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歌剧创作典范

2020-07-29 12:36华伟康
音乐生活 2020年7期
关键词:唱段咏叹调歌剧

华伟康

近年来,根据历史人物改编创作歌剧作品不胜枚举,这种创作的优势明显,人物事迹众所周知,人物相关资料和研究积累丰富,创作素材不乏实例。但如何用歌剧的形式来展现历史人物,也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将人物的一生浓缩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其难度显而易见。歌剧《贺绿汀》在经历预演、上海之春首演、江苏盐城演出后,走上北京保利剧院。贺绿汀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关于贺绿汀先生的传记、专著不胜枚举,而这是首次以歌剧形式来表现。传统意义上,歌剧在取材时多关注历史上重大史实、爱情故事为主,所选人物多为历史英雄人物为主,像贺绿汀这样以革命音乐家的人生轨迹为主要内容的题材,在进行正歌剧的创编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一、从人物一生中萃取创作靈感

贺绿汀的一生可谓颠破流离,他将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的音乐事业,用音乐作为武器站在了民族救亡的前线。将他的一生改编为歌剧,脚本的创作变得十分重要,不仅需要在舞台上呈现,而且要以歌唱的形式完成,这就需要编剧既要吃透这位历史人物,又要遵循歌剧剧本创作的规律。也就是说在剧本的创作上需要将贺绿汀人生脉络尽量集中。如何抓住重要的事件、情感线索成为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编剧陆驾云通过改编,将剧中的戏剧线主要集中在贺绿汀用音乐实现民族救亡的人生经历上,情感线以贺绿汀与瑞芝的爱情、贺绿汀与秋乔、大将军的革命友谊为主。《贺绿汀》通过对主要人物坎坷的人生经历展现出新中国崛起的艰辛。

歌剧《贺绿汀》以 20 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争取解放的宏大历史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人民音乐家、上音老院长贺绿汀怎样从青年时期开始把个人融入大时代,始终向往光明,奋进不止,成长为时代的歌手、人民的音乐大师的感人故事。歌剧序曲开启,便是合唱《人民音乐家贺绿汀》:“音乐的人生为人民歌唱,民族解放的交响,精神复兴的乐章。”剧作者让歌声反复激荡,那种振奋人心的旋律响彻了整个舞台,感染了每一位观众,也给整部歌剧定下了基调。贺绿汀以音乐作为武器,站在民族解放、民族复兴的最前列。就是这样,贺绿汀各个时期创作的经典音乐成为了贯穿全剧的主线。

歌剧对复杂的故事结构的展现能力有限。将贺绿汀曲折的一生经历改编为歌剧的最大难点就是怎样将人物扣人心弦的故事展示出来。不过,贺绿汀一生又非常适合于改编成歌剧。音乐史学界对于贺绿汀人物的研究、专书成果十分丰硕,对于贺老各时期音乐作品研究也已经做得十分透彻,加之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源源不断地为歌剧创作提供了真实重要的素材。歌剧再现了贺绿汀一生的曲折经历。同时,剧中对贺绿汀的事业、爱情、友情等进行了描写与刻画。

陆驾云在选取创作素材的时候,从歌剧创作的特点出发选择性地摘取了有助于歌剧创作的素材。歌剧《贺绿汀》取材于贺绿汀的一生,但也不拘泥于历史事实,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增添了艺术创作的元素,这种手法使得歌剧发展更加紧凑,戏剧张力充足。譬如,歌剧中对贺绿汀与姜瑞芝爱情段落的艺术化处理、虚构的反面人物秋乔角色的创造与刻画、贺绿汀与虚构人物“大将军”的兄弟情义。这样的改编既可以使歌剧中的事件自然衔接,让舞台上展现的故事情节便于观众理解,同时,可以使剧中人物关系更加紧密,主题思想更加突出。编剧将散落在人生轨迹中的点集中在一起,使得所有的人物都在剧情之中,所有剧情安排都有戏剧性,这也正是《贺绿汀》剧本创编的成功之处。再者,歌剧《贺绿汀》剧本创编对民俗文化也予以关注,歌剧以贺绿汀一生革命奋斗的轨迹分幕设置场景,从湖南到广东再到上海,剧中除了运用舞台背景道具来还原不同地区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人文景观,同时运用了各地方言特色的“白话儿”来凸显不同地域间独有的韵味。如在上海的亭子间就有操着一口浓郁上海方言的房东,在广东海陆丰地区讲着“粤普”话的民间艺人、带着湖南方言的“大将军”、苏北口音的女民兵。最让人影响深刻的是在唱段《春天里》中,创作者安排了包租婆、邮差童、拉车师父等角色你一言我一语,用美声、民族风格的唱腔,分声部轮唱这一段熟悉的旋律,有女高音、男中音、男高音等,表现出了上海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的场景,听起来十分诙谐有趣。

