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浅议

2020-07-27 15:58钟敏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二语习得阅读教学

钟敏

摘    要: 阅读对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针对语境、衔接手段和语篇模式设计和开展教学,弥补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词汇、语法、句型的不足,深化学生对整体语篇结构的分析、语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阅读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指出,为解决当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当结合语篇语境,输入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背景图式;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整体技能;合理选择教材语篇,调整阅读题目形式,改进阅读能力衡量标准。

关键词: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二语习得

引言

早在1952年,美国结构语言学家Zelling Harris首次正式明确提出了“discourse analysis”,标志着现代语篇分析理论的起源。之后,语篇分析理论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逐渐成熟。McCarthy认为,语篇分析可分为宏观结构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前者主要指语境分析、体裁分析等,后者主要包括内容的衔接和连贯(McCarthy,1991)。目前语篇分析理论主要包括语篇模式、体裁分析、语境分析、衔接与连贯、信息结构及主位推进。近年来,不仅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而且广泛应用于二语学习和教学活动中。

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中,包含与语篇分析理论密切相关的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而听说读写等技能练习,则是学生基于语篇展开的学习活动,是理解语篇和对语篇做出回应的活动。语篇分析是一种解读性活动,要求在保证语篇完整性的前提下,分析语言片段句际、段际之间的关系及交际功能;破解语篇材料的逻辑结构、叙事方式和衔接手段(田家宁,徐笑梅,韩佳瑞,2017)。语篇分析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对于不同类型语篇的整体模式、语篇体裁进行分析。语篇体裁与写作目的、文章结构紧密相关,宏观分析能够快速对文本有总体的把握,为之后的微观分析奠定基础、提供参考。语篇结构研究涉及多个层次,即在语境层面受社会文化语境的促动,在意义层面选择合适的体裁结构,在词汇语法层面由词汇语法体现(何继红,张德禄,2016)。胡壮麟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划分为五个层次:音系层、句法层、词汇层、语义层、社会符号层。各层次的逐级递进象征着语篇的精细构造,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语义的衔接搭建框架,正是不同语言语法结构、思维方式的反映,对于学习者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和构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篇分析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阅读是二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包含诸多因素、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解码过程,是读者对于书面信息的认知并进行深层建构的过程。然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因母语产生的负迁移、文化差异等因素,会对信息输出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保证大量且高效的信息输入是扎实的二语习得的保障。基于语篇分析理論的英语阅读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词汇、语法、句型的不足,深化了学生对整体语篇结构的分析、语义的理解,深度挖掘语篇内涵、作者情感态度,比起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保证了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输入,为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我国英语阅读课堂中广泛应用和推广语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始关注语篇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并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但是阅读理解活动大多还停留在句子层面的理解及表层信息的获取上,很少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课文(张献臣,2009)。在应试压力下,一些学校和老师一味追求速度,对每个单元进行模板化教学,而忽视教学的内容深度,以及学生语言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此外,英语教学中阅读试题题型相对固定,且形式单一,多年来延用阅读理解选择和任务型填空的组合模式,缺乏主观问答题等能够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检测。相对而言,语篇分析理论在国外的研究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也广泛应用于语言课堂教学中,并有诸多学者进行了有效的实验研究,探索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用及策略,但主要研究语言对象——英语——是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母语及通用语言,在我国并不具备类似的充分的沉浸式英语环境。因此,将国外的语篇分析研究结果应用于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根据我国的教学目的、教学情况、教学环境及师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进行相应调整,探索符合我国英语教育现状的语篇教学模式。

二、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结合语篇语境知识,激发学生的背景图式。

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2018)。了解语篇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能够帮助读者对语篇做出预判。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在理解、推断一篇文章的主旨时,必须激活已建立在学生大脑中的各种图式(黄兵,2009)。在学生实际阅读过程中,易出现的一类问题是对于文章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导致对于语篇的表达含义产生理解偏差。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语言的反映。汉语与英语,一为象形文字,一为表音文字,不仅在形态上大相径庭,而且在意义表达上有诸多不同,反映在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表达方式和语篇模式。以议论文为例,中文语篇中展开方式往往较为曲折委婉,惯于通过引经据典、事例分析,最后总结出论点,引发读者共鸣;而英语语篇则更多开门见山,题目和首段即明确提出论点,继而层层论证,较为直截了当。不同体裁的语篇之间迥然不同,对于议论文体裁的熟练掌握并不意味着学习者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小说或诗歌阅读赏析。掌握语篇的体裁特征与结构特点,有助于在阅读时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者应结合具体语篇向学习者普及语篇体裁的特点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帮助学习者掌握不同体裁语篇相应的篇章模式,在阅读时理解作者的大意,另一方面,可增加学习者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积累背景图式,增强学习者对于英汉文化差异的理解力。

