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归纳,为意义建构赋能

2020-07-26 14:19杨小清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情境创设

杨小清

【摘要】大数据时代为我们带来了海量信息,如何从中归纳出最有价值的关键信息,是学生全面提升学习能力的基础。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情境,以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收集和处理信息,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情境创设   信息资源   调动兴趣

在互联网新技术全面影响各行各业的当下,世界已经进入“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大规模普及的步伐正在加快,教育也已经快速进入“移动学习”的时代。重新审视课堂,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工厂模式”,进化到“世界就是教材,社会就是学校,学习就是连接”的“绿色生态模式”,我们需要来重新定义一个新的学习时代——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为我们带来了海量信息,如何从中归纳出最有价值的关键信息,是学生全面提升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对人与工具、人与技术、人与资源的跨界与融合的探索中,笔者在执教《圣诞老人学中文》一课中得出了这样的启示:在技术力量的作用下,一年级学生也可以具备信息归纳的能力。

一、创设收集处理信息的外部情境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环境,即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当前教学的情境讲究“情趣”和“意象”相结合,而不是图解式的机械运用。在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深层的思考、有效的小组合作以及积极的课堂互动,就必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有了新技术的加持,课堂中的情境将更加丰富多彩。

本课执教时间正值两个时间节点:一是在圣诞、春节双节之间,二是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阶段。对于刚接触语文课程才一个学期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汉字,其诞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笔者想通过带领学生研究一些汉字,引导他们走进文学、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向汉字文化的纵深处,去唤醒汉字的生命,这是语文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于是,笔者应时应景地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忙完了西方的新年,这两天啊,圣诞老人终于有空休息一下了。他听说,咱们中国的新年就快到了,春节还特别热闹,所以,就想到中国来欢度春节,你们欢迎吗?

生(齐):欢迎。

师:可是他遇到了一个麻烦——不会中文!他就下定决心要学中文,你们想帮帮他吗?

生(齐):想。

师:那就让我们请一位神秘嘉宾——功夫熊猫一起来帮他。

圣诞老人和功夫熊猫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卡通形象,把他们引入课堂,一年级的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情境代入感。紧接着又继续引导:“圣诞老人先上网搜索了有关中文的信息,发现学习中文可不简单。”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圣诞老人到底了解了关于中文的哪些信息。接着,通过学习平板中的“中文之最”资料包,学生们交流讨论后得出了结论:中文不好认、不好读、不好写。最后,笔者在引导学生解决圣诞老人学中文遇到的这三重困惑的过程中,他们逐步感受到了中文的音、形、意之美。借虚拟的圣诞老人之“手”,学生就能自主学习、探究、总结汉字的规律和内涵,而笔者并没有费多大劲。

归根结底,教学设计应依据学生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师的教学环境,这是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催化剂,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伙伴。

二、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基于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由于网络环境中的海量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平等的,有时,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甚至可能比教师还多。教师逐步失去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利用“智象极速识字”APP自主识字,学会了“子”最早是这样写的:,就像是一个小孩子的样子。“生”过去被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是这样的:。有学生说:“这好像是一棵小树正在生机勃勃地生长啊!”还有学生发现“日”和“月”的古体字是和,就像一个圆圆的太阳和一个弯弯的月亮的样子,真有趣!笔者又继续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究:那么这个和中间为什么都有一条线呢?学生们先猜想,然后再到网络中去印证自己的想法……原来,这日、月中的线条是古人用来代表太阳和月亮射出的光线,是日月的光辉啊!

通过网络创设、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而成功的反饋信息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这种教学结构不仅重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而且还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调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才能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处理信息,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方法有:游戏激趣法、竞争激励法、情感激将法。

1.游戏激趣法

日常的语文复习课,由于知识点内容繁多又比较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兴趣,掌握的情况也不是很理想。为了更好地唤醒学生们的兴趣,笔者在平板电脑中设置了几个关卡,用游戏闯关的形式呈现。笔者设置了三个关卡,分别为“翻牌大战” “你的选择”“写字能手”,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关卡难度逐级增加,最后分数最高的小组将得到圣诞老人的平安果。有了兴趣推动,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自不觉就复习了这册语文书上的几个重点,如象形、对韵、书写等。

2.竞争激励法

请两个分别扮演圣诞老人和功夫熊猫的学生上台PK,用身体比画出汉字,比如,“人”就是叉开双脚,“十”就是双脚并拢、双手平举。两位选手跃跃欲试,台下“观众”拭目以待:当大屏幕上一出现“中”字,只见“圣诞老人”两手淡定叉腰,仿佛胜券在握;再来看看“功夫熊猫”,咦, 人呢?原来他“啪”地一下直接趴倒在地,在地上用身体摆出了一个平面的“中”字,可以看出为了能获胜,这个学生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就是在这样的趣味競争中,学生们将汉字之形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3.情感激将法

起初,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归纳出了这个结论:圣诞老人认为汉字不好认、不好读、不好写。笔者趁机“煽风点火”:圣诞老人觉得,干脆咱们中国人也改学英文吧,因为英文又好认、又好读、又好写。不信,我们来比较一下,你们看,汉字总数有8万多个,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文字。而英文一共才26个字母,随意组合就是一个单词,多简单呀!你们再看,每个英文字母的读音变化不大,而中文每个字词的读音却都不相同。还有,英文写起来顺滑圆润,可是中文呢,方方正正的,笔画还多。所以,你们同意取消中文,改学英文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同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心中升起的除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有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和文字的那种朦胧而又坚定的爱。在这一层情感激将之下,后续展开的中文探究活动自然就顺畅了许多。

四、反思

现代教育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情境,以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收集和处理信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兴趣爱好和心理变化差异较大,我们在培养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时应分段要求:一、二年级主要通过看、闻、听、说、玩等直接观察和简单分类处理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收集、处理信息的兴趣;三、四年级的学生就要求通过书报查阅、调查询问、实验操作、网上查找等途径,以及较为系统的分类归纳、分析总结等方法来收集、处理信息;五、六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主动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并写出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制作出简单的小发明,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网络支持,同伴之间也可以相互分工与合作,泛在学习就是这样发生的。

【参考文献】

[1] 甘国友.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主动—探究”学习模式的建构及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2).

[2] 戴网生.是演绎,还是归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选择[J].上海教育科研,2004(4).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情境创设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