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现状调查研究

2020-07-29 09:00赵航李启开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赵航 李启开

摘 要:本研究采用自编《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云南省25所高职院校42名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基本情况方面: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在教师配备及资格要求上基本符合教育部指导纲要要求。工作现状方面:高职院校心理专兼职教师工作强度较大,岗位职能不明确;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时间精力不足、工作任务繁重”;心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支持主要来自家人,渴望技能学习及能力提升,希望获得更多的同行交流、专业培训及专业督导的机会;多数院校硬件设置基本满足心理工作开展需求,各学校差异较大。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现状

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要求“各高校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是在学校上层理念的建构下,科学规划、有序组织、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心育的要素。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序、规范开展的人才保障。本研究采用自编《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云南省25所高职院校42名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为心理教师个人成长、专业发展、院校心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基本情况与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师性别、年龄、教龄情况

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女性占比为83.3%,男女比例失衡严重,高于王娜研究中中小学心理教师女性占68.8%的占比[1],与蔡文丰研究中心理健康教师男女比例1:5的占比相近[2]。无论在高校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是普遍现象,与师范类心理学专业毕业学生男女比例失衡有关,也与女性更愿意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教师岗位有关,同时男性更可能在工作过程中转岗。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政策鼓励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男教师通过培训考核,成为兼职心理教师,缓解性别比例失衡的状况。

从年龄分布上来说,50岁以上占9.5%,40—49岁占14.3%,76.2%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在39岁及以下,教师队伍相对年轻,这与近15年来我国心理学发展提速及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相同步。

从教龄分布上来看,9年及以下教龄教师占61.9%,这一阶段正是教师富有工作热情及创造力的阶段,同时也是探索尝试、经验欠缺的阶段;10—19年教龄教师占21.4%,经验相对丰富,但多数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相较其他教龄段,更可能处于职业倦怠期[3];20年以上教龄占比为16.6%。

(二)心理健康教师专兼职及资质情况

在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中,100%配备心理教师,专职教师占61.9%,95.2%的专兼职教师具备心理咨询及相关资格证书,其中二级咨询师59.5%,三级咨询师31.1%,其他如社工证书、高级营养师等占4.8%。我省高职院校在心理教师配备及资格要求上基本符合指导纲要要求,本研究未对各学校心理教师师生配比进行调查。

(三)心理健康教师学历、职称、职称评定学科情况

调查中,100%心理专兼职教师是本科及硕士学历,博士及以上学历为0。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心理工作要求的提升、准入标准的提高,加之就业竞争加剧,博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会随之提高。52.4%为初级职称,这与(一)中教师队伍年轻化相吻合,也与(二)中心理健康教师职称晋升困难压力大的现状相吻合,随着这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成熟,职称比例会产生变化。在职称评定中31%的评定学科与心理学无关,一部分是因为其本身专业背景非心理学,一部分是因為早期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没有心理学这一选项因此以其他学科进行评定。

(四)教育背景、专业背景、所在学校背景情况

64.3%心理学专兼职教师具备心理学背景,其余35.7%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专业涉及教育学、思政、社会工作、法学、汉语及其他,除2人外,均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及相关资质。21.4%教师所在学校为各级心理健康示范校。

二、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情况及分析

(一)教师课时、咨询及其他工作强度

本研究选取四个维度调查界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强度,包括周课时、周咨询时长、周咨询量、每周与心理无关工作时长。数据显示,以每周5个工作日计,受测高职院校心理教师每周咨询量0—5人次不等,平均1.54人次;每周课时0—19节不等,平均6.32课时;每周个别辅导时长0—10小时不等,平均2.65小时;每周用于与心理专业无关的其他工作的时长0—50小时不等,平均23.8小时,这些工作中包括学生处行政工作、团委工作、思想政治课、其他专业课等。

从数据上来看,不同院校心理教师在周课时、咨询量、其他工作时间上的差异比较大,这与各院校心理教师工作岗位设置合理性、工作范围界定明确性等差异有关。95.2%的心理教师要承担专业外其他工作[4],与中学92.3%类似。心理教师每周花费在与专业无关工作上的时间是专业工作的3倍左右。

工作强度较大,岗位职能不明确,工作时间被专业无关工作侵占是高职院校心理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可能导致心理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心健工作中,甚至没有时间及时地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咨询及辅导工作[5]。