(二)宏觀与微观分析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与策略,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高效的阅读者。语篇的宏观分析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对于语篇的整体模式、语篇体裁进行分析,使学习者能够快速地对文本有总体的把握。语篇层次的微观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即小句的功能、语篇的衔接手段、语用功能(张君棠,2010)。针对一篇具体的语篇,教学者首先应当引导学生从宏观上通过浏览标题、首段、尾段等判断语篇体裁及大致写作走向。其次,帮助学生梳理语篇整体结构,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及想要传达的重点之处。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不容忽视,教学者应当重点提取小句间的连接词、过渡词,小句中的从句关系、句子成分,等等。除结构层面的微观分析外,教学者还应注意依据主位推进及信息结构予以逻辑层面的指导。

以牛津英语教材模块三第3单元的project部分为例,两篇文章Ancient Greek Statue Found in Xinjiang和The Father of Western Philosophy都是人物传记,通过对于标题和结构的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人物传记的体裁特征:通常以人物特点或成就作为标题及文章导入,继而描述人物的生平起落,最后综述对于历史、社会产生的影响或命途多舛的原因等。但同一体裁的语篇在具体展开时有不同的技巧,如两篇文章的导入部分,前者由现在的事实回忆过去的历史,自然地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后者从抽象到具体,从对哲学的讨论导入学者苏格拉底的故事。在语篇的结尾部分,可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于所撰人物的看法,也可以作开放式留给读者发散探讨的空间。从微观分析来看,Ancient Greek Statue Found in Xinjiang中的第三段可作为一个典型的范例,如下表所示。

表1    主要衔接手段示例

通过主要衔接手段示例,教学者可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的线索、作者的暗示判断语篇信息的主位和述位,并借助连接词、转折词、举例、背景知识判断逻辑的走向,区分事实与观点,体会前后信息之间的联系,并根据语篇的发展不断予以修正。结合宏观与微观分析,指导学生学习语篇的体裁特征、结构及逻辑层面的衔接与连贯,才能使学生既把握语篇结构上的有形网络及意义上的无形框架,又提高整体阅读理解能力。

(三)调整阅读题目形式,改进阅读能力衡量标准。

在教学的后期阶段,如何设计题目、练习形式,考核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对于整体教学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当前中小学阅读教学中,主要的练习、考查形式为阅读理解单选题、任务型阅读填空题,与学生日常学习的课文相比生词量大、篇幅长,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考试结果不理想,产生挫败、厌学的情绪。造成这个问题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目前教材替换周期较长,尤其对于英语学科来说,部分教材中的语篇内容与目前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习惯等现状有出入,在信息迅速传播的当代,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旅游等方式接触到的是最新的英语世界,无法引起共鸣,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缺乏足够的培养。

其次,在能力测验中,阅读题型设计相对单一,难以形成良好的反冲作用。单选题的设置,例如文章体裁题、主旨大意题、细节辨别题等,虽然能够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但也存在缺点,即学生可通过排除、猜测等方式仅阅读文章的小部分即可得出部分题目的答案。相似地,学生在作答任务型阅读时,往往会针对性地回顾文章原句以作答。表明目前的阅读题型存在弊端,一线教师和教研组成员可参考母语阅读理解题型,从语篇的层面入手,在选择题、填空题的基础上,创设主观性归纳题、问答题、开放性问题等,重视考查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把握、理解、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对于语篇的多元化理解的表达。

在阅读能力的衡量、评价标准方面,应当重视形成性评价,教学者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推荐阅读书目,分享多媒体资源,指导学生通过读书笔记、摘要,展开交流会等,定期对各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指导和反馈意见,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帮助建立科学的阅读过程框架,培养学生深入语篇的阅读能力。

结语

英语阅读学习最终要落实于语篇的意义,对此,除了需要扎实的语言技能如词汇、语法储备外,更要求对目的语社会文化环境、语篇图示背景的熟悉和理解。培养语篇分析能力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过程,语篇分析理论强调针对语境、衔接手段和语篇模式设计和开展教学,弥补以往教学中只注重词汇、语法、句型的不足,强化学生对整体语篇结构的分析、语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阅读能力。在实际开展的外语教学活动中,不能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将语篇作为意义的完整体,要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阶段和情况因材施教,注意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态度的导向及评价的标准,引导学习者建立完善的语篇阅读框架,为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继红,张德禄.语篇结构的类型、层次及分析模式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1):74-80,148.

[2]黄兵.语篇分析运用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0):53-5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田家宁,徐笑梅,韩佳瑞.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2):3.

[5]张君棠.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理论的探讨——兼谈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56-58.

[6]张献臣.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53-59.

[7]McCarthy, M..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二语习得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