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20-07-30 14:02陈凤举
求知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想要达到这些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8-0006-02

引 言

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国家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学科是与传统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时,通常会以故事、诗词等方式进行,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高中语文教材中包括丰富多样的与传統文化相关的文章,能够从语言、情感、内涵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1]。

其次,有助于缓解多元文化对学生的冲击,特别是一些负面的冲击。教师有选择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抵消多元文化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我国古圣先贤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世态度等,这些都是学生思想、精神世界发展的食粮,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能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其建立起文化自信,使其秉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学习、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信的建立,高中生会主动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将发扬传统文化当作自己的责任。高中生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2]。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1.传统文化渗透程度有待加深

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了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部分教师单纯地通过让学生诵读和记忆古文及古诗词的方式进行文化渗透,并未对这些古文或者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予以深入的挖掘,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不够深入。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古文教学时,侧重于让学生翻译文章、记忆文章中的重难点词汇和语句等,很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程度有待加深的一个方面。

2.学生无法摆脱对工具书的依赖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通常是一些古文、古诗词等,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学生习惯于依赖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很少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工具书虽然方便,但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他们对古诗文的深入理解[3]。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趋于僵化,在传统文化继承的过程中,难以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新和发展。

3.缺乏传统文化渗透氛围

只有在相应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而语文课堂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如果缺乏传统文化渗透的氛围,必然会影响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虽然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比较刻板,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例如,部分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将重点放在了字、词、句等的释义讲解上,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渗透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1.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对古文或者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予以深入的挖掘。教师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精髓,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观念等,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认可。

例如,在教学《师说》一课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从文章表达的“从师求学”的观念向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尊师重道的传统予以引申,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深传统文化的渗透。再如,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引申,引导学生对《史记》这一鸿篇巨制进行了解,再由此引申到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中,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深度渗透。

2.帮助学生摆脱对工具书的依赖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摆脱对工具书的依赖。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工具书的存在价值,但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适度地使用工具书,防止其形成过度依赖乃至懒惰的心理。在学习古文、古诗词的等文章时,在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学生应先进行自主思考,或者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在他人的启发下找到正确的思路,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而翻看工具书应当是最后的选择。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在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效果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进而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营造渗透传统文化的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相应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4]。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教学《逍遥游》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文章所描述的场景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对文章的内涵、所要表达的主题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庄子广博的精神世界,以及率真、豁达的情怀。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加深其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能对学生人生观的树立产生正面影响。

此外,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用我国古圣先贤的名言警句,或者将这些名言警句悬挂于教室之内,从而营造传统文化渗透的氛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古诗词大赛、传统文化写作比赛等,这样不仅能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十分有益。当然,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这样整個大环境都会充斥着传统文化气息,学生自然也会对传统文化给予关注,学习时也会时刻注意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4.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且这些作品将质与美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具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为例,这些古诗词均是流传百年、千年的佳作,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种载体和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目的。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王安石的诗作《元日》中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古代春节的传统习俗,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现代和古代春节习俗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古代传统的春节文化的认识。

5.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高中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很多的古典文学作品,能够让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这些作品的数量毕竟有限,单纯依靠这些作品的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将一些教材之外的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当作传统文化渗透的素材,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在课外进行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或者是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渗透相关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在课外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例如,在教学完《苏武传》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汉书》中一些比较著名的篇目,并了解汉书的编撰过程、作者生平经历等,这些都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其传统文化素养,为其以后成长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者和发扬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缓解多元文化冲击、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摆脱对工具书的依赖、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等方式来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获得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蒋莉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77-78.

黄俊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20(03):23-24.

李元香.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J].科技风,2020(08):75.

陶忠德.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41.

作者简介:陈凤举(1965.8—),男,河南许昌人,中级职称。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