优质的歌剧创作离不开优秀的剧本,《贺绿汀》的剧本创作为作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陆驾云在此之前便已创编过音乐剧《梦临汤显祖》,同样也是搭档作词林在勇先生,此次二人再次连手,重塑歌颂中国的专业音乐奠基人。

二、洋为中用,中西合璧

歌剧《贺绿汀》时长三个小时,中场休息一次,却少有枯燥、冗长之感。作曲团队笔下的旋律流畅自然,激情澎湃,仿佛一条纽带,将不同的场景、故事、人物、戏剧巧妙地串联在了一起。从开幕的序曲到每一幕的幕间曲,都作了很好的铺垫与交代。故事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中华大地,如何在时空与地理复杂交错中间,体现出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如何体现当时的风土人情?创作者做足了工夫。歌剧题材作为创作的动力,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交响性,不仅如此,中国歌剧创作要在保留歌剧题材特色的同时,将中国传统音乐民歌、戏曲、小调一一呈上,融入其中,做到“民味”十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色观众才能在歌剧隆重、恢弘的交响乐中细细品味这来自中国的民间韵味。正如剧中贺绿汀所唱到的那样,“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音乐的精神》唱段)。

自2017年以来,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民族歌剧在全国各地的创作排演再掀热潮。歌剧作为舶来品,近百年来一直在进行着中国民族化实践。正如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所说,中国歌剧的创作应该两手抓,一方面借鉴西方歌剧国际化的语汇和制作经验,另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贺绿汀》作为一部中国民族音乐,从音乐上展现出了戏剧性的动力,音乐语汇上不断的穿插变化,使得故事情节、人物情感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歌剧《贺绿汀》的咏叹调唱段,既具有传统意义上优美流畅的旋律,同时也运用了现代作曲手法,这样的处理使剧情与人物个性结合的非常紧密。对于戏剧发展,人物刻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贺绿汀的坚忍不拔、姜瑞芝的温柔娴雅、秋乔的阿谀奉承、东平和“大将军”的肝胆相照,都从一首首咏叹调中自然展露出来,用音乐塑造人物,音乐的特点即是人物的个性。

贺绿汀的正义、坚韧在音乐中得以体现,贺绿汀的咏叹调有《牧童短笛随想曲》《男子汉》《嘉陵江上》等。《牧童短笛随想曲》改编自贺老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该曲是我国第一首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这首钢琴曲的主旋律变形幻化为这首咏叹调,完美的再现了贺老当时创作时对家乡净土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唱段《嘉陵江上》是观众们最为熟悉不过的作品了,是贺绿汀先生创作的经典之作,将这首曲子放入歌剧中,可谓是穿越时空的呼应,让听众们无不随之振奋。唱段《男子汉》是一段十分有趣的咏叹调,可以说是为廖昌永量身定做的咏叹调。这首歌曲的创作手法借鉴了莫扎特的经典咏叹调《你不要再去做情郎》和罗西尼的经典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乐段开始直接借鉴了莫扎特咏叹调的旋律,而到了乐曲高潮部分则字节模仿《快給大忙人让路》的创作手法,使用快速乐段和密集歌词,对演唱水平要求极高。众所周知廖昌永以演唱《快给大忙人让路》咏叹调而闻名国际,在演唱《男子汉》的时候,他的技术精湛令人折服。他在演唱中的快速乐段也能做到音与音、字与字连贯统一,即使是咬字的变化和母音的转换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声音线条的流畅感,曲中还穿插着罗西尼式的花腔,炫技十足。廖昌永饰演的主人公形象自然、纯朴,用表演阐释创作者要刻画的人物形象。每每廖昌永唱结束,观众席上便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

东平舍身就义的那首咏叹调《东平牺牲》可以说是全剧的亮点之一,在我两次观剧过程中,对这首咏叹调记忆忧为深刻。唱段前后的剧情安排、演员的表演、乐队前后背景音乐的铺垫,可以说在作曲编配、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堪称完美,再加上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与演唱,让在场的观众置身其中,不由得为角色的牺牲而悲叹惋惜。

