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诗歌练习系统的特点及教学建议

2020-07-29 12:33梁丽萍
参花(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在语文教育中,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生动、形式简洁、富有美感的文学体裁,在教学过程中,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的练习系统为着手点,总结出诗歌练习系统以理解运用为主,积累拓展为辅;练习系统位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的叙述策略和特定的高频词汇三个特点,并提出基于体式,采用有效方法来教授诗歌;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诗情;关注意象,从意象里体会诗境;培养想象力,用想象来品味诗韵四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诗歌教学 练习系统 教学策略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表达形式,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每一册都会涉及诗歌的教学,可见诗歌的学习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等方面的意义。但在现实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出现教法单一、课堂形式化、解析表面化等弊端。练习系统的设计对于新手教师来说作用重大,它不仅起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读写结合的作用,还能帮助教师提炼重点、紧扣主题、探索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从教材的练习系统着手,力求从练习系统中发现诗歌教学的规律和方法。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诗歌练习系统的特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诗歌的选文空间范围廣阔,涉及国内诗歌和国外诗歌。选文跨越时间长,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诗歌选文种类不一、表达多样、情感丰富。与诗歌选文相匹配的练习系统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以理解运用为主,积累拓展为辅

根据顾黄初的分类标准,将练习系统分为积累、理解、运用、拓展四种类型,本文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选文的练习系统做了分类整合,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理解类占34题,运用类占17题(九上第一单元诗歌单元是以三个任务为主的自主赏析课,是运用类练习题的最大体现),积累类占10题(不包括读读写写的内容),拓展类占9题。在这些练习题中大部分是单一功能,也就是能明确地分到四种类型下。但有的练习题体现多种功能,如七年级上册第五课《黄河颂》思考探究中的第二题:“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这一练习题就有理解和运用两个功能。整合分析练习题的类型,我们发现诗歌类的练习设计功能以理解和运用为主,积累和拓展为辅。练习系统中对于诗歌的意象、诗情、诗境的理解是练习中的重要内容,再结合诗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赏析其他的课外诗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练习系统位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练习系统体现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特点。最集中的练习是每篇文章的课后习题,包括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和读读写写。课后习题大致体现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师生大多会关注和讲解课后习题内容。除此之外,在补白、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的阅读提示中也有练习系统的存在。补白部分的练习一般具有提示和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诗歌有重要的点拨作用。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旁批是:“以‘四月天为例,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综合性学习的练习系统更加系统、灵活,运用性更强。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就通过“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分门别类辑古诗”三个部分,从诗歌的朗诵到对诗歌艺术形式的运用,最后根据主题进行诗集整理。综合性学习的诗歌练习更加集中,更加灵活,使学生更能懂得诗歌的魅力和艺术内涵。课外古诗词没有课后练习题的部分,它的练习系统主要在阅读提示中。课外诗歌的学习重点是学生通过自学来运用已学的知识,所以阅读提示中的练习系统可以看作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

(三)灵活的叙述策略和特定的高频词汇

在观察练习系统的文字表述时,不难发现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题大致有4~6题,文字数量不一,文字表示策略也灵活多样,但总体来说也能观察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积累类的练习叙述简洁,属于指令型表述。如“背诵并默写”这样的表述指令明确、利于操作。第二,练习系统的叙述大致由提示学习方法、引出问题、陈述内容、提出要求等几部分组成。第三,大多以问句和陈述句结尾,多用动宾结构。如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第四题:“诗人看到‘街灯明了,联想到‘天上的明星,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仰望星空,你会有什么新特的联想和想象?选择一个天体(如星星、月亮),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除此之外,在练习系统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特定的高频词,这些高频词与诗歌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词汇是高频词:意象、作者情感、朗读、背诵、想象、精读、品味语言、表达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意象”“朗读”“想象”这几个高频词或者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汇,几乎在每首诗歌的练习系统中都出现了,具有特定性,这也预示着诗歌教学应该把握的方向。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于诗歌练习系统的一些研究,现提出以下几点关于诗歌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体式,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诗歌教学

诗歌具有很强的文体特点,它的句式灵活自由、意象含义丰富,具有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所以它的教学也应该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师在教授诗歌时,应该摒弃传统的“红领巾教学法”,而是要立足诗歌特点,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诗歌的鉴赏手法来学习诗歌,内容的讲解不再是重点。如何营造意境使学生在某种情境和氛围下感受诗歌的魅力、走进诗人的心境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情境教学法对于诗歌的教授尤为重要。

(二)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在练习系统的高频词汇中朗读或朗诵,是学习每篇诗歌的要求。朗读的类型也分为教师范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对初中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了统一的朗读要求:“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朗读的三个层次,诗歌的教学也就是在这三个层次的指导下,逐渐地学会诗歌的朗诵。对于诗歌这一韵律感强、音乐美突出的文体来讲,朗读是最适合学生进入情境的方式。余映潮老师在教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抓住朗读这一法宝,营造了不同的情境,先后指导学生从“读顺”、读出“重音”、读出“抑扬的旋律”、读出“劝慰的语气”“内心独白的方式”,到最后“演读,像诗朗诵一样地表演式地读”。这“六读”意境不同、层次不同,一次次的升华和理解,让每一位学生对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朗读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善于运用朗读培养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共情能力,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别样的诗情,对诗歌进行适当的“联读”和“扩读”也是诗歌教学可取的手段。

(三)关注意象,从意象里体会诗境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體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诗人感情与客观事物的紧密融合。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在诗歌中通过意象与读者沟通,所以了解意象,是体会诗境、领悟诗情的重要手段。练习系统中也通过对于“意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把握诗人的诗情。例如九年级下册中的第一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后练习题第二题,“诗人用一系列意象,形象地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试结合每节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乡愁》的旁批:“诗人为什么要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分析意象的特点,更有利于赏析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意境。经过从古至今的发展,不少意象有了特定的含义。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把握常见意象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赏析和感悟。

(四)培养想象,用想象来品味诗韵

诗歌本身就具有浪漫色彩,大量留白给人无限遐想和想象。所以对于诗歌的理解,调动自身的想象力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想象能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抒情句。如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后练习第一题,“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另一方面,想象是仿写诗歌和创作诗歌的起点。例如九年级上册任务三:创作尝试。在提示中有这样的表述:“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想象和联想,借助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总之,创作诗歌是学生勇于表达的方式,也是运用语言的方法,但诗歌的创作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点播和创造能力的鼓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用想象更好地理解诗情,个性化地创作诗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诗歌的练习系统中呈现出许多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师生对于诗歌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方法更加清晰。教师应该把握这些特点,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改善教师对诗歌的教学方法,用诗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促使学生追求更高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韩馨瑶.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情感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胡云,李黛岚.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以七年级下册为例[J].文教资料,2019(01):59-60.

(作者简介:梁丽萍,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延安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育<语文>)(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