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020-07-29 12:39吕云震宋薇薇
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展状况基础教育

吕云震 宋薇薇

摘   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类别,国际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已逐渐成熟与多样化。其中,国际文凭课程近些年渐为人知。其他的国际课程,如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加拿大高中课程等也在逐步发展。对相关国际课程的发展背景与特征进行探析,有利于人们对其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进而进行更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国际课程 发展状况 基础教育

在谈到国际课程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想到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AP)、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A-Level)等在内的各种国际课程。那么IB、AP、A-Level等国际课程是否都属于同一范畴?它们兴起的背景是否相似?下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在分析国际课程兴起的背景之前,需要厘清不同的国际课程的适用范围。IB课程突破了国家的界限,是被全球教育界认可为具有较高学业水准的教育课程,学生就读于世界各地的IB学校,其文凭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1]。而如AP、A-Level等课程,尽管其适用范围超过了单个国家,有时候甚至在很多国家都适用,如A-Level证书几乎被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作为招生标准,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课程并不是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国际课程,仍然需要从国家课程的角度去理解,只不过这些课程在被其他国家的学校引用并推广的时候被泛化成了国际课程。下面,本文将从国际课程的兴起背景、属性等方面对IB课程和其他国际课程进行区分与讨论。

一、国际课程的发展状况

(一)IB课程兴起的背景与发展状况

IB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IBO)开发的针对3~19岁学生的连贯性教育课程体系,覆盖学前教育到大学预科[2]。该课程体系由小学、中学、大学预科三个课程项目组成。其中,大学预科项目实施时间最久,知名度与广泛性最高。其创立于1968 年,是为了方便17~19岁学生从一个国家转学(流动)到另一个国家,并获得世界各国大学的认可而设立的课程体系。中学项目于1994年正式创立,以满足11~16岁学生的国际教育需求,可以与大学预科项目无缝对接,因此该课程格外强调知识的综合化。小学项目于1997年开发,为3~12岁儿童提供国际化教育,以与中学项目对接,是IB课程的纵向延伸[3]。IB课程主要以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为授课语言。

截至2013年,IBO在146个国家、3643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包括国立学校、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在中国,IB课程始于1991年,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服务于外交官、国外从业人员、跨国公司职员的子女。后来中国各年龄段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也逐渐成为其受众,这些学生通过IB课程考试进入国外中学、大学就读。实际上,IB课程的适用对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无法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群体;第二类是既选择参加国内高考也准备参加国外高考的学生群体;第三类是以学业优异学生为主,期望接受国外教育的学生群体。

(二)其他国际课程兴起的背景与发展状况

除了IB课程,我国还有其他的国际课程。例如A-Level课程,使用该课程教材的学生的留学目的国一般是英国。A-Level课程类似于我国的高中必修课程,是英国学生进入大学的必由之路。再如,加拿大高中课程——BC课程,使用该教材的学生的留学目的国一般是加拿大。实际上,BC课程并不是加拿大的全国性课程,而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高中课程。该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是三年制,并采用学分制管理。课程不仅包括英语、科学、社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等常见学科的课程,也有未来规划、藝术、戏剧、电影电视制作、财会等面向学生兴趣的课程。想要去加拿大上大学的学生在高中三年需要完完整整地将这些课程完成并参加加拿大高考。

这种使用别国高中教材并参加别国高考现象的背后,显现出来的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学生国际流动的不断增加。当前我国使用较多的国外教材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以个别国家的中小学教材为主,包括A-Level课程、BC课程、AP课程、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的证书教育课程(Victoria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VCE);另一类是由国际机构或者研究型大学开发的全球性课程,但不像IB课程那样被广泛使用,包括国际小学课程(IPC)、全球通用证书项目课程(Project of Global Access,PGA)等。

二、我国主要的国际课程

(一)A-Level课程

A-Level课程是与普通中等教育直接衔接的课程,其成绩类似于我国的高考。在英联邦国家和一些其他国家,学生凭A-Level课程成绩可直接报读大学。该课程被认为是中国学生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顶尖高校的最快捷、录取率最高的途径。该课程提供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考核体系,是进入我国较早、认可度较高的一套国外教学体系。

