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0-07-26 14:19薛一晖李健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小学语文

薛一晖 李健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指导的方法,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多样的思维平台,这样,埋在学生们心中的智慧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累累的创新硕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教师的重要使命。笔者结合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谈一谈体会。

一、激发兴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兴趣常常表现为好奇,只有好奇,才能有深刻的思维方式,才能有独特的创造。好奇心还能促进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主要表现在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种宝贵的进取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需的品质。教师要加倍爱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迎接创新的使者,开启求知的动人序幕,主要途径有:

1.设置悬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们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萌生创新因素,获取新知识。教师必须巧妙地设置问题,用悬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出示课题后故作惊讶状说:“同学们,我们人都有脚,很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们怎么会有脚呢?”设置这样的悬念,学生会在心里形成疑问,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有的课文内容活泼有趣;有的课文深刻而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充满幻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一定的情境渲染,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充分对话。如《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向学生展示火烧云的美妙,使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激发求知欲。

3.联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掌声》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进行说话练习。自己有没有得到过掌声?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当时什么感觉?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记忆,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知能力的跨越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贴近现实。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活动、导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引发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本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有善疑敢问的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欲是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经常为他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平台,使他们能够自主观察和探索。教师还要善于提出适宜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答案。在美国,一位教师教学《蚯蚓》一课时,先让学生提问。学生面对新鲜事物,脑海中自然蹦出了一个个问号。接着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条蚯蚓,要求观察它的外形、特点。许多学生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有些学生还进行了解剖。很快,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其中一个说蚯蚓的味道是咸的,因为她放在嘴里嚼了嚼。这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是缘于学生的探索欲望。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尝试,这就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质疑的心理基础。魏书生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的确,擅长质疑的发明者都非常自信。相反,那些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提出创造性问题的,也很难成功。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让学生相信“我可以创造,我可以成功”,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抓住质疑点作为攻击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3.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所谓质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始终具有在头脑中寻找问题的意识,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带着怀疑,捕捉到可以质疑的细节,发掘出质疑的价值,并在脑海中不时出现新的创意和不同的观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呢?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质疑可以是全方位的、各个角度的。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并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其质疑兴趣。另外,质疑贵在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

总而言之,在质疑—探究—发现—创新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显而易见,质疑是最重要的。只有积极主动质疑,才能及时捕捉到创新灵感,催生创新的萌芽。

三、展开想象——舞动创新的翅膀

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是思维的体操,是扩大思维空间的内在动力,也是人们处理和转化大脑记忆表象,以建立新图像的心理过程。记忆表象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想象力可以结合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在脑海中形成创意的新形象,学生可以自由想象,打开思维的大门。这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尤其是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中,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丰富表象,唤起想象

想象来自生活,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如山村、大海、森林等,给学生造成了学习障碍,使其思维受到了限制。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提前收集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介绍等,上课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大家互相交流信息,然后,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资料、配乐朗读等,使学生们仿佛身臨其境。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此刻,你就在西沙群岛,你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

2.填补留白,展开想象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可给人以遐想空间。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留白”,插图留白、标点留白、结尾留白。这些“留白”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及再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应合理利用这些“留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荷塘中除了“蜻蜓”“小鱼”与荷花做伴,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学生们纷纷发散思维,在想象中思维产生碰撞,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3.异想天开,开阔思维

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是无穷的。因此,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垂”这个生字时,教师启发学生说说如何写好“垂”这个字。一个学生回答道:“‘垂字的结构就像鸡蛋的形状,上下两头比较短,中间一横最长。”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却让全班同学轻松记住了“垂”的字形。在这异想天开的想象中,闪耀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鼓励个性——激发创新的思维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往往按部就班,讲究“标准答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弊端。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方位发散,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发表不同意见。

1.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来完成相同的任务

比如,在教学《海滨小城》一课时,课文条理非常清楚,主要分为海滨美、小城美两个部分。写海滨美主要描写了蓝天、大海、沙滩,写小城美主要描写了庭院、公园、街道。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教师在教学时布置学生设计一张关于课文内容的思维导图。学生们发散思维,气泡图、树状图、括号图、流程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又鼓励学生个性化创意,让他们真正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创造者。

2.对于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中,用“摇”字好,还是“遥”字更恰当呢?学生们分组讨论,思维不断碰撞。有的学生说:“‘遥字好,因为怕惊跑鱼儿,远远地就招手了。”有的学生说:“‘摇字好,摆手是希望路人不要靠近。”还有的学生说:“用‘摇字不礼貌,还是‘遥字最恰当。”课堂上,这样激烈的讨论,能不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不是由教师“灌输”或是“一刀切”。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不断享受寻求差异和探索的乐趣。

3.安排一些开放性练习

教师们习惯给学生一些有固定答案的练习,如默写,填空,近、反义词等。其实,除了这些练习,还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变得越来越狭隘。比如,针对热点新闻,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2019年5月,一架客机在莫斯科某机场紧急迫降后起火,因一位身材魁梧的乘客坚持拿行李,堵住了逃生通道,导致人员伤亡惨重。针对此新闻,学生们写下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从生命无价来谈;有的说到了人性的自私;有的概括了逃生要領;有的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只要是价值观正确的,教师均给予了鼓励。这样的“发散性”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坚持从课堂教学到课后练习,多为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埋在学生们心中的智慧种子必定会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累累的创新硕果。

【参考文献】

[1]周奇,陈旭.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

[2]赵锐,胡炳仙.研究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3(4).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培养小学语文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