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中的密室陷阱知识

2020-07-31 09:51鸡丁
科学Fans 2020年8期
关键词:被害者反锁谜面

鸡丁

自世界第一篇推理小说《莫格街凶杀案》诞生以来,“密室”这个概念就被埃德加·爱伦·坡引入到世界,后来逐渐成为推理作品中家喻户晓的热门题材。无论是欧美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还是日本推理小说发展至今的“新本格时代”,不计其数的创作者为这种题材贡献过脑细胞。日本推理作家横沟正史甚至在其代表作《本阵杀人事件》中借主人公之口说过:没写过密室的推理作者算不上真正的推理作者。

那么密室究竟有何种魅力,能够让推理作家们前赴后继地为其绞尽脑汁呢?今天,我们将试着从谜面和解答两个方面去解构“密室”。

密室的谜面

首先我们要了解密室的概念,什么是密室?现在很多人会把推理小说中的密室,和平时玩的“密室逃脱”游戏,以及“孤岛暴风雪山庄”模式混淆。其实三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通常来说,推理小说中的“密室”,实际上属于“不可能犯罪”的一种。顾名思义,大多数时候,密室就是一个封闭的房间,这个房间因为某些物理条件的限制,使得外人无法出入其中。而就在这样的房间内,竟然发生了案件——有人被害,或有东西消失不见等等。

那么,犯人如何进出这个密闭的房间,就成了密室难题最大的悬念。现代物理法则告诉我们,人是不可能穿墙而过的。依照这样的逻辑,密室案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可它偏偏就发生了。如何用正确的逻辑去推翻错误的认知,找到打开密室之门的钥匙,如何将“不可能”化为“可能”,便是密室题材最大的看点。

密室题材的魅力就在于此。密室的谜面往往是超脱现实和违背理性的,但无论多么离奇,最后的解答必须要回归理性,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其实对创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很自虐的过程。

言归正传,我们先从谜面的角度,来看一看密室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反锁密室

首先是最传统的一类密室,我称之为反锁密室。顾名思义,反锁密室的门窗均从内部反锁,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密室类型。反锁的方式一般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利用插销、月牙锁等从内部将门窗反锁,这样的操作只能在房间内部进行。第二类是利用钥匙在房间外部将房门反锁,但通常唯一的钥匙会留在房间内。

犯人行凶后从这样的密室中凭空消失,只留下被害者的尸体。而无论上述哪种情况,犯人做不到既反锁房门又离开房间,所以案发现场呈现出最为简单粗暴的“不可能状况”。

本质上,反锁密室的要素在于“利用某些手段将房间出入口从内部封锁”,从这个角度延伸开来,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反锁密室,那就是胶带密室。

欧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三巨头之一的约翰·狄克森·卡尔被称为“密室之王”,一生设计出五十余种不同类型的密室。卡尔曾和另一位美国推理作家克莱顿-劳森以“胶带密室”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竞作对决。卡尔交卷的是长篇小说《爬虫类馆杀人事件》,时隔四年之后,劳森则以短篇《来自另一个世界》应战,两部作品均从不同角度攻打胶带密室。此次的切磋也成为推理史上的一段佳话。

所谓胶带密室,就是利用胶带从内侧将门窗牢牢贴死的密室,严丝合缝,连一只蚊子也飞不进来,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完美密室。

除了胶带密室之外,中国本土还有一些推理作者挑战过“水泥密室”,即用水泥将房间内侧全部封死的密室,谜面极其华丽。而这些其实都是“反锁密室”的升级版。

监视密室

能成为密室枷锁的还有一样东西——证人的视线。试想一下,房间的所有出入口都在证人的监视之下,屋内的人依然离奇被杀。事发后,所有目击者都声称,没有看到任何人出入过房间。那么犯人是如何在众目暌暌之下潜入现场行凶的呢?难道犯人会隐形?这就是由证人目光构成的“监视密室”。

监视密室的代表作,是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的短篇推理小说《隐身人》。在日本,日本侦探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也很着迷于这类密室。还有畅销书大神东野圭吾也创作过“神探伽利略”系列的短篇作品《鬼火之谜》,这是笔者相当喜欢的一篇监视密室佳作。

延伸开来,证人的目光也可由监视探头代替,这在很多以盗窃为主题的推理故事中最为常见——窃贼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美术馆内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但监视探头却没有拍到任何身影。但因为监视器这种东西很容易篡改,所以比起证人直接目击,谜面的精彩程度要逊色不少。

广义密室

其实,密室的概念并不局限于一间小小的房间,只要符合“外人无法出入”这个条件,密室可以扩展成任何场所和空间。这类突破房间的密室,便是“广义密室”。

最常见的广义密室就是雪地无足迹密室——在一片空旷的雪地中央,被害人的尸体倒在地上,然而雪地上只有一行被害者自己的脚印,丝毫没有凶手的足迹。现场足迹的状况便暗示这片雪地无人能够进入和离开,由此形成广义上的密室。除了密室之王卡尔之外,有“法国卡尔”之称的保罗·霍尔特也很擅长设计雪地密室,他的短篇集《恶狼之夜》就包含数个高质量的雪地密室。

