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综采工作面PM5 和PM10 粉尘分布规律

2020-07-27 09:48苏士龙郝永江
煤矿安全 2020年7期
关键词:逆风顺风风流

苏士龙,郝永江

(1.山西华晋吉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乡宁042100;2.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吕梁033000;3.太原科技大学 环境与安全学院,山西 太原030024)

矿井粉尘作为井下5 大灾害要素之一,一直以来都是煤矿防治的重点[1-2]。井下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为2 个方面:①粉尘对工人肺部造成的伤害,近年来逐步成为煤矿职业病防治的重要对象[3];②井下飞扬或沉积的粉尘在一定条件下会燃烧和爆炸,粉尘的爆炸威力甚至高于瓦斯,因此,对井下安全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

多年来,许多学者对工作面粉尘的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研究[4-7],其中针对全尘的研究居多,而实际上对矿工造成重大伤害的是可吸入粉尘颗粒,尤其是其中的呼吸性粉尘[8-11]。国内普遍认为,可吸入粉尘为直径小于等于10 μm 的粉尘颗粒即PM10,而将直径小于5 μm 的粉尘颗粒称为呼吸性粉尘即PM5,可吸入粉尘可进入人的上呼吸道,而呼吸性粉尘则可到达呼吸道深部肺泡区,从而导致尘肺病的发生[12-14],所以掌握工作面PM5、PM10 的粉尘分布规律对于防尘措施的制定更有实际意义。因此,以某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PM5、PM10 粉尘的分布规律,可为采取有效的工作面防尘措施提供依据。

1 工作面概况

选择乡宁县某矿的2103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进行粉尘浓度测定。该工作面走向长度2 139 m,倾斜长度为234 m,总面积524 055 m2,煤层总厚5.38~7.08 m,平均6.03 m。属稳定煤层,经鉴定该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目前工作面采用的主要防尘技术措施包括:①工作面回采前按规定进行煤体注水;②轨道巷、运输巷各敷设1 趟静压水管,其中轨道巷每隔100 m设置1 个三通阀门,运输巷每隔50 m 设置1 个三通阀门,并定期进行洒水灭尘;③采机安装内外喷雾装置;④运输巷距工作面150 m 范围内、距回风口30 m 处各设1 道全断面风流净化水幕及捕尘网;⑤各主要转载点喷雾至少设置2 个喷嘴,要求必须牢固,能覆盖全部落煤点。

2 工作面粉尘分布测定方案

1)测试仪器。采用美国TSI 公司的SidePak AM520i 型个体暴露粉尘仪,仪器为光散射激光光度计且小巧便携,具有数据记录功能。可测粒径为PM2.5、PM5(呼吸性粉尘)、PM10(可吸入粉尘),与传统测尘仪器相比,其最大优点为可实时记录现场粉尘的质量浓度,便于详细分析粉尘浓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AKFC-92A 型矿用粉尘采样器进行全尘的测定,采用滤膜称重法可得测点的全尘浓度。

2)测点布置。采煤机滚筒周围粉尘浓度测定。采煤机滚筒产生的截割粉尘是工作面的主要尘源,研究采煤机滚筒周围的粉尘分布有助于掌握尘源的特征及规律。因此,分别在顺风及逆风割煤条件下,在采煤机滚筒下风侧布置测点,测量此处的粉尘浓度,以顺风割煤为例,顺风割煤前后滚筒测点示意图如图1。为了解粉尘变化的整个过程,采煤机开始运转时即开始测定粉尘。

图1 顺风割煤前后滚筒测点示意图Fig.1 Measuring points of front and rear drum in coal cutting following wind

3)采煤机下风侧沿程粉尘浓度测定。粉尘产生后随风流开始在工作面蔓延,研究采煤机下风侧沿程的粉尘分布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降尘措施。因此,分别在顺风及逆风割煤条件下,沿工作面机道在采煤机下风侧布置测点,工作面测点布置图如图2。考虑到离采煤机近的地方粉尘变化剧烈,所以一开始布点较密集,距采煤机20 m 以外,每隔10 m布1 个点,另外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回风巷距工作面10 m 处布置1 个点,连同采煤机滚筒下风侧2 处,共13 个测点。测量时,待采煤机行至约工作面中间位置时开始测定粉尘。

