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

2020-07-28 04:47孙守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孙守涛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初中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研究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做好信息技術教学设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规律;同时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并优化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

一、营造轻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动力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科学家研究表明,视觉获得的信息量占据了信息总量的83%,听觉获得的信息量占据了信息总量的11%,嗅觉获得的信息量占据了信息总量的1.5%,味觉只占据了1%,由此可见,视听才能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为主的教材内容以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丰富形式呈现出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教师口头讲述相比,多媒体技术展示知识信息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程度和信息量会更深更多,对学生感受技术本质内涵具有积极地帮助。例如,在学习“技术具有两面性”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社会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应用,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对于社会带来的推进作用,感受技术的伟大和生活的美好。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环境污染的视频资料,比如鱼儿因为人们向河流中排放污水而死亡,成片的森林因为人们的乱砍乱伐而倒下,蔚蓝的天空因为滚滚浓烟的污染而黯淡无光。通过这些影像资料学生意识到技术的不恰当使用给社会和大自然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教师口述相比,视频和图片资料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说服力,可以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技术不仅仅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还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严重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从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明白趋利避害的重要性。

二、有效利用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图片的获取与处理》时,其目标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获取图片的主要方法,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导入教学重点。具体步骤如下: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图片是从哪里来的吗?”这一问题犹如在一汪清水中投入一颗石子,立刻引起学生的讨论,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说出了很多来源,此时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涨。当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可以呈现一张利用多媒体处理过的生活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这张图片的特别之处。于是学生开始观察和思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大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回答,将重点转移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上,有助于突出重点、克服难点。

三、尊重学生形象思维,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所谓“直观演示法”,就是利用实物或教具,给学生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知。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流程,然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对于一些直观形象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设置幻灯片背景》时,可以先播放一些优秀的幻灯片作品,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斗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幻灯片的设置步骤,并介绍相应的设置方法,力求让学生掌握设置要领;最后,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以上操作技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让学生自主创作,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如,在教学“Win7”窗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授课,用鼠标指向“标题栏”给学生讲解:“这是标题栏,相当于一篇文章的题目,点击菜单栏之后会出现相应的菜单,这就相当于一个章节的目录”,如果教师单纯依靠讲解的方式,会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配合实践操作,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可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的效果。

四、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我们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使用word编辑文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班级板报,通过插入艺术字、编辑段落和设置文字帮助学生熟练掌握word的编辑功能。再如,在学习Windows文件的基本操作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资料库,将自己喜欢的图片、音乐、视频以及学习资料分类放在自己的资料库中,让学生了解文件夹和文件的区别,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这些操作练习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们的表现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加强学科之间融合,扩大学生学习力度

信息技术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之间也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其他学科的内容知识也刚好是我们锻炼信息技术能力最佳的对象,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扩大学习力度。例如,我们可以将语文识字和信息技术相整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要学习的生字的汉字编码、正确读音、间架结构、部首、笔顺、笔画形象生动的呈现出来,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训练,然后进行自我检测,达到人机互动的目的,充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自我提高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多种课程的内容相互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整合起来,达到熟练运用多种知识的目标。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出现就是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相融合的产物,在其它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作为工具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新知识点的学习,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作为老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尝试与探索,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学好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楼秀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 读与写杂志,2011(04).

[2] 黄锐骁.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东方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