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手法配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20-07-30 03:15别业峰区淑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骨伤汤加减腰椎间盘

别业峰,区淑环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3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机体退行性变化,在外力的影响下,破坏腰椎间盘纤维环,导致髓核组织突出,严重者甚至脱出,刺激和压迫周围脊神经根。本研究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6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32~66岁,平均(49.32±1.48)岁;病程1~5年,平均(3.12±1.14)年;椎间盘突出部位为L3-418例,L4-521例,L5-S124例。观察组男36例,女27例;年龄35~68岁,平均(50.03±1.34)岁;病程2~6年,平均(3.18±1.47)年;椎间盘突出部位为L3-419例,L4-520例,L5-S1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血瘀证辨证标准。主症为痛有定处,腰腿痛如刺,痛处拒按,日轻夜重。次症为便秘,坐卧不宁,转俯仰受限,肢体发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③年龄小于75岁。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脏疾病;②内分泌、造血系统失调;③妊娠或哺乳期;④不愿配合,依从性较差;⑤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使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①牵引:根据患者体重使用全自动牵引床进行持续牵引,牵引量为自身重量的25%-50%,可根据牵引效果逐步增加牵引量,1次20~30min,日1次;②复位手法:取俯卧位,用大拇指按压脊柱使脊椎椎间隙拉宽,以从脊柱中间两侧自上而下为按压顺序,5~6次为宜;③松解手法:取俯卧位,用掌法叠掌按压腰背部肌肉和臀部肌肉,以自上而下为按压顺序,力度逐渐增加,5~6次为宜;④穴位手法:对肾俞穴和大肠俞穴及腰部的环跳穴用拇指用力按压,承扶穴使用肘尖点按。⑤关节活动法:取俯卧位,以直腿抬高手法及牵引下肢手法对患侧关节进行活动,使患者获得必要的功能锻炼,1次30min,日1次;⑥针灸疗法:取俯卧位,主穴为关元俞、大肠俞、肾俞,配穴为委中、环跳、昆仑、承山、阳陵泉。消毒皮肤区,选择适合长度的钢针,快速进针,其中腰俞穴刺入1寸,向下斜刺环跳穴2寸,刺入承山穴、委中、阳陵泉约1寸,昆仑穴刺入约0.6寸。采用捻转提插法针刺,得气后将艾条(2cm)置于肾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的针柄处,使其与皮肤相距2cm,点燃艾条尾端,避免艾条对皮肤造成灼伤,1次30min,日1次。疗程30天。

观察组加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狗脊15g,甘草6g,红花10g,当归10g,香附3g,桃仁10g,牛膝9g,羌活3g,桑寄生20g,地龙6g,续断15g,川芎10g。风寒阻络加用附片10g(先煎),桂枝10g,麻黄8g;肝肾两虚加枸杞子15g,山茱萸15g;阳虚加肉苁蓉10g,淫羊藿10g;瘀血阻滞加丹参10g,三棱12g,莪术12g;疼痛较剧加延胡索15g,川楝子15g,白芍15g;湿热郁滞加黄柏20g,苍术12g;气虚加黄芪15g。水煎,日1剂,日2次,疗程30天。

3 观察指标[3]

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下肢萎缩、臂及下肢麻木及腰痛轻重分别予量化赋值,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2分为症状中,3分为症状重。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采用VAS评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共计10分,其中0分为无痛感,10分为痛感最强烈[4];采用ADL评分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进食、穿衣、洗澡、修饰等为主要内容,共计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5]。

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无疼痛感,直腿抬高试验呈阴性,可以正常生活。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感明显减轻,直腿抬高60°~80°,对正常生活有轻微影响。有效:症状减轻,疼痛感有所好转,直腿抬高45°~60°,对正常生活有影响。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时间 组别 例 下肢萎缩 臂及下肢麻木 腰痛治疗前 对照组 63 2.27±0.72 2.18±0.81 2.23±0.75观察组 63 2.29±0.69 2.23±0.72 2.26±0.71 t 0.159 0.366 0.231 P 0.874 0.715 0.818治疗后 对照组 63 1.61±0.73 1.46±0.48 1.52±0.53观察组 63 0.92±0.34 0.84±0.43 0.84±0.32 t 6.801 7.636 8.718 P 0.000 0.00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VAS、ADL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ADL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ADL评分比较 (分,±s)

时间 组别 例 VAS评分 ADL评分治疗前 对照组 63 8.79±0.98 70.23±8.67观察组 63 8.49±0.76 69.78±9.34 t 1.920 0.280 P 0.057 0.780治疗后 对照组 63 6.73±0.74 75.76±7.93观察组 63 2.36±0.12 78.64±6.15 t 46.268 2.278 P 0.000 0.024

6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主要为急性扭伤、腰椎退行性变、慢性腰肌劳损等,且因其患病的位置较为特殊,主要以腰痛、肢体麻木、坐骨神经痛等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是目前我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方式,其中手术治疗有费用贵、手术难度大等问题,故大多数患者还是首选非手术治疗。手法按摩、理疗、药物治疗、牵引等是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是采用手法推拿可以对脊柱内外平衡产生影响,改善病变后的内环境,通过手法让突出物收回,对受到刺激和压迫的周围脊神经根起到减轻压迫、减少刺激的作用,还可以激活机体的疼痛抑制系统,进而起到镇痛的作用[6]。同时针刺昆仑、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承山、委中等穴位,其中承山穴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之效,委中穴可通经活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昆仑穴可安神清热、舒筋活络、缓解腰骶疼痛,肾俞可助阳益肾、强腰利水。针刺上述穴位可达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之效,可促进血液微循环,增强机体对水肿及炎性物质的吸收能力,尽快恢复腰椎受损。因此,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可改善腰腿部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疼痛因子堆积,改善肌肉痉挛症状,还可减少椎间盘内压力,改变椎间盘突出位置和神经根间的位置,促进突出位置回纳,还可调整神经根的管容量,松解神经根关内容与小关节粘连,改善神经功能。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萎缩、臂及下肢麻木及腰痛积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ADL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减轻疼痛程度,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腰脊在慢性劳损的基础上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气机正常阻碍,气滞血瘀,不通则通。应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及通痹止痛为治疗原则。身痛逐瘀汤由清代王清任所创,方中羌活祛风散寒胜湿,川芎止痛祛风、行气活血,红花疏通经脉、止痛散瘀,桃仁活血化瘀,桑寄生除风湿、益气补肾、强筋骨,狗脊强腰膝、补肝肾,香附疏肝行气,牛膝、地龙疏通经脉、强身健体,当归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风湿散,血瘀祛,经络通之效[7-8]。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川芎可改善血液系统、利尿、增强免疫系统,且具有抗氧自由基、镇痛、抗炎等多种作用;红花具有抗凝血,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等作用;桃仁具有抗凝血、抗直栓、改善血流、抗炎、镇痛等作用。因此,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可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减轻临床症状,进而改善证候,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手法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可减轻疼痛,加快康复。

猜你喜欢
骨伤汤加减腰椎间盘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