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轮指的训练方法及实际运用

2020-07-30 14:07钱鹏
戏剧之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轮指手型实际运用

钱鹏

【摘 要】轮指是琵琶演奏中重要的演奏技法之一,它以连续不断的点汇集成线的音乐美感,而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本论文将主要从轮指的基本手型、分类和手指运动时的基本要求,来阐述轮指的训练方法和轮指在不同乐曲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轮指;手型;手指运动;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1-0104-02

琵琶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自古以来享有“弹拨乐器之王”的美称。它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古代,除了琴、瑟、筝、箜篌以外,“琵琶”是所有弹弦乐器的总称,它包括现代的阮、月琴、三弦等乐器。琵琶的发展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最早由秦朝的圆形音箱横抱式发展到南北朝时期的梨形音箱竖抱式,同时演奏工具也有拨子弹奏改为五指弹奏。到唐代,琵琶的型制逐渐发展成现代琵琶的雏形,即曲项型制、梨形音箱、四相十二品、用手竖弹的琵琶。著名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千古绝句来描述琵琶的美妙音色。到了二十世纪,经过李芳园、林石城及刘德海等诸位前辈的改造和发展,更加广泛地增加了琵琶的演奏技法和琵琶音乐表现力,从而使琵琶艺术的发展具备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一、轮指的定义

轮指,顾名思义,它是以右手食、中、无名、小指次第向前弹出,拇指紧接挑回地连续循环运动,如“车轮”滚动一般均匀发力而得声的演奏技法,它是一种由“点”组合而成“线”的技法之一。它极具特色的音乐美感,使得该技法在琵琶演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样也是区别于其他弹拨乐器的重要因素。然而,掌握好轮指的演奏,并非易事,习琴者不仅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更需要掌握好轮指的演奏技巧,轮指的演奏要求音色圆润、饱满、颗粒性强,在演奏轮指时只有达到这几方面的要求,才能使得轮指给人一种委婉动听、清脆悦耳的音乐美感享受。

二、轮指的基本要求及训练要点

轮指,简而言之,就是如“车轮”一般,但由于人们的先天生理机能的限制,人们的手指长短不一、力度不均,因此在演奏輪指时,较其他技法而言难度较大。轮指的基本手型分为“龙眼轮”和“凤眼轮”,一般情况下,乐曲的轮指使用大多会优先选用“龙眼轮”,而个别乐曲的特殊音色要求才会选用“凤眼轮”。

(一)在学习轮指演奏时,基本手型要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轮时小臂放松,右手手腕呈自然状态,右手半握拳,虎口呈团形(龙眼轮)或扇形(凤眼轮)。

2.轮时食、中、无名、小指、拇指等速度统一、力度均匀地依次向前弹出并挑回。

3.轮时手指的运动要求大关节运动、中关节支撑、小关节发力。

4.初学轮指演奏时,一定要慢速练习,掌握好演奏技巧,切忌速度过快。

(二)轮指的训练要点

1.手指独立性的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在轮指演奏时是至关重要的,轮指是五个手指的结合运动,要求五个手指依次弹出的速度均匀、力度均匀、音色圆润、颗粒性强,这就要求手指要具备良好的独立性,在手指独立性的训练中,首先要保证第一个手指弹出之后的固定,在第二个手指弹出的同时,第一个手指的状态是保持不变的,依次类推。

2.指力的训练:由于手指的粗细、长短不一,因此轮指时常会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力度过小,拇指力度过大,从而导致轮指力度不均的现象。在手指力度的训练中,要时刻注意手指运动方向的问题,当食指和中指弹出之后,无名指则会先天性地跟随中指向前运动,这就会导致无名指力量的散失,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刻意地固定无名指,然后当无名指弹出的同时,要保证无名指向正前方自然弹出,这样才能保证力量的集中,小指亦如此。

3.轮指速度的训练:轮指时会根据不同乐曲的表达效果来实际运用轮指的速度,或快或慢,或急或缓,这就要求演奏者能够很好地控制轮指速度变化的频率,能够在实际运用中达到灵活自如的演奏效果。

4.轮指“定数”的训练:轮指的“定数”在乐曲演奏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在轮指训练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演奏者在演奏轮指时,速度不均,或快或慢,这样就会使乐曲显得杂乱无章,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轮指没有“定数”,同样的节拍,但轮指的数量不统一,就会造成乐曲的速度、节奏不稳,从而失去旋律线条的美感。

