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内涵与教学方案的分析

2020-07-28 04:47罗媛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高中互联网+

罗媛媛

【内容摘要】生命观念是最具高中生物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也是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以互联网+为研究背景,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学科生命观念内涵。并从构建生命观念教学模型、以高中生生活经验为入手点、注重游戏体验、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等方面,对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  生物學科  生命观念

前言

在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模块,结构与功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念、进化与适应观念、物质与能量观念是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的主要体现。通过在高中生物学科中融入生命观念,可以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因此,对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教学方案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内涵

1.结构与功能观

结构与功能观主要指一定结构下,必然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功能。如不同的DNA分子碱基序列也不同。这主要是由于DNA分子结构中碱基序列蕴含着大量的遗传信息,不同的碱基序列也代表着不同的遗传信息。

2.进化与适应观

生物进化与适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构。如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杀伤力,只要有一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下来,该部分细菌就会进化为具有抗红霉素性的生物,致使红霉素失效。

3.稳态与平衡观

稳态与平衡观是高中生物学科中蕴含的基本理念,其不仅包括人类社会平衡,而且涉及了自然界内部元素稳态观。如在全世界范围内男女比例呈动态平衡状态;通过绿色植物蒸腾作用、降雨,可以将自然界内水控制在一个稳定状态等①。

4.物质与能量观

物质与能量观主要源于物理学研究领域,其反映了生物学的基本思想。如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与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蕴含能力释放过程守恒等。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教学方案

1.构建生命观念教学模型

通过生命观念教学模型的构建,可以帮助高中生系统掌握生命观念内涵,为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依据。高中课程中具有多种与生命观念相关的模型,其大多以实物的形式,进行认识对象的直观表现②。如《DNA分子结构》课程中涉及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通过一定物质形式,构建了生物模型,对生物知识进行了直观诠释。通过在课程中对该模型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认识、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为高中生提供多元化事物认识方法。同时生物教师可以指导高中生以实物,或者图画的形式,直观表示DNA分子结构特征,提高高中生知识学习兴趣。

在具体课程教学阶段,生物教师可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学习及DNA双螺旋结构教学模型制作为教学目标,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两人一组的若干个小组,要求各小组根据前期学习内容,事先写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及每位成员任务。随后生物教师可在多媒体软件中展示DNA组成成分模型,类比肽链形成过程。并要求班级学生利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将模型中图片与中文名称逐一连接。

其次,生物教师可在多媒体软件中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构件流程:基本单位——平面结构——双螺旋立体结构。要求各组学生根据自己提供的思路,结合基本单位,在计算机软件中进行模型绘制连接。

最后,生物教师可帮助高中生进一步发散思维。即要求高中生计算自己绘制或制作的DNA双螺旋模型中四种碱基数量,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通过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特定生命模型的演练操作,可以潜移默化的加深高中生对生命的理解,为其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提供依据。

2.以高中生生活经验为入手点

以高中生生活经验为入手点,组织生活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充分激发高中生参与积极性,而且可以为高中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③。因此,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阶段,生物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在课程开展前期,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题调研,了解班级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及基础认知。随后利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物,组织班级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生物体验活动。促使高中生真实体验相关知识研究过程,理解结构与功能观,为其正确生命理念的形成提供依据。

如在“光合作用”知识点教学期间,由于“光合作用”内容是细胞知识及动物新陈代谢的重要过渡环节,通过“光合作用”模块知识学习,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细胞方面的知识,而且可以为后期“动物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等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生物教师首先可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个模块,制定课堂活动组织目标。即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意义;了解科学家科学思维及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建立正确的结构与功能观。

在活动组织目标确定之后,生物教师可以“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的产量”“光合作用的实际价值”为主题,引导班级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随后生物教师可将班级学生讨论内容进行汇总,促使班级学生建立初步的结构与能量观。在这个基础上,生物教师可为班级学生阐述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实验设计思路。并要求班级学生跟随计算机及CAI课件展示内容,探究光合作用发现历史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及分离方法。并结合前期实验设计防范,自主设计实验。并分组操作。在操作阶段,考虑到高中生前期没有接触过类似实验,为保证探究过程顺利进行,生物教师可以适时播放关于色素提取的实验动画。并展示实验操作要点,帮助班级学生明确实验操作方向,为课程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最后,生物教师可要求班级学生对活动现象进行观察总结,讨论光反应、暗反应的条件及场所。并对光反应、暗反应在物质变化、能量变化间的联系进行对比分析。最终以概念图的形式,归纳内容。在这个基础上,生物教师可启发班级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自然界及人类的意义。以培养高中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的习惯,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④。

3.注重思维导图应用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挥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优势,直观呈现各级主题关系及层级变化,帮助高中生建立与稳态平衡观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如在“稳态与环境”知识教学期间,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等相关概念。并配合相关图片,将其隶属关系直观展示。帮助高中生理解相关模块内在联系,加深高中生对知识本质的认知,促进高中生了解相关模块稳态、调节方式。不仅可以加深高中生对相关知识印象,而且可以帮助高中生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理念。

【注释】

① 娄蓝英. 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的内涵及教学策略[J]. 中学生物教学,2018(1):43-45.

② 张秀红.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生物学观念:内涵、价值、内容体系及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17(09):93-99.

③ 吴波.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科素养与即将颁布的选修2教学初探[J]. 中学生物教学,2017(12X):34-35.

④ 李晓聪.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 中学生物学,2017,33(33):80-80.

(作者单位: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高中互联网+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