秋乔的戏份不算多,但其鲜明的人物性格最具特点。秋乔的角色设定是一位唱腔偏戏曲风格的男高音,在歌曲旋律创作上作曲家也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他唱段中的旋律给观众以飘忽不定的感觉,在音准的把握上及其困难。其唱段的和声运用上在和谐与不和谐、规范与猎奇之间巧妙权衡并摩擦出了更多富有创造性的融合火花,这在和声的编配上让人感觉“离经叛道”,却在听觉效果上带给观众新奇有趣之感。在第三幕《秋平来访》唱段中将人物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该人物在推动歌剧的戏剧性发展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反衬主人公贺绿汀先生的正直、坚韧的形象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歌剧中的重唱与合唱段落在全剧中也可谓别出心裁,这些富有特色的合唱段落,在舞台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人入胜。开幕序曲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与幕间曲《赤旗》均采用进行曲风格,在铿锵有力的合唱中展示了雄壮有力、振奋人心的抗战精神。在第一幕唱段《玫瑰花》中,创作者采用了女声阿卡贝拉的形式作为歌曲伴奏,而在这首歌曲中,贺绿汀和姜瑞芝的唱段旋律创作上使用了赋格性彼此“穿插”的手法,在贺、姜、众女生之间的复调化处理中,赋予这首合唱生命的活力,给音乐带来了个性化的生机。

三、古为今用,以行写神

深入研究历史、认真学习历史、全面宣传历史,以史鉴今。充分运用历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历史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歌剧《贺绿汀》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歌剧作品,也是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典范。

歌剧《贺绿汀》中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描绘与刻画可谓十分精细。首先我们可以从全剧的歌词中看出端倪。近代以来,西方音乐初入中国,此时西方音乐知识、音乐人物、音乐作品的名称使用的是音译法,如剧中的“梵阿铃 ”“裴多芬”等称谓,指的就是当今大家熟悉的小提琴和贝多芬。其次在剧中的一些细节也能看出创作团队对待历史事实的态度严谨。姜瑞芝在上海陪贺绿汀创作时,嘴里哼的是贺绿汀创作的《天涯歌女》旋律,秋乔从亭子间的楼梯上下楼时嘴里哼的是当时流行的《毛毛雨》。大将军在几幕中出场的时候衣着稍有变化,首次出场身穿北伐军的旧军服,佩戴红领巾、红袖标,而后大将军率八路军战士上,灰色布衣,赤脚草鞋,打绑腿,背斗笠,身后的战士挂干粮袋等。从细节处体现歌剧在创作过程中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为文艺创作做了典范的作用。

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歌剧《贺绿汀》不仅仅给我们展示历史人物伟大的一生,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当代精神文明的解读。整部歌剧中展现出饱满的创作自信,集中探讨音乐的时代价值,艺术中的土洋之争问题。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到要“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该体现在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的协调统一。优秀的作品中蕴含了民族需要的正能量,传播着正确的价值观与崇高的思想境界。《贺绿汀》从剧本创作、音乐创作、歌剧演出中体现着传统自信、民族自信、红色自信,充满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优秀的作品影响力是广泛而深远的,能够在悄无声息中触动观众的内心,引起思想共鸣。《贺绿汀》全剧都在讨论核心问题之一——音乐的价值,剧中反复强调“音乐要与人民共情” 。《贺绿汀》剧自身也做到这一点,其拥有专业的创作表演水准,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优秀的作品拥有着持久的传播力,能够在社会不同领域传得开、留得住。《贺绿汀》剧在全国各地上演的过程中,叫座又叫好,通过了观众的检验。不仅如此,演出过程中安排了老师、学生数组演员阵容轮流上阵,既锻炼演出队伍、歌剧人才,也为该剧培养后备演出力量。

通过多年的实践,中国的民族歌剧创演已然走向了新的高度。歌剧《贺绿汀》作为当代中国歌剧作品的典范,用行动告诉我们,要创作出一部好的歌剧首先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整理自己的遗产,同时要有选择,有批判地吸收外国艺术创作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创编具有时代价值与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富有中国特色与民族气质的中国歌剧。

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艺术硕士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KYCX19_0767)

参考文献:

[1]胡艺华,潘婷:《习近平文艺思想视阈下优秀音乐作品的时代解读》,《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第2期,第9-15页。

[2]施一南:《中国民族歌剧创作模式及反思》,《人民音乐》,2011第6期,第25-27页。

猜你喜欢
唱段咏叹调歌剧
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花》唱段的特点与演唱处理
音乐剧中表演与歌唱的整合艺术表现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
传递正能量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