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微探

2020-08-02 10:48姚海惠
各界·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优越性中国特色改革开放

姚海惠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证明,中国大陆这么多年来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速度是惊人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取得效果上打败了西方所有的国家。我国历史经历过资本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制度,但那些制度并不适合中国国情,都被一一放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现在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决定作用;改革开放

要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首先就得先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定义。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经济制度差异决定制度本质差异

所谓社会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而资本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财团政党政治。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制度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要求有关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来说,两种含义应是同时具备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时代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一套制度安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

一面旗帜,指引方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知识精英都深刻感受到了国家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同时也感觉不到中国有任何希望来拯救自己。孙中山寄希望于曾经反对过袁世凯称帝的唐继尧、陆荣廷等西南军人的帮助,进行护法运动,结果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沉痛结论。新的出路在哪里?

正当彷徨徘徊之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筚路蓝缕、接力探索取得的。

由上所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行不通,最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与实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的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前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结合中国时代和世界时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創立与发展,关键在于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并坚持了三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刻地洞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具体结合,是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典范,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内在联系和未来走向,唯有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出发,以科学的方法论为基础,才能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不断增强和提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的自觉性和理论信念”。具体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理论新表达”;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新飞跃”;是“中国与世界”的结合,是“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时代最强音”。

五、制度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大奇迹”之所以能够被创造出来,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充分发挥的必然结果;“两大奇迹”之所以能够继续葆有光明前景,是我们党坚定制度自信,不断推动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

从纵向的历史比较看,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实现了长期稳定。1952年至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这一组组数字雄辩地证明,我国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对外开放成效突出,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則,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具有显著优势,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越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就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发挥得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然会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优越性中国特色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下的招标代理探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