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兰同志像松柏一样常青

2020-07-29 12:30段存章
党史文汇 2020年7期
关键词:申纪兰西沟周总理

段存章

申纪兰是我多年多次采访过的老劳模。2020年6月28日她走了,我很想念她。我最早认识老申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她常到大寨参观访问,与陈永贵、宋立英、郭凤莲是老朋友。我在与他们座谈交流时,听到过大寨、西沟艰苦创业的许多动人故事。

老代表的新意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我年年与老申见面,有时到山西代表团驻地看望她,有时在人民大会堂休息厅或东门台阶上见面,相互问候,并倾听这位农民代表的心里话。

1988年4月,我在全国人代会代表团驻地与老申长谈了一次,她谈起自己从担任全国人大第一届代表到第七届代表的心路历程,“记得1954年第一次上京开会,穿的补丁衣,骑着小毛驴到县城。进行选举那天晚上,睡不着觉,就是一个劲儿地高兴,可對选举的重要意义不明白。如今,可看重那张选票了,咱是代表人民来投票,不是为了私人利益来画圈圈的”。

申纪兰还对我讲起和周恩来总理的一段往事。1959年春天,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接见了出席全国妇女群英会的10位农业合作社女社长。周总理问大家:“粮食产量高不高?”在场众人谁也不敢开口。周总理就问老申:“纪兰,你炼过钢铁吗?”老申立即回答:“炼过,炼过,我还是炼(连)长哩。”周总理又问:“产量高不高?”老申说:“还可以。”周总理有些质疑地问:“机器都炼不出来,你手能炼出来?”他还问:“砸了锅没有?”老申吞吞吐吐没直说。周总理就换了个话题问道:“你西沟有多少人口?”老申答:“500多。”周总理追问:“到底多少?”

老申意味深长地对我说:“那时候,俺水平低,不理解总理是在反对浮夸风,坚持实事求是。如今想起来,总理是教俺讲真话、说实话呀,当个正正派派的人民代表。俺从基层来,上来开会就该敢说话。”

改革开放后,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指引下,国家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日益显现。民主的春风也刮到了全国人代会上,老申激动地对我说:“俺第一次看到代表投弃权票和反对票,手举得高高的,好神气。依俺看,人代会一次比一次民主了,这不是掏钱买来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也是深化改革中的民主。”

回到报社,我采写出通讯《老代表新意识——访山西平顺县农业劳动模范申纪兰》,发表在198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

老劳模的根

2003年夏天,我去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看望申纪兰,她热情地接待了我这位老朋友。“布衣代表”老申仍是山区农家妇女穿戴,满脸刻着辛劳汗水的印记。“我领你们先转转吧!”74岁的她领着我们登上高高的台阶看西沟展览馆,走进山沟看他们栽的满山坡松柏树,看李顺达当年住过的门上挂着“劳动起家”门匾的老窑洞。

返回村里,老申把我们领进她的家。院里没有花草,一株低矮的苹果树也不引人注目。屋内墙上挂着她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合影照片,地上只有两条长长的木板凳。坐在她简朴的农家小屋里,听她原汁原味地介绍,使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老西沟是申纪兰起步的地方。她18岁嫁到西沟,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成为全国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那时,妇女们不敢扛着镢头下地,她就带头干,挖坑栽树、挑土担粪,甚至放羊、摇耧、犁地,与男社员一样流汗。她在1973年曾被调到山西省妇联当主任,一当就是10年。她的要求是“六不”: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拿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农村。在省妇联机关工作的日子,她主动打扫庭院、洗刷碗筷,不用服务员。1983年,她卸任回到日想夜盼的西沟。面对群众的不解,她说:“要走,我早就走了,就是当随军家属我也走了,但我不能靠着集体的力量、靠群众的肩膀站起来后,我去享清福,丢下这里的群众不管。”她常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我是日头底下晒的人。”

在申纪兰等人的带领下,西沟先后建起硅铁厂、磁钢厂、饮料厂等,她外出跑业务,遇装卸车的活儿,都会不顾劳累去当帮手。她一直耕种着自家的责任田,还总说:“我是个农民,也劳动惯了,再说,劳模不劳动,还叫啥劳模。”回北京后,我写了一篇散文《申纪兰的根》发表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获文艺部“双星杯·闪光的足迹”征文一等奖。

老党员的本色

2005年10月16日,太行山新闻论坛会议在山西长治召开,我又一次见到申纪兰,有幸坐在她旁边。我请她在采访本上题字,没想到她竟写下“申纪兰,西沟村,向你学习”的字句。我说:“老申,我应该向你学习。”她笑笑说:“咱们互相学习。”后来我以此写了一篇报道《申纪兰的位》。她始终站在普通劳动人民的位置上,对官位、权位、荣誉地位看得清、看得淡,所以实现了她“十三连贯”的位(全国人大代表从一届到十三届)。届届代表人民说真话,人民信任她、敬佩她、爱戴她、学习她。

记得2003年去西沟采访,村里当时准备发展旅游业,铺路用的沙石满满当当堆在了路两旁,只留下一条窄路可以通行。临走时我们乘坐的车被进村的车堵住了,只见老申抢先跳下车,弯腰搬起挡在路中间的一块几十斤重的大石头,“咚”一声扔进路旁边的沟里,排除了路障。车出西沟时,老申说她有事要下车,其实她是怕麻烦我们再折返送她回村,我们硬把她按在座位上送到了家门口。这两件小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从老申的身上看到了基层干部的本色、共产党员的本色。“有人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我是一点儿也不后悔。”“我是党员,我要比别人好,就要比群众睡得迟,起得早。”“文化低,没水平,但是跟党有感情”……申纪兰的这些大实话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

老申还曾和我谈到过她的金钱观:“金钱就像水一样,缺了它,会渴死;贪图它,会淹死。用来为集体、为乡亲办事,金钱如命根般;放在自己手中,视为过眼烟云。”早在2002年,她收到上级奖给她个人的一笔2万元奖金,在当时算得上是笔“巨款”,但她一分也没留给自家人,而是与儿子、媳妇商量后用这笔钱给西沟打了一眼600米的深井,让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后来,申纪兰虽然担任一些村办企业的董事长,企业的一些产品也打着用她名字命名的商标,但她不要股份,也不领工资,没从村办企业拿过一分钱。老申临终之际特意嘱咐,将自己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经费全部交作党费,再次生动展现了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申纪兰像西沟满山坡的松柏一样常青!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申纪兰西沟周总理
革命中的传统乡村转型之路*——《西沟:一个晋东南典型乡村的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1943-1983)》述评
申纪兰:妇女模范 人民代表
河南西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男女同工同酬”的倡导者
——申纪兰
申纪兰特殊的 临终遗愿
西沟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周总理的标准餐
申纪兰自述
——『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