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价值观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的时代价值

2020-07-30 07:24任静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面对自然界切实的善,是对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承认和维护。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态文明素质,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转化为生态文明的行为。生态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循序渐进地推进大中小学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之选,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然之需,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然之责,是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本然之要。

关键词:大中小学 生态价值观 一体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133-03

生态价值观支配着人们的生态行为,生态价值观教育是提高人民生态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引擎。大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现状,推进大中小学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应有之义;一体化教育应该贯穿于时代新人培育、教育强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命共同体构建的全过程。

一、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之选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42。随后,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进一步阐释了“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由此可见,新时期,我们要通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来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这一根本任务。而培育具有生态道德的时代新人,重在建立完整连贯的生态价值观教育体系。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状况和理解接受程度,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各学段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这决定了大中小学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任务具有层次性。小学是启蒙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简单认知,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年龄小,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倾向于模仿身边成年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初高中阶段,则偏向引导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因为初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常常躁动不安,有较强的依赖性,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需要正确生态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具有较独立的意识,心理生理也趋于成熟,急切地想要证明自身的价值,大学教育侧重于培养有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并诉诸于社会实践的时代青年。从小学阶段的简单感知到中学阶段的情感认同,再到大学阶段的整体运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逐步实现教育目标。

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要有连续性,这基于各学段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递进性这一显著特征。我们可以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规划各学段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内容,使大中小学生态价值观教育内容由浅入深、由小及大、由内而外,充分体现生态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优势。小学时期,老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讲述人与自然的演变过程及人对自然的破坏造成的惨痛现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遵守日常行为准则,爱护大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初高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多门学科中包含的生态思想,深入了解了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形成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进一步增强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大学阶段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从而培养出具有优秀的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的理性‘生态人”[3]。换言之,就是通过全方位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生态道德意识,坚定生态文明信念,积极参与生态环保活动。各学段教育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连贯性。

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方法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各学段学生在身心方面的差異,教育方法必须有目标性与针对性。小学主要在课堂讲述的基础上,适当参与相关趣味活动,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初高中则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生态环境发展现状,激发其爱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学应将生态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使学生从“参与者”转化为“实施者”,即学生从被动参与活动到积极主动开展活动。各学段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依次引导学生从“他律”到“自律”,引领其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传播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通过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有效衔接,在遵循一体化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培养具有生态道德素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实现教育强国的应然之需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45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建设教育强国,已然成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依据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战略,我们要建设教育强国所面临的难题:如何提高大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我们应该明确,大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生态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指的是依据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提高人们的生态觉悟的教育教学活动。当前,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应然之需。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与客体,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大中小学教师作为传授生态知识的关键群体,肩负着对大中小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育任务。通过各学段教师的有效交流、合作,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应是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各学段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一要有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布局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增强生态责任意识,以德修身、以德治学、以德育德,全面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加快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师资队伍。二要有扎实的生态理论功底。在汲取中国历代宝贵的生态文明思想,借鉴中外优秀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立足基本国情,传授科学连贯的生态文明知识。三要有高超的生态践行本领。教师在自身具有高超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前提下,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对各种状况和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大学阶段的成长成才,深受中小学阶段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扣好生态文明教育的第一粒扣子,高度重视中小学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形成一体化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中小学生对很多事物还处在探索的初期,与成年人相比,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也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观念。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促使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第一,培养生态意识,着力激发兴趣。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他们心中埋下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种子。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在学习并掌握了生态方面的相关理论后,鼓励和支持大中小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自主、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出真知。此外,中小学与大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小学阶段缺失的生态教育都会在大学凸显出来:大学教育可以反馈基础教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会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作为推进教育强国战略发展的可行策略,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通过促进各学段教师和学生的连贯发展,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这不仅解决了大中小学生态价值观教育缺失的问题,也满足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然之责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并提出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境界。”[4]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生态价值观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是当务之急。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小学在校生为10339.3万、初中生在校为4652.6万人、高中生在校2375.4万人、普通本专科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为4386.2万人,全国大中小学生合计为21753.5万人。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9538万人,大中小学生在总人口中占比约为15.58%,说明大中小学生不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群体,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数据来源:2018年度国家统计年鉴)因此,在当代社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群体,社会对大中小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态文明意识,更要付诸实践。开展并推进大中小学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就是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来影响他们的知与行,提高其生态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根据2014年环保部发布的《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可知,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度、知晓度和践行度分别为74%、48%和60%。大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关键群体,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点主要问题:一是从认同度远高于知晓度可以得知,大中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并未上升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层面。二是知晓度低,践行力度差。大部分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却未落实到实处,说明我国大中小学缺乏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52换言之,高水平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大中小学生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把着力点放在协调和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生态知识,强化其生态责任意识,促使大中小学生自觉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做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从而培养具有正确生态道德意识的学生。另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学好生态知识,更要用好生态知识。在正确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大中小足学生要科学运用生态知识,积极主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和参与者,提高了大中小学生的参与度与践行度,将其生态道德意识切实转化为生态道德行为。在此过程中,大中小学生自觉接受生态价值观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从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做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相统一。此外,提高学生群体生态素质和生态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间接提升全民的生态道德素养,使全体人民自觉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积极治理生态环境,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不仅为解决大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增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更满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四、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本然之要

生命共同体是指全人类在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一个共同生活的和谐、清洁、美丽的世界。“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5]21世纪以来,虽然人类通过对自然的变相征服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也造成了全球变暖、酸雨、土地荒漠化等严峻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此,生态共同体的构建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全球化时代,大中小学生在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具备更宽广、更包容和更负责的全局意识和国际格局。面对构建共同体的时代重任,大中小学作为新时代的先锋模范,应当主动肩负起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是联结大中小学生与生命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对学生群体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

大中小学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满足生命共同体构建的发展需求:一是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古今中外的生态文明思想,奠定构造生命共同体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国生态价值观教育内容充分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世界生态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就继承了传统“儒”“道”“佛”中宝贵的生态文明思想。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这些都是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源泉,为构建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二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为构造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大中小学的生态价值观支配着其生态行为,且其生态素质与行为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家乃至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态价值观教育通过培养具有正确生态意识、强烈生态责任、高尚生态行为的创新型人才,充分挖掘了学生群体作为生态价值观的重要传播者和践行者的潜能,为全球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三是间接地推进了科研发展和技术创新,为构造生命共同体供给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软实力,是构建生态共同体的关键所在。科技水平的提高为经济生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将合适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应用于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会促进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有效解决诸多生态问题。四是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借鉴,为构造生命共同体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员,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性地为生命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随着各国联系的日益紧密,我们与其他国家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不断寻求新思路和新方法来构建健康舒适的人类生态环境,以此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目标。

构建生命共同体是中小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大中小学生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努力建设美丽、清洁、和谐的家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大中小学生态价值观一体化教育,既是培育时代新人和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之选与应然之需,更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生命共同体的实然之责与本然之要。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孫琳琼.生态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长白学刊,2015(4):44-50.

[4]本书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任静,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