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产率与规模化经营
——基于苏皖两省农户的调查

2020-07-30 07:09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营规模户主稻谷

孙 滨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化,中国居民家 庭收入不断增加,中国居民对农业产品需求的持续上升导致规模经营的蓬勃发展。

农业是乡村最基础最重要的产业[1]。由于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在实现规模经济,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规模经营。在2007 年,2012 年和2017 年,中央政府的“1 号文件”一再呼吁提高土地生产,资源利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2]。

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小且严重细碎化是中国农业的典型特征[3]。零散的生产模式严重限制了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学者对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提高土地产出率这个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国内学者如高梦韬等人基于1987—2002年的1 193个农户的面板数据发现土地产出率与土地经营面积之间呈逆相关,然而宋伟等人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OLS 估计发现土地产出率与土地经营面积之间呈正相关,辛良杰等人对耕地面积进行分组讨论发现土地产出率与土地经营面积之间正负关系不明显。

究竟土地产出率与经营规模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本文以苏皖两省为研究区域,构架计量模型,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小麦、稻谷、玉米土地产出率与种植面积的关系,为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与生产效率提供实证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模型设定

土地产出率与经营规模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对此存在争议。“IR假说”认为在农地经营中,存在着土地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所以种植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但是要建立这个假设,需要两个先决条件。首先,当时的生产技术工具落后;其次农民很难在农业以外找到工作,只能投入农业生产[4]。但是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农业外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兼业化经营的道路。这两个前提条件自然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不符。根据对国内文献的梳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以下计量经济学模型:

式中Qi为第i个农户的土地产出率,单位是千克/亩;S为种植面积的一次项(亩);S2为种植面积的二次项;L为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日/亩);X1为单位面积化肥投入(元/亩);X2为单位面积中间要素投入(元/亩)(包括种子、农药、灌溉浇地、农机作业、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land代表土地块数;age代表户主年龄;edu代表受教育年限;village_cadre代表有无村干部这9 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地配置的效率损失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组于2019年7~8月对江苏、安徽两个粮食生产省份的实地调研。调查共发放问卷500 份,获得有效问卷416份,问卷有效率达83.2%。

1.3 变量及其统计特征

1.3.1 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土地产出率是反应土地产出能力的指标。由于使用的数据是一年的截面数据,因此在本文中,用于评估土地生产率的指数以物理量表示。即:每亩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总产量÷该作物种植面积。这里的农作物总产量是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总和。

1.3.2 关键解释变量

本文使用的核心解释变量是种植面积和种植面积的平方,种植面积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总和。通过观察种植面积和种植面积平方变量前的系数,将看到土地产出率与种植面积之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先升后降还是先降后升,若是先降后升,可以计算出最适经营规模

1.3.3 其他解释变量

土地产出率除了受种植面积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控制住受访者或户主的个人特征后,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亩均劳动力投入、户主受教育程度、亩均化肥投入、亩均中间要素投入(包括种子、农药、灌溉浇地、农机作业、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土地块数作为其他解释变量。另外,考虑到村干部可能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相比于普通农民,是村干部可能会向土地上投入更多要素,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因此本文也将有无村干部也加以控制。

表1 给出了三种农作物的各个变量的统计结果。从种植面积角度来看,稻谷种植面积最大,小麦其次、玉米种植面积最低,稻谷平均种植面积高达4.70hm2,且其平均总农产量在这三种作物中也是最高的,这可能与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有关。除此之外,种植这三种作物农户户主的年龄几乎一样;受教育程度也相差不大。土地块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土地细碎化程度,也代表了劳动力在地块之间的通勤时间。一般来说,地块数越多,农户在地块之间的通勤时间也就越长。从

表1 三种作物主要变量统计结果

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稻谷地块数最多,农户所付出的通勤时间也就越长,这与预期一致。

