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脱贫目标的世界历史意义

2020-07-30 14:06夏云
前线 2020年7期
关键词:制度优势

[摘要] 中国实现脱贫目标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中国的脱贫奇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破解了摆脱贫困的人类难题,为发展中国家脱贫提供了有益借鉴。今天的中国向世界宣告即将实现脱贫目标,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彰显了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振兴的未来希望。

[关键词] 脱贫攻坚战;  脱贫目标;  世界历史意义;  制度优势

[中图分类号] D616; F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7-0021-03

17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步伐已经跨越民族历史的门槛而进入到世界历史的理论。在他们看来,一个国家的变迁越来越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脱贫攻坚,作为一场关涉数以亿计人口福祉的伟大实践,不仅是中国的创举,也是世界的创举。

改写世界反贫困历史,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夙愿

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进入近代以后,腐朽的政治统治、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西方列强的巧取豪夺,使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民生凋敝。毛泽东曾指出,近代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所少见的,在占全国人口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农民中,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1摆脱贫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解决人民贫困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全新课题。正是基于此,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又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努力使贫困的人民富裕起来,努力通过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当1957年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了42.8%,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近30%。2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3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极大地推进了减贫脱贫的历史进程。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减少到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2020年年底,我国将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这将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提前10年完成。

中国实现脱贫目标意味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将彻底告别贫困,这本身就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快速发展的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脱贫问题,更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坚持以负责任大国身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问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多种方式,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1历史证明,实现发展、摆脱贫困的中国大大增强了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和平发展因素,是助推世界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辟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破解人类摆脱贫困难题

中国脱贫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这条道路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历史地看,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贫穷的困扰,始终与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2当今时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减贫脱困目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唯有如此,才能为彻底摆脱贫困奠定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坚持自力更生,把脱贫的立足点放在自身发展基础之上。实现脱贫目标是全球性课题,呼唤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参与进来。减贫脱贫更是国家责任,需要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发展得到过外国援助,但最根本的还是依靠自身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砖国家30亿人要都过上好日子,全面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主要靠各国自力更生,也需要金砖国家加强合作。”3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推动实现脱贫目标,既要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援助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更要立足本身、内挖潜力,通过深化改革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动力。

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摆脱贫困,促进公平正义,政府不能缺位。几十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中不仅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更是把其作为“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加以筹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4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都应将解决贫困问题视为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都应将解决贫困问题视为国家工程、首脑工程,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法治保障,不因政党的更替而存废,不因时局的变化而推延。

坚持精准方略,着力提高扶贫实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驗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人数的多少或许不同,造成贫困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但实践证明,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式的扶贫方式肯定不行,必须在提高国家整体贫困治理能力的基础上,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

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彰显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完成了人类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任务,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人民生活幸福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邓小平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1我们党在总结传统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仅聚焦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更聚焦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接续实施的扶贫脱贫工程,更是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2

切实践行初心使命,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崭新面貌。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使命。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我们党重要的历史使命。据此,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贫困活动。当中国彻底告别中华民族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时,展现的不仅是中国人民勤劳奋进的精神面貌,还有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矢志为民的历史担当。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后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我们党就脱贫的重大意义、脱贫的组织领导、脱贫的依靠力量、脱贫的基本方略、脱贫的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包括“贫穷不是社會主义”“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回答了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如何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胡富国.向贫困宣战[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夏云,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 袁   瑛

猜你喜欢
制度优势
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高度统一
长租房市场建设思路
香港电影竞争力的反思与重建
新时代依规治党的战略定位和制度优势
从决策效率谈中国的制度自信
对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理论创新与制度优势的相关思考
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家庭农场的制度优势与组织边界
认清制度优势 坚定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