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色之外

2020-07-31 09:50王文昌
检察风云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使节面相品相

王文昌

(图/视觉中国)

人都有两张脸,一张是面相,一张是品相。面相是爹妈给的,由不得自己,品相却是自己后天修来的。

品相比面相更刻骨,更具有符号性。贵为天子的宋徽宗爱恋娼妓李师师,让一直深得宋徽宗宠爱的韦妃百思不得其解:“何物李家儿,陛下悦之如此?”宋徽宗倒也坦诚,给出了一个艺术家标准的答案:“无它。但令尔等百人改艳装,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有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容色之外耳。”

宋朝称女子为“娃”,李师师这个“娃”在韦妃的眼中是面相,在宋徽宗的眼中是品相。面相可以改变,一种是物理的手段,比如整容,比如化妆;一种是化学手段,是日日不断的修为,诚于中,形于外,改变的极致便成品相。

追求品相远比追求姣好的面孔更靠谱,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载有“曹操捉刀”一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匈奴派使节欲见曹操,曹操觉得自己“形陋,不足雄远国”,于是想出了一个法子,让“雅望非常”的崔琰代替自己,曹操亲自捉刀立在床头。接见结束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节:“魏王何如?”匈奴使節回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曹操使出了“狸猫换太子”的手段,然而匈奴使节还是一眼便见谁是真英雄,无它,品相使然。只是曹操太不厚道了,见匈奴使节看出了真相,便露出“英雄”本色:“追杀此使。”

今天是“读脸”的时代,人们信奉以貌取人,重面相,轻品相,满大街全是俊男靓女。许多人为了改变容颜,以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面相,不惜花费巨资,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部分或者全方位整容。岂不知,容颜永远无法对抗时间的冲刷,人老珠黄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青春永驻。只有品相,可以与时间抗衡,而且时间愈久,愈加光彩夺目。你不见《朗读者》中舞台上的许渊冲老先生身上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相由心生,品相就是生活,就是阅历,就是你走过的岁月,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遮掩不住,随身散发。有品相的人,“只要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便无从忘却,因为你的品相散发出的光辉,直抵人心。

品相,需要修炼,读书便是最佳的选项。读书就是读人、读世、读心。曾国藩曾说,“唯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书读多了,自然以慈悲为怀,忠恕为本,成人成物。当你与天地同呼吸的时候,你便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人物,沉静、优雅、和乐、温暖,“光而不耀”,持久而悠长。

猜你喜欢
使节面相品相
蔡奎全:一位民间使节的传奇故事
明朝时期朝鲜使节纪行诗中的登州诗
一个人的面相 有他内心的模样
面相与品相
凭什么说我面相老
面相与品相
相亲
“喝师”之谜:亨利·米肖的双重面相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
海峡两岸的特殊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