(二)BC课程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BC省,是加拿大最西部的太平洋沿岸省份,被称为“北美通往亚太的门户”[4]。BC省海外高中(BC Offshore School)是设立于加拿大境外的高中,相关项目由加拿大BC省政府开发。该项目为赴英语国家就读顶尖大学的学生提供了通道。

(三)VCE课程

VCE课程与BC课程的性质相同,都是一个国家某一个省或州的高中课程体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评估机构在学生完成学业后对其进行成绩考核,评估后决定是否颁发证书(高中毕业证书),该证书被视为进入大学的主要依据。十一至十二年级的学生可以申请VCE课程,部分十年级的学生也可以申请攻读VCE课程。

VCE课程包括中澳两方课程,中方课程主要是为使学生达到高中基本水平而设置,澳方课程则是为了中国学生能够迈入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的大学而设置,具有升学性质,对学生要求较高[5]。澳方课程基本上是澳大利亚的课程内容,由澳方教师或在澳大利亚经过培训的教师任教,学生学习方式也与澳大利亚类似。VCE课程班的学生在英语环境下通过澳大利亚的教学方式学习澳大利亚课程内容,以澳大利亚高考为升学途径。

就国内VCE课程而言,除了中方课程和澳方的英语语言服务课程(English Language Service,ELS)外,VCE学生学习的都是选修课程。VCE提供了约60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VCE课程班的学生虽然是在国内完成两年的学习,但是他们除了要通过VCE教育机构组织的考试,还要参加由维多利亚州高考课程评估局(VCAA)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与澳大利亚学生一致,试卷评阅由澳方人员进行,否则学生便不具有申请澳大利亚等国家大学的成绩证明。

(四)IPC

国际小学课程(International Primary Curriculum,IPC)是当下在我国发展最快的一套国外课程体系,其源于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田野教育。如今,世界上已有92个国家、约1600多所学校采用IPC。

IPC主要采用主题单元的课程设计形式,使用多元的评价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成为世界优秀公民和21世纪的领导者。[6]

在早期,IPC主要适用于4~5岁的儿童,3岁的儿童也可以使用。如今,IPC适用于3~11岁的儿童,但其中的主题单元课程主要针对5~12岁儿童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创造性的课程让儿童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丰富学生个人特质,开阔国际视野。

IPC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课程,它不需要学生所在的学校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资格预审,只要购买便可以获得IPC学习目标、教师教学框架、超过130个主题的学习单元、IPC自我审查和认证协议、IPC评估学习计划等。此外,IPC不限制学校对课程体系的使用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IPC自我审查和认证协议,可以使IPC课程体系的使用质量最大化,使用效果较好的学校可以要求获得IPC课程体系的正式认可。

(五)PGA课程

全球通用证书项目(Project of Global Access,PGA)是一种国际课程体系[7]。其始于2005年,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交流中心和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AES Corporation)引入,主要通过将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与我国高中课程相融合,使学生在了解国内高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之外熟悉国外的教学方式、评价方法,同时对中外文化异同提前了解,使其在选择留学目的地的时候更加谨慎。目前PGA项目主要包括PGA高中国际课程、PGA小语种国际课程、PGA国际留学预备课程。

PGA高中国际课程由中方课程和外方课程组成,两种课程在教学中同步进行。首先是中方课程,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高中生学业水平测试标准执行,完成所有必修科目和必选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时约占总课时的1/2,完成必修116学分。其次是外方课程。外方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组成。课程模块包括:英语、数学(数学基础入门、概率、统计和金融数学)、商务学习入门、科学原理入门、信息和文字处理入门等20个模块,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外方课程学时约占总课时的1/2,完成必修98学分。

