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效果研究

2020-07-27 06:45肖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股骨多元化康复

肖虹

(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济南 2503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虽然粗隆部位具有丰富的血运,骨折后愈合速度较快,但是一些患者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髋内翻、肿胀等,再加上患者因为年龄较大,卧床时间较长,长期卧床会带来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了病死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1]。当前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手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是决定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恢复的关键因素。 目前,常规护理无法获得满意效果,需要采取更为针对化的护理措施,这点需要引起医护人员广泛重视。 因此,该文对多元化康复模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选择该院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102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2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 例。 观察组年龄61~85 岁,平均(74.2±10.3)岁;其中20 例为女性、31 例为男性; 致伤原因:16 例为交通事故、20 例为意外跌倒、15 例为高处坠落;Evans 骨折分型:25 例为Ⅲ~Ⅳ型,26 例为Ⅰ~Ⅱ型。 对照组年龄62~86 岁, 平均(74.4±10.5)岁;其中21 例为女性、30 例为男性;致伤原因:14 例为交通事故、21 例为意外跌倒、16 例为高处坠落,Evans 骨折分型:24 例为Ⅲ~Ⅳ型,27 例为Ⅰ~Ⅱ型。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3)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不愿意参与研究者;(2)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3)临床资料缺失者。 两组的骨折分型、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责任护士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及家属讲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知识,包括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康复锻炼等,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饮食,以低植物纤维、优质蛋白以及维生素食物为主,并且适当开展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采用多元化康复模式,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 通过播放视频、一对一交流以及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耐心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并且借助微信、QQ 群等平台为患者提供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咨询服务,满足不同年龄、文化水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康复锻炼。 与患者的骨折原因、性质相结合,对康复锻炼方案进行制定,即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合理摆放体位,一般为仰卧位与半卧位交替, 术后12 h, 指导患者每12 小时朝健侧翻身1次,需要注意的是,翻身的过程中,要将一个枕头放置在两腿中间,对患者的腰背部进行适当按摩,使肌肉疼痛消除;术后第1 天,协助患者开展患肢肌肉长收缩锻炼,50 次/d,20 s/次,并且协助患者坐起,间隙进行深呼吸、吹气球运动;术后2~7 d,协助患者开展被动康复训练,传授患者按摩方法,比如穴位按摩、向心性按摩等,1 次/d,15~20 min/次,然后指导患者开展关节被动训练,10 组/次,3 次/d, 中间可休息一段时间,一般为15~20 s。 由于一些患者恢复较好,可开展原地踏步、助行器锻炼,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练习,以患者耐受为宜,逐渐扩大屈伸范围。 术后5~12 周,可开展负重、抗阻力训练;术后4~6 个月,可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比如骑自行车、体操、游泳以及散步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渐增加训练强度;(3) 生活指导。 因为患者年龄较大,往往合并营养不良、基础疾病等,术后要重视患者的生活指导,与患者的经济条件和饮食习惯相结合,对营养膳食谱进行制定,告知患者避免食用浓茶、辛辣的、冰冷的食物,多食用海产品、奶制品,尤其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有助于钙的吸收;(4)服务指导。 将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基本依据,给予多元化服务指导,重视心理护理,多给患者列举一些成功的病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的悲观、焦虑情绪消除。 同时,术后还可以给予患者中医方法如汤药、针灸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运用Harris 评分量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2、3、4 周的髋关节功能,得分为100 分,得分与髋关节功能呈正比关系[2]。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肿胀、髋内翻、切口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认真做好记录。 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100 分,其中不满意为<60 分,基本满意为60~80 分,满意为>80 分。

1.4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由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运用χ2检验组间对比,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Harris 评分

两组干预前的Harri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3、4 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arris 评分均较高,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1 周干预后2 周干预后3 周干预后4 周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值P 值59.56±5.33 59.23±5.18 0.862>0.05 62.07±5.93 68.01±4.56 9.171<0.05 70.11±4.56 78.11±5.36 5.387<0.05 78.12±5.83 85.12±5.93 6.398<0.05 84.22±5.88 90.78±6.13 7.386<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2.3 护理满意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3.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股骨作为人体最粗长的一个长骨,也是人体承载重量的一个重要骨骼,并且在股骨颈互相连接体部的一个部位, 存在一处朝外凸起的粗隆,即大粗隆,而朝内则为小粗隆,均为松质骨,并且这一部位容易发生骨折[3]。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因为粗隆部位具有丰富的血运,骨折后均可愈合。 但是,一些患者容易出现髋内翻,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年龄较大、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可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有文献报道,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大部分因为间接外力导致,患者下肢突然出现扭转、 跌倒时强力外展或内收、外力直接撞击等,都会诱发骨折,以内收畸形、大粗隆部肿胀、功能障碍、压痛以及疼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不仅危害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2 多元康复模式运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当前,临床上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是首选的一种方法,虽然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减轻,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但是术后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运用多元化康复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还能巩固手术效果,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元化康复模式作为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和个体化护理理念,通过给予患者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4]。 在多元化康复模式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通过结合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高[5]。 有文献报道,与传统康复模式相比,多元化康复模式可以给予患者不同方面、 不同层次的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术后疼痛减轻,使患者的舒适度提高。 同时,在多元化康复模式中,通过适当的穴位按摩,可以加快骨折周围血肿的消退,使骨折部位血供得到明显改善,有助于减轻骨折损伤,并且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还能使患者舒适度增强,提高患者耐受性,从而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6%, 低于对照组的13.73%,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arris 评分高,这一结果与相关学者[7-8]的研究报道一致,提示多元化康复模式运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再运用多元化康复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股骨多元化康复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