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留学,遇见“大不同”

2020-07-30 14:06程润长谣灼离
留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室友宿舍留学生

程润 长谣 灼离

融合,才是留学之旅的珍贵之处。

中国与英国往来交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大航海时期。世界也在这一阶段开始迈出了融合的第一步。1596年(明朝万历二十四年)英国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派遣使者约翰·纽伯转呈给当时的万历皇帝一封亲笔信。然而遥远的路途使得信件并未送到,而信件在辗转后回到了英国。直到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邀请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伊丽莎白二世才將那份陈列在英国国家博物馆的信件才作为礼物交给了中国。

世界酝酿着巨变,从伊丽莎白一世那封辗转迟到390年的信件,到今天高度全球化,世界范围内文化、经济等进行着融合与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英国留学生源最大的输出国。据英国大学联盟(Universities UK,简称UUK)发布的《2019年英国留学生报告》中,2017—2018学年,共有458,490名国际留学生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占英国学生总人数的19.6%。中国大陆在英国的留学生的总人数为10.6万人(本科以上),占在英留学生总人数的23.2%,增幅高达12%。世界融合的脚步从未间断,而今发达的网络与交通,从中国北京到英国伦敦,跨越山海也只是十几小时的飞机里程。得益于此,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看看这个世界。

带着23公斤行李出发

“为什么想要出国读书”这个问题,一千个留学生可能有一千个答案,而书写下这些答案时,不变的是同一份勇气与期待。“在学校里,受出国大环境的影响,别人总会问你出不出国,而我也很想想出去看一看。其实我长这么大,连省都很少出的,出国对于我来说,当然是一件兴奋的事情。”袁子娟说。她口中的“大环境”即是2018年大陆出国留学高达66.21万的人数。

袁子娟的留学之路源于选择了本科学校对接英国的“3+1项目”。据她说,虽然“3+1项目”中对接的海外院校是指定的,但细数“3+1项目”给学生带来的便利之处着实不少。例如,在出国前期学校会给学生提供很多帮助,在平时课程中注重打好基础,雅思与签证方面也会有办事处的老师帮忙指导,甚至在学费上也有补助。“像我这样怕麻烦的人,最适合不过。”袁子娟笑着说。

在准备语言成绩的时候,即使每天早上8点钟准时去上雅思课,而最后的成绩也没让自己可以跨国那两个月的语言班。“由于考得不太好。还得提前两个月去学习语言课程。”忐忑的等待签证后,离走的日子就很近了。“我记得出发前的那一天是凌晨两点多,从家出发到机场,临走前我妈突然抱了我一下,以机场海关为界限,看到止步的父亲,那时候特别想哭,感觉我还没准备好呢,也很舍不得,但我也更加不想放弃。”她带着23公斤的行李箱,经过12小时的飞机,体验了难以下咽的飞机餐后,到达了她的留学国度。

适应陌生室友和他乡文化

初到异国,迎面而来的差异感便来自于的宿舍。习惯于国内的男女生公寓分开的袁子娟惊异到原来国外的宿舍是男女生混住的。“我们每个人有自己单独的一个房间,公共厨房与卫生间。比在国内大学的宿舍好很多,至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袁子娟笑着说道。而接下来的别样体验也来自于宿舍,与在11点准时熄灯不同的国内不同的是,国外的宿舍并没有熄灯这一说。“并且如我们常在英剧中看到的那样,房间里铺着地毯的,他们习惯于穿着袜子走在地毯上,然而对于我来说,更习惯穿室内拖鞋。”

与室友的文化差异在后来相处中更加显现出来。在与外国室友沟通时,袁子娟意识到,原来中国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抬头不见低头见”等思想和文化习惯,在那里根本不适用。“外国人的思维可能很直接,当意识到别人给他们带来的困扰时,就会很直接的说出来,而我们中国人是不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并不会选择说出来。这是两种处理事情的方式。”

在宿舍之外,身边的一切都在告诉她这是一个与中国有着完全不同文化的的国家,无论是从饮食文化上还是从生活习俗上。“我的身材其实很标准”。袁子娟调侃道,“但是你想在商场买件合适的衣服却很难。英国人高,标准尺号的衣服穿到我身上,大到不像样,如果想买衣服的话只能买童装了。而这时,我带的23公斤的行李就突出了它的价值,因为那里面装的全是衣服。”

英国的慢节奏的生活,常让我觉得这里非常适合养老。商铺的基本九十点钟才开门,下午四点半就关门了。在英国的办事的效率很低,办一张信用卡都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在中国,不过是递一张身份证的事情。“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的医疗系统,看病预约的特点让不少人吃足了苦头。我有个同学打篮球骨折了,去医院后还需要要排队,他痛了一个晚上。

所以去留学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带好消炎药,预防感冒药。”

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习

“当我留学的时候,我才清楚的看到我们与国外学生的差别之处。”中西方学生的性格差异总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显露出来。袁子娟告诉《留学》记者,“在只有十几个人的小课上经常会采取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就到了讨论的环节,会让同学们抽签或自行分组,围绕知识点进行讨论。讨论完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有时是每一个人),对讨论的内容进行表述。”袁子娟说,国外的学生在演讲的时候不需要草稿也会讲的很好,因为他们倾向于互相的交流。而中国学生在演讲与交流这方面不是很擅长。“我在课上遇到的一个印度的同学,对于自己的英文就很自信,虽然口音有点重,而也是那种自信也让他的英文说的很标准。其实好多中国学生的英文并不是不好,而是不敢说,不太愿意去表达自己,也太容易感到紧张。”

“在课堂上,你回答的时候,即使是紧张到说的磕磕巴巴的句子,老师也会不断地点头示意,鼓励你继续说下去,与老师一起互动。即使你回答了错误的答案,担心学生老师会嘲笑你。对于不会的问题也不千万不要说‘sorry,I don‘t know,只要说出自己理解的那一点点,老师会得做到足够的优秀的是帮助你去理解,并尊重你的观点。”

回望留学的酸甜苦辣

“交着那么贵的学费,总不能混日子,读完研必须得拿回学位呀。”那段时间中,袁子娟所经受的压力,大多来自写论文,包括考试。因为怕挂科,早上5点起床做功课。每次考试出成绩的时候,都在紧张,我连高考出成绩都没有那么紧张过。”

在国内学习的英语与到英国后的大家的日常口语都不一样。“在中国你一定以为‘sorry,只有对不起的意思吧,后来到英国就会发现sorry 它可以是任何意思,在考试试卷中也会把熟悉的单词换成陌生的单词。然后你不知道什么意思,想想都会觉得有压力。挂科科补考费都需要交钱。“在关键的一年中,不能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但是一定不能挂科。”袁子娟说道。

“出国读书的前,你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习惯与自己相处,习惯孤独。从我一开始读本科到研究生毕业,甚至说到后来学会享受孤独。在读研期间,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我自己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出去逛超市,一个人在宿舍写论文,我学会了接受我自己一个人很孤独的状态。在国内,宿舍里四五个人,总喜欢做什么事都一起,而在这大部分时间就是你要做好你自己的事情,你要清楚你去干 嘛。”

回想起整个的留学经历,从“3+1”项目的一年本科,到后来的一年的研究生,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室友,在下来出租车后陌生的找不到回宿舍的路,不适应西方饮食的的中国胃。“那时候经历这一切的时候是苦的,而现在当我回想的时候只剩下美好。”

猜你喜欢
室友宿舍留学生
热得快炸了
猪一样的室友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学校到底是谁的
我就吃一点
吃货的世界
考前紧张
热得快炸了
失望万分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