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

2020-07-29 09:00汪建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汪建利

摘 要:伴随着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还应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改革,立足课堂和学生提出的疑问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从课堂预习活动组织、学生质疑提出等角度对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先学致疑;因学施教

作为语言类学科,语文学习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便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得到语文技能和素养的提升。结合这一目标,还要加快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使过去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的局面得到转变,确保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學中,涉及较多知识点,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然后在课堂上重点进行知识讲解。采取该种教学模式,学生缺少有效监督,预习效果往往不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低,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而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学习和探究语文知识,得到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针对现有教学问题,还要立足课堂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使教师充分发挥指引作用[1]。结合这一目标,还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预习活动,在教师指导监督下认真学习,从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在教师鼓励下,学生可以提出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学习边思考,主动探究问题解决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要灵活开展教学,保证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得到学习能力锻炼。通过实现教学模式创新,能够使学生完成语文知识自主学习,得到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继而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课堂预习活动组织

结合教学改革目标,教师还应做到科学组织课堂预习活动。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还应通过合理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教学内容预习。例如,在学习《植树的牧羊人》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你们谁知道牧羊人是干什么的?”,使学生积极沟通讨论,营造热烈学习氛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提出:“那植树是做什么你们也知道吧?”“但是植树的牧羊人又是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预习活动。通过一步步引导可以使学生逐渐适应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模式,而并非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还要确保学生能够养成思考和提问的习惯。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完成阅读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提问[2]。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由易到难的提出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刚开始从提问和回答中感受到乐趣,继而使学生能够保持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在学生通过预习对学习内容有整体性的了解后,将对之前教师的提问给出各自的答案。此时教师不能急于答复学生,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提出质疑,带着问题深入分析和学习。例如,在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内容时,在学生完成初步阅读后,都可以体会到闻一多的爱国精神,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个人的说和做通常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文章中的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却存在差异,对此你们是否觉得奇怪,这是为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闻一多“前后不一”的言行产生质疑,并根据疑问深入阅读,对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不同语言进行罗列、比较,自主寻求问题的解决答案。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发现闻一多在学术上做了不说能够展现其严谨治学态度和实干精神,在革命上说了就做则是由于其英勇无畏,能够展现闻一多高尚品格。经过深入思考,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概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对文章宣扬的精神产生深刻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并组织学生根据质疑加强语文深入学习,可以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足够尊重,也能使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最终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结合需求灵活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确保学生各自学习目标能够达成,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持久的语文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古代诗歌五首》的内容时,诗歌创作背景与如今社会存在较大差异,给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讨论各自的类似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加强自身思维与现代思维类比,然后根据问题加强诗歌内容探究学习。学生根据各自不同感受和想法,可以选择分别对《望岳》《登飞来峰》等不同诗歌进行学习,组成多个小组分别对诗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诗歌品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将文本情感与自身情感融合在一起,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对千年前的社会面貌进行联想,做到体会相似情感,继而顺利完成诗歌学习。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方向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的思想情感,能够使学生认真思考诗歌反映的现实问题,从而形成强烈民族责任感,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结合学生差异提供相应指导,能够使学生自动完成内心疑问解读,继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预习活动,保证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学习疑问,能够使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发挥主动性,保持较高学习效率。而围绕学生的问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确保学生问题得到顺利解答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锻炼,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可以满足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汪建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44-45.

[2]徐燕燕.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和改革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3):24-27.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