4)测定步骤。测定前先校准仪器然后设置相关参数,设定每秒记录1 个粉尘浓度值,时间为2 min,每组共120 个数据;测定时选定测点并将仪器胶管进口放到呼吸带高度处进行测量;测定完成后,存储数据并记录测点位置完成测量。

3 工作面粉尘测定结果

3.1 采煤机滚筒周围粉尘分布特征

3.1.1 顺风割煤滚筒周围粉尘分布特征

根据测定结果可得顺风割煤条件下后滚筒及前滚筒周围PM5、PM10 粉尘分布,顺风割煤滚筒周围粉尘浓度分布如图3。

图2 工作面测点布置图Fig.2 Measuring points arrangement of working face

图3 顺风割煤滚筒周围粉尘浓度分布Fig.3 Dus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round roller of coal cutting following wind

由图3 可以看出:顺风割煤条件下,滚筒开始运转时,由于后滚筒割底煤,加之落煤及输送机上的煤体,瞬时在局部空间产生大量粉尘,所以后滚筒周围PM5 和PM10 的起始浓度较高,之后在风流的作用下,粉尘开始扩散,浓度逐渐减低,最后趋于稳定。顺风割煤时,前滚筒周围PM5 和PM10 粉尘浓度起初平均值较低,大约70~80 s 后,粉尘浓度急剧升高,这是因为大量粉尘随风流扩散运移至前滚筒处,与此处粉尘混合叠加,使之浓度升高最后在某一平均值附近波动;前后滚筒周围的PM5 和PM10 粉尘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PM10 平均浓度更高并且变化更剧烈,两者均值都在500 mg/m3以上。

3.1.2 逆风割煤滚筒周围粉尘分布特征

根据测定结果可得逆风割煤条件下前滚筒及后滚筒周围PM5、PM10 粉尘分布,逆风割煤滚筒周围粉尘浓度分布如图4。

由图4 可以看出:逆风割煤条件下,前滚筒割顶煤时,与风流迎风相对,在滚筒旋转产生的涡流场与工作面风流场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粉尘局部积聚,无论是PM5 还是PM10 起始浓度都较高且波动较大,随后随着风流的稀释粉尘浓度逐渐降低至某一值附近波动;逆风割煤时,后滚筒初始浓度约200~300 mg/m3,随后逐步升高,约60~70 s 后,粉尘浓度陡然升高约3 倍左右,比顺风割煤时的时间变化点早约10 s,说明逆风割煤时粉尘扩散运移较快,变化更剧烈;后滚筒的PM5 和PM10 粉尘浓度随后分别在900 mg/m3和1 100 mg/m3附近波动,且波动频率高于顺风割煤时的前滚筒,这说明风流与采煤机的相对运动使得粉尘运动更加剧烈。

图4 逆风割煤滚筒周围粉尘浓度分布Fig.4 Dus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round roller of coal cutting upwind

3.2 采煤机下风侧沿程粉尘分布特征

3.2.1 顺风割煤采煤机下风侧沿程粉尘分布特征

对测定结果进行处理,取每个测点的平均值得到采煤机下风侧沿程各点的PM5、PM10 粉尘平均浓度,根据各测点的全尘浓度,可得顺风割煤条件下各粒径粉尘浓度变化及占比,顺风割煤各粒径粉尘浓度变化及占比如图5。