除了雪地密室之外,密室的谜面还可以千变万化。数万观众注视下的舞台、深埋于地底的时间胶囊、两头堵死的汽车隧道、没有出口的山洞……上远野浩平的轻推理小说《静流姐与无底的密室群》,就是在密室谜面上寻求新花样——草丛密室、帐篷密室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在广义密室的范畴内,密室可以扩大到一片山林,也可以缩小成一个信封。世间万物的可能性,都包含在这个以“密室”为名的推理宝箱内。

密室的解答

如果說,密室的谜面暗示了凶手有超自然的力量——会穿墙、会飞行、会隐身——继而营造出推理作品中神秘又惊悚的氛围,那么,密室的解答无疑是用科学来扫除这些怪力乱神。

密室的解答,意味着谜底的揭晓,是密室诡计的最终呈现。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在他的代表作《三口棺材》第十七章里,针对密室诡计做了分门别类的超详细总结,这就是著名的“密室讲义”。无独有偶,日本推理作家二阶堂黎人在《恶灵公馆》中,也对密室进行了系统归类,被称为日版“密室讲义”。由于上述两位已经将密室诡计分析得非常透彻,同时也为了避免过度剧透,故关于密室诡计的种种这里便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各位可以直接看卡尔和二阶堂黎人的讲义。下面只做一个简要的归类。

一般来说,密室的解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空间层面陷阱

空间层面陷阱,也就是通过寻找空间中的盲点来攻破密室之谜。卡尔在《犹大之窗》中提出过一个观点,大致意思是“任何一个密室都有犹大之窗,找到那扇犹大之窗,就找到了密室的突破口。”

密室真的是严丝合缝的吗?其实不然,密室中存在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小缺口”——门缝、通风口、下水道、煤气管道、栅栏间隙等等。“犹大之窗”指的正是这些与外界相通的缺口。利用它们,便能布置出看似完美的密室。

最常见的密室套路,便是借助钓鱼线、胶带等道具,通过门缝将室内的插销反锁。日剧《圈套》中,既有利用通风管道释放毒气的隐秘行凶手法,也有利用马桶下水道朝室内灌水将被害者溺死的大胆设计。

除了靈活运用空间缺口之外,更有一些肆无忌惮的犯人干脆直接藏在密室之中,比如躲在房门背后、床底下等,这些亦是空间的盲点。也有一些技术型罪犯会在密室中布置机关进行远距离犯罪。还有人利用相似的房间制造空间错觉,完成密室谋杀。这些其实都属于空间层面的密室陷阱。

时间层面陷阱

如果三维的空间难以突破,那么加入第四维的时间,也许就能轻易解开密室。时间层面陷阱,通常是利用“犯案时间”“死亡时间”,以及“密室形成时间”这三者之间的时间差盲点来布置密室陷阱。主要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实际犯案时间早于密室形成时间。譬如被害者被捅了一刀,但并未当场死亡,他带着重伤回到自己家中,将门窗反锁,最后死在了家里。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内出血密室”。这类密室中,犯人用刀子捅被害人的时间,与被害人的死亡时间以及密室形成的时间错开了,于是一宗“不可解”的密室杀人案诞生了。

第二类则是实际犯案时间晚于密室形成时间。这类诡计在一些推理动漫里比较常见。如被害者服下安眠药趴在桌子上睡着后,众人破门而入,犯人第一个冲到被害者身边,悄悄在其脖子上刺入毒针,被害者当即身亡,而所有人都以为被害者在破门而入前就已经死了。也就是说,真正的行凶时间是在密室的状态被解除之后。

相比空间陷阱的长驱直入,时间陷阱总是巧妙地从另一维度打入密室内部,以曲折迂回的方式完成魔术。

心理层面陷阱

心理层面陷阱则是利用人的心理盲点来制造密室,而最简单直白的心理诡计便是证人撒谎。日本推理作家清凉院流水就把这种诡计写到了极致(当然吐槽声也难免)。一般来说,心理陷阱往往会与空间陷阱和时间陷阱组合使用,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笔者认为优秀的心理诡计难以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这里就不再多举例了。个人比较偏爱的心理密室有上文中提到的《隐身人》《来自另一个世界》,以及东野圭吾《放学后》中密室的第一解答,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下。

总而言之,密室的谜面是感性的,密室的解答又是理性的。密室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产物,是幻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推理王冠上的一颗璀璨宝石。希望阅读到这里的你,能够对密室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并喜欢上它。

猜你喜欢
被害者反锁谜面
是谁把门反锁上的
热闹的“非遗”年货集市
家庭命案谁是凶手
数字迷,猜成语
诡异!斯皮尔伯格看这部片时房门突然被反锁!
谜苑
风扇杀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