2 不同粮食作物的土地经营规模与土地产出率分析

表2 三种作物土地规模—土地产出率的回归结果

表2给出了计量结果。首先来看本文所研究的关键解释变量种植面积、种植面积的平方,结果表明三种作物土地产出率与土地规模的关系各不相同。当土地利用类型为种植小麦时,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小麦种植面积的系数一次项为正、二次项为负,可以看出小麦土地产出率与种植面积之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即小麦土地产出率与种植面积呈现倒U 型的关系。因此,可以得出小麦种植最适面积应为0.35hm2,在小麦种植面积为0.35hm2时,土地产出率最高。该结果表明在苏皖境内,小麦只要小规模种植就可以达到较高的产出水平了。但结合表1来看,小麦的种植面积大概在0.98hm2左右,这远远超出了小麦种植的最适面积,处于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小麦土地产出率在下降的阶段内。

当土地利用类型为种植水稻和玉米时,稻谷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平方系数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它们种植面积的一阶项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稻谷和玉米土地产出率与面积之间可能存在线性关系。稻田种植面积一阶项的系数为负,表明稻田生产率与土地面积之间可能存在反比关系,即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稻田生产率下降。玉米种植面积一阶项的系数为正,表明玉米土地产出率与土地面积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结合表1来看两省玉米种植规模小,不利于土地产出率的提高。

其次再来看其他解释变量与土地产出率之间的关系。土地块数对三种粮食作物土地产出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考虑到土地块数越多,农户经营面积越细碎,农户在地块之间的通勤时间也就越长,不利于农业生产,自然土地产出率就会下降。此外,户主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土地产出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2结果来看,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土地产出率有着正向影响,随着受教育年份的提高,其土地上生产率也就越高。亩均化肥投入对三种粮食作物土地产出率产生显著影响,除小麦以外,亩均化肥投入对稻谷、玉米均产生正向影响。在调研小麦农户过程中,发现多数农民不知道施肥过多,不能增加粮食产量这一概念,考虑到可能是滥用化肥的原因,所以小麦亩均化肥投入系数为负。小麦和稻谷的亩均劳动投入和亩均中间要素投入对土地产出率有显著积极影响,但从系数来看,劳动力投入远没有中间要素投入的作用大,考虑到农户兼业化的原因,兼业农户的劳动投入远没有专业农户的劳动投入多,因此其劳动投入对土地产出率的贡献就明显降低。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户主年龄对土地生产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结合表1 来看,户主年龄多集中在59岁,这些农民多数为中老年人,这些农民最大的特点就是经验丰富,体力还行,也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3 结论与启示

土地产出率与经营规模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从土地产出率角度出发,利用苏皖两省2019 年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小麦、稻谷、玉米土地产出率与经营面积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小麦、稻谷、玉米土地产出率与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不同。从苏皖两省来看,小麦土地生产率与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最初是增加然后减少,即倒U 型关系;进一步得出,在小麦种植面积为0.35hm2时,土地产出率最高,然而苏皖两省小麦平均种植面积高于小麦最适种植面积,不利于小麦土地产出率的提高。稻谷和玉米由于种植面积一次项显著而二次项不显著,因而稻谷和玉米的土地产出率与种植面积之间可能呈线性关系。稻谷土地产出率会随着经营面积的扩大而递减,玉米土地产出率会随着经营面积的扩大而递增。

从本文中可以获得的启示是规模经营需要理性对待,不能盲目跟风。虽说土地规模经营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对增加农户收入以及减少贫困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应该要适度。就比如稻谷,稻谷种植面积并不是越多越好。因此,发展规模经济应从现实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当地要素禀赋、生产要素的数量、社会经济的特点发展适度规模经济。

猜你喜欢
经营规模户主稻谷
谦卑的稻谷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回来(外一首)
户主视角下医疗资源可达性对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郊区为例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创新的思考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评价
稻谷飘香
江汉平原辞
苏家屯区水稻收获机械化适宜经营规模分析
张小飞落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