从图5 可以看到:顺风割煤时,PM5、PM10 以及全尘的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以PM5 粉尘变化为例,采煤机附近浓度约为500 mg/m3,随后随着粉尘扩散浓度不断升高,在测点5 位置即采煤机下风侧10 m 左右达到最高值约1 200 mg/m3,然后浓度逐渐降低在测点9 即采煤机下风侧40 m 左右趋于稳定值约300 mg/m3,在回风巷距工作面10 m 处由于多工序作业浓度又升高至540 mg/m3。PM5 占全尘的比例起始较高,说明采煤机截割粉尘主要以呼吸性粉尘为主,随后在采煤机下风侧15 m 左右降至最低,这是由于采煤工作面落煤、运煤、移架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粉尘混入使粉尘浓度总体升高但PM5 占比降低,然后在风流的作用下,大颗粒粉尘逐步沉降而小颗粒粉尘还飘散在工作空间,从而使PM5 的占比再次升高,而在回风巷距工作面10 m处,由于转载破碎等工序产生较多大颗粒粉尘,又使PM5 占比降低,但是PM5 占全尘的比例都在60%~80%之间,PM10 受风流影响整体呈下降趋势,其浓度也都在65%以上,某些点高达95%。

3.2.2 逆风割煤采煤机下风侧沿程粉尘分布特征

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逆风割煤采煤机下风侧沿程各点的PM5、PM10 粉尘平均浓度及全尘浓度,逆风割煤各粒径粉尘浓度变化及占比如图6。

从图6 可以看到:逆风割煤条件下,PM5、PM10以及全尘的变化趋势也大致相同,以PM5 粉尘变化为例,初始浓度与顺风割煤时相近,但是逆风条件下粉尘的升高速率更快,在测点4 位置即采煤机下风侧6 m 左右达到浓度的最高值约1 300 mg/m3,此时PM10 也高达1 527 mg/m3,此后粉尘浓度下降较快,在采煤机下风侧约20 m 达到稳定值700 mg/m3左右,远小于顺风割煤的稳定值点,说明逆风割煤时粉尘的运动更快更剧烈;逆风条件下,PM5 占全尘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采煤机的相对运动对风流的扰动所致,使PM5 粉尘较均匀地飘散在工作空间中,PM10 变化趋势与PM5 类似,两者占比都在60%以上,且相对顺风割煤时比例更高。

图5 顺风割煤各粒径粉尘浓度变化及占比Fig.5 Change and proportion of dust concentration of each size in following wind

图6 逆风割煤各粒径粉尘浓度变化及占比Fig.6 Change and proportion of dust concentration of each size in upwind

4 结 论

1)顺风割煤条件下,后滚筒周围PM5 和PM10粉尘起始浓度较高,随后逐渐降低趋于稳定,前滚筒周围粉尘浓度起初较低,70~80 s 后急剧升高;逆风割煤条件下,前滚筒周围PM5 和PM10 起始浓度较高且波动较大,后滚筒周围粉尘浓度约60~70 s后陡然升高,比顺风割煤时的时间变化点早约10 s,说明在采煤机尘源附近逆风割煤时粉尘的扩散速率更快,运动更剧烈。

2)顺风割煤时,PM5 粉尘在采煤机下风侧10 m左右达到最高值约1 200 mg/m3,然后逐渐降低至采煤机下风侧40 m 左右趋于稳定浓度约300 mg/m3;逆风割煤时,PM5 粉尘在采煤机下风侧6 m 左右达到最高约1 300 mg/m3,而在采煤机下风侧约20 m趋于稳定值700 mg/m3左右,其距离远小于顺风割煤的稳定值点,说明在工作面沿程路径上逆风割煤时粉尘的运移速率更快,PM10 与全尘的变化过程与PM5 类似。

3)顺风割煤时,PM5 占全尘的比例起始较高,在采煤机下风侧15 m 左右降至最低,随后在风流的作用下再次升高,PM10 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逆风割煤时,PM5 和PM10 占全尘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化幅度不大,2 种条件下,PM5 占比都在60%~80%之间,而PM10 高达65%~95%以上,因此,采煤工作面应采取针对可吸入粉尘特别是呼吸性粉尘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逆风顺风风流
“大同黄花”搭上公益直播“顺风车”
数你最风流
逆风的人
留白——不着点墨,尽显风流
逆风中畅快凌乱的我们
兼职者的风流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爱情顺风车
蒋方舟:逆风成长
梦不是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