高冷”的数学与“世俗”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数学课变得有“生活味道”,才能真正扭转学生对数学的“不佳”印象,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笔者引用了很多学生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像“推拉门、推拉窗、抽屉、火车、电梯”等都是运用了平移的运动原理;像“钟表、水龙头、风车、汽车方向盘、直升机螺旋桨”等都是运用了旋转的运动原理;像生活中的有些建筑、生活用品、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以及我们人体的部分器官都遵循了轴对称的特征,轴对称让世界变得既和谐,又美观……

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万物皆数”,高度概括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应用实例融入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使其不再对数学持有偏狭的认知,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能让生活更便捷、更舒适,从而内心自然生发出努力学好数学知识,将来服务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的远大理想。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空间,使得概念内涵更深入、师生间的交流话题更广泛、互动更频繁,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进退自如、更富张力。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更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真正达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教育目标。

4.激励阅读探究,培养数学品格

克莱因曾说过:“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能给予以上这一切。”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有意渗透各种数学文化,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数学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汲取大量的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以涵養学生的数学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板块“你知道吗”让学生课后阅读关于分数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古今中外有关“分数”概念发生、发展的历史知识,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分数”的奥妙,了解分数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思想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浸润功能。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把各种数学文化巧妙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开启学生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浸染学生的思想情操,让“数学”这颗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薛有才.数学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2]朱德文.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18).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渗透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