心理工作中,教师在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中所付出的时间和心力成本高,但成效较其他学科而言难以量化,这是很多学校给心理教师增加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的原因。而无关工作对时间及精力的挤占,可能导致心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放缓,这并不是一个良性循环。

(二)教师工作压力程度自评及压力来源自评情况

问卷中有关工作压力来源及程度的部分,采用五级计分制,受测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1—5分工作压力程度自评,1分表示几乎无压力,5分表示压力非常大。数据显示52.38%的教师认为压力比较大或压力非常大,占受测教师的一半以上;7.14%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比较小或几乎无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心理教师在“时间精力不足、工作任务繁重”上压力最大,这与心理教师非专业工作内容繁杂有关,与(一)教师工作强度调查结果相吻合;在“同事间人际关系”上压力最小,说明心理教师可能较擅长并乐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与心理学教师的个性特质及更注重成就感、人际关系和利他主义的职业价值观相关[6]。除此之外,47.6%教师认为职称晋升压力大,45.2%教师认为学校领导不重视带来较大压力,42.9%教师认为学生管理难度大压力大。在收入水平方面,38.1%教师认为压力较大,23.8%教师认为自身知识能力带来较大压力,21.4%教师认为身体健康欠佳压力较大。

(三)心理工作开展硬件配备情况

问卷涉及的心理工作开展硬件配备包括“个体咨询室、专用办公室、预约接待室、沙盘室、放松治疗室、宣泄室、团体活动室、测评室、档案室、专用教室或其他”11项。在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最少的学校只有1项配备,最全的学校10项配备,这与学校心育理念、领导重视程度、资金投入程度、学校本身硬件条件等因素相关。83.3%学校配备了4个及其以上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心理工作的开展,总体情况良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28.6%的学校配备档案室,学生个人信息、心理档案、咨询记录、活动开展记录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材料的保密存放存在伦理安全隐患;心理课的开展对场地具有特定要求,环境适宜、面积适宜、桌椅可移动、色彩及动静区域设计合理等,都能为心理课有效、有序、有趣开展助力,调查中有31.0%的学校配备专用教室,59.5%配备了团体活动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将两项进行整合;所调查院校中83.3%的学校配备了沙盘室,但具备沙盘治疗师资质的教师占比只有2.38%,各高校应当支持心理教师进行专项技术学习,科学规范地提高沙盘室的使用率。

(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支持情况

在专业发展上,76.19%心理教师认为家人给予的支持较大或很大,其次是部门领导(45.23%)及同事(38.09%)。支持力度最小的两项是考核晋升机制(11.9%)及学习培训机会(23.81%)。学校领导、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专项机制的支持力度一般。

可以看出,家庭成员的支持是心理教师坚持专业发展的最有力支持因素,部门领导及同事的理解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支持作用。

心理教师相较其他学科教师,普遍缺乏完善的考核晋升通道及系统化的学习培训渠道,这会导致心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动力不足,缺乏专业自信,甚至师资流失。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心理教师的专业胜任力,因此各级学校应当重视建立健全心理教师专业化制度,并投入政策及资金支持,加强专业培养和培训。

(五)心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支持需求情况

问卷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支持需求进行了调查,采用五级计分制,受测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1—5分专业发展支持需求自评,1分表示没有需求,5分表示需求很大。数据显示,71.43%心理教師对提升教学水平需求较大或很大,78.58%对提升团辅能力需求较大或很大,88.1%对提升个辅能力需求较大或很大,85.72%对同行交流需求较大或很大,88.09%对学习培训需求较大或很大,88.09%对心理督导需求较大或很大。

此结果与(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支持结果相一致,高职院校心理教师专业支持急需改善,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不甚满意并充满学习热情,但缺乏培训、同行交流、督导等专业发展支持。

这一现状的改善,不仅需要心理教师本身持续的专业热情和坚持,更需要学校重视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充分的时间、机会及资源支持,减少心理教师的无关工作量,将心理教师真正用在其专业领域,在教学中逐渐成熟并专业化、专家化,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更好地助力师生心理健康及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2015.12.

[2]蔡文丰.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与专业化发展探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42.

[3]万树巍.江西省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0.29-31.

[4]杨斌勇.中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2.

[5]李昱霏.江苏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江西:江西典礼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95.

[6]乔瑞峰.心理健康教师职业满意度与职业兴趣、价值观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24(1):3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