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0-07-30 14:01王爱兰
科技视界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知识点

王爱兰

摘 要

按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探索高职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互融通的途径,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通过“课程思政=知识点归纳工程素养+工程实例渗透规范标准+社会事件升华职业道德”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强调课程思政教学中应避免的误区,为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4 . 37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1]。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综合体,以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岗位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认真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探究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路径,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度融合。

本文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分析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改革教学内容。研究课程培养目标,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课程价值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互融通的途径。

1 课程简介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类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增强桥梁工程结构意识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规范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案对结构安全、经济、工程进度等方面的影响,深刻理解道桥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工程素质与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2 课程思政设计理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蕴含丰富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创新设计和国家政策方针等特色思政元素。授课过程中,将工程质量、安全、规范等学科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其中,客观公正地分析各工程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桥梁设计规范的高度重视,同时宣传我国现代交通建设、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果,融入智慧交通、创新中国等概念,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恰到好处的结合,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如盐融水。使同学们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落实“教书育人”职责。

3 “课程思政”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课程思政应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将德育知识恰当地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避免进入误区。

3.1 避免思政和专业“两张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职业院校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2-6]。所以职业院校老师开始纷纷尝试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在课程导入和结尾加入工程实例、工匠精神、国家政策等形式来实现“课程思政”。这种“加头增尾”的课程思政无法达到思政目标和知识目标高度融合的效果,就是所谓的思政和专业“两张皮”。

专业课“课程思政”要把思想政治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环节中,凝练专业课程内容中的价值观,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知识点讲解中,首先以“8·13凤凰县沱江大桥垮塌事故”导入课程。通过引用实际工程案例,说明因为混凝土强度不足造成的重大损失,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提高同学们的工程安全意识。引出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明确学习本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其次通过分析赵州桥保存至今的秘密,揭示脆性材料抗压能力远大于抗拉能力的特点,从而提醒同学们古人能够发挥材料优势进行合理设计,我们作为现代工程人更应该充分掌握分析材料特性,物尽其用,扬长避短;然后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预应力混凝土所使用的混凝土等级必须是C40以上”的要求提出问题:混凝土的强度值如何测定,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要满足等级要求等。以问题为导向,学习本内容重要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规范,应用规范,培养学生的工程规范意识;最后以港珠澳大桥的混凝土有什么要求引发学生思考,以实际工程提升学生职业自豪感,鼓励学生关注新工艺、新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增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3.2 课程思政引入实例避免反面影响

工程类的专业课很多时候都可以与实际工程案例或社会热点事件联系在一起,通过案例分析增加學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学习的实际意义。但是很多实例恰恰是工程事故、不良社会现象,以这些实例分析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要把握好方向,避免反面影响。比如在学习“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入2019年10月10日“无锡高架桥垮塌”事故进行分析,看到这个社会新闻事件,同学们很容易质疑桥梁垮塌有没有质量和设计问题。如果没有充分的思考分析,很容易将课程思政案例变成反面教材。所以我们要从三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是从结构受力角度解析为什么无锡高架桥会垮塌,超载大货车是主因,独柱墩设计是诱因,将同学们的注意点引入专业知识学习中;第二,如何加强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呢,从受压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案选择和稳定系数等方面综合考虑桥墩的承载力问题,使同学们意识到结构设计不仅要符合规范标准,还要考虑结构受力,进一步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工程质量;第三如何保证悲剧不再发生,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始对独柱墩桥梁进行抗倾覆验算和加固,请同学们关注独柱墩改造的相关方案,积极思考学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4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将知识点与实际工程案例、社会热点事件融合,确定课程的各项目单元的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即“课程思政=知识点归纳工程素养+工程实例渗透规范标准+社会事件升华职业道德”,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从学习内容中提炼工程素养,根据工程实例分析加强规范标准意识,结合社会事件培养职业道德,同时达到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表1中选取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课题的教学设计进行展示。

5 结束语

目前,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已较为丰富,但在教学设计和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课程实践发现,通过“知识点归纳工程素养+工程实例渗透规范标准+社会事件升华职业道德”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反映良好,并按照这个理念设计本课程参加山东省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因此,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合,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使学生在工作实际中外化于形,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为其他高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

[2]时金娜,郝贠洪,李元晨.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19(20),99-101.

[3]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

[4]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5-17.

[5]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