三、轮指的分类及运用

轮指主要以连续不断的五指轮为主,在五指轮演奏中,主要分为“上出轮”和“下出轮”,“上出轮”在琵琶演奏中是最为常用的,而“下出轮”的运用则略显罕见,例如:在古曲《霸王卸甲》中则运用了“下出轮”的演奏技法用来表现战争之初列营的庄严,在刘德海老师的人生篇《老童》中同样也运用了“下出轮”的演奏技法,用来表现老人的步履蹒跚。由“上出轮”衍生出的组合轮指技法主要包括:长轮、挑轮、勾轮、双弦轮、满轮、扫轮、拂轮、扫拂轮、拂扫轮等,不同的轮指技法在不同风格的乐曲中都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

长轮:在琵琶轮指演奏技法中是最为常用的,它是由连续不断的“音点”组合而成为“音线”,一般分为“龙眼轮”和“凤眼轮”两种,在《春蚕》中,刘德海先生巧妙地运用了两种轮指技法来奠定整首作品的基调,以此充分发挥琵琶轮指的作用。

挑轮、勾轮:它是先由大指“挑”或“勾”里弦,然后紧接着在外弦做“长轮”的演奏技法,是轮指组合技法中难度较大的技法之一,许多演奏者演奏挑轮和勾轮时都会显得轮指不够连贯,断断续续,从而导致音乐失去线条性。例如在《彝族舞曲》快板之后的“挑勾轮”段落中,作曲家运用连续不断的挑勾里弦和轮外弦技法,用来表现彝族人民在传统的火把节夜晚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双弦轮:是琵琶轮指演奏技法中常见的技法之一,包括同时轮一根外弦和一根内弦或者同时轮两根内弦,双弦轮的演奏要求右手手指打开不宜过大,尤其食指的“回收”动作不可少,频率要比单弦轮慢一些,但力度要大于单弦轮。例如在《欢乐的日子》中板段落中,开始使用单弦轮如歌地表现美好的生活,后使用双弦轮,将情感再一次推向高潮。

满轮:常用于琵琶大套武曲中,用来表现战争的场景,例如在古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中均运用了满轮的演奏技法。在《十面埋伏》中,利用中高音区的音响特点加以满轮的演奏技法,凸显胜方刘邦战队的激昂,而在《霸王卸甲》中,则利用低音区独具特色的沉闷音响效果来表现败方项羽的悲壮。

扫轮、拂轮:是由“扫弦”或“拂弦”加以“轮指”相结合的演奏技法,一般常用于情感表达较强的乐曲或段落中,古曲和现代作品均有体现,例如在吴厚元老师的现代作品《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中的第二个主题快板段时,则运用了扫轮的演奏技法,表现了一种唐朝琵琶女“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的欢快歌舞场景,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意犹未尽之感。而在《彝族舞曲》的快板后半部分,作曲家则运用了“拂轮”的演奏技法将音乐推向最高潮,完整地表现出了彝族火把节的欢腾场面。

扫拂轮、拂扫轮:是琵琶演奏技法中较为少见的技法之一,它是由“扫”和“拂”相结合的一种演奏技法,在演奏“扫拂”或“拂扫”时,衔接要非常紧密,如同一声。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引子部分就运用了“拂扫轮”的演奏技法,给人一种肃然起敬之感,同时更加强烈地渲染了悲壮的音乐氛围。

四、总结

轮指作为琵琶演奏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其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同时训练难度较大。在演奏过程中要想游刃有余地掌握,除了正确的练习方法,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只有掌握一手漂亮的轮指,才能真正演奏出“珠落玉盘”的音乐美感,充分发挥琵琶艺术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美丽.论琵琶轮指与练习.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04期,第72页.

[2]曲文君.论琵琶的轮指.中国音乐,1984年第02期,第65页.

猜你喜欢
轮指手型实际运用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白石塔
一个电话耳边响
二胡演奏中左手固定手型的三个阶段
反复操练与实际运用在语法课中的体现
琵琶轮指演奏技法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断路器失灵保护在实际运用中的改进
漏斗状特殊手型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