PGA课程是在引进国外的课程项目的同时,结合中国教育实际而开发出来的课程。一方面,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灵活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带有本土化课程,学生需要学习中国高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中国文化根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六)IGCSE国际课程

IGCSE课程是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GCSE)课程在国际范围内推行之后的名称。GCSE是英国的课程体系,学生学完GCSE就结束了义务教育的学习[8]。IGCSE和GCSE的学制是两年,学生学完后参加统一的考试。

IGCSE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学校可以打造由IGCSE科目组成的核心课程或扩展课程以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七)IMYC

国际中学课程(International Middle Years Curriculum,IMYC)由总部在伦敦的菲尔德沃克教育(Fieldwork Education)集团下的国际教育组织联合全球100多所国际学校的一线教育人员共同开发,被包括英、美、澳等国家在内的65个国家的1100多所学校采用。[9]

IMYC目前已经开发出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30个综合探究主題,将其作为教学切入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在知识、技能、理解等方面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开展教学。该课程基于学生的需求,易于学生理解自身应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当下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相处等)。其中,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8步周期探究课程[10]是每个单元的核心,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第一步是“主要思想”(Big Idea),它是每个主题单元的开端并贯穿着整个单元。它对一个单元的主题作出了扼要且全面的阐述。除此之外,它向学生展示了学科之间的独立性和相互性。实际上,IMYC主题单元的教学从第二步“着手点”(Entry Point)开始。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里,对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思考。在这样一种教学过程中,IMYC并未硬性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哪些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主题将“着手点”的活动地点设定在教室内、校园内,甚至校园外。第三步是进行“知识储备”(Knowledge Harvest),主题单元开始的第一节正式课堂,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次交流和分享的机会,教师从而得知每一位学生对相关主题的理解程度,包括已有知识、技能、理解。在每个主题单元里,所涉及的每一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在学科课堂上进行一次知识储备的教学活动。 第四步是确定“学习目标”(Learning Goals),在每个主题单元里,对每个学科提出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标准,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理解目标、个人品质目标、国际情怀目标。学生应在单元开始时,就对上述学习目标有充分的了解。第五步是“探究和记录学习活动”(Research and Record Learning Activities),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的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对主题展开探究和调查。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每次探究活动后,学生将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滤、排序,目的在于不断深化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使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不断熟练。第六步是记录“反思性日志”(Reflective Journaling),在每个主题单元里,学生都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每天或每周的日志记录。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主题和中心思想不断进行反思。第七步是“学习评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评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估,教师便可得知每一名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是否掌握及掌握程度如何。《教师档案册》对评估标准进行了细化和说明。第八步是“总结”(Exit Point),在主题单元来到最后一周,即第6周时,学生必须对本主题进行一次正式全面的反思,并选择其中一种形式进行展示。可选的形式包括:视频、音频、演讲、网页、图片、音乐。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将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表现出来,并独立或协作地进行系统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徐輝.国际学校和国际学校课程述评[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25.

[2]IB.IB learner profile booklet[M].Cardiff: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2008:14.

[3]上海教育.九大变化,透析 IB(国际文凭)课程发展趋势[EB/OL].[2015-11-03](2019-06-25).http://bbs.61lear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627.

[4]张广财.国际文凭组织(IBO)中学项目课程及其特征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9.

[5]DOHERTY, C. The appeal of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n Australias educational market: a curriculum  of  choice  for  mobile  futures[J]. Discourse: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2009,30(1):73-89.

[6]IB. What is an IB education?[M]. Cardiff: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2013:6.

[7]MARC A, JILL R. Introducing the IB Diploma Programm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122.

[8]TAN L, BIBBY Y.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IB school students and non-IB school students o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s assessment (ISA) and on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questionnaire[M]. Melbourne: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2012:128.

[9]张菁.评价IBO两套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5): 57-61.

[10]LOO M V, MORLEY K. Implementing  the  IB diploma programm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143.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王亭亭

猜你喜欢
发展状况基础教育
我国网络社团的发展和监管研究
微商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竞争力研究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内容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萍乡市油茶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