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析

2020-08-03 09:02吴婷婷赵亚芸魏静
今日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危重急诊科全程

吴婷婷 赵亚芸 魏静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陕西西安,710054)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收治病情急、病情复杂的危重疾病患者。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影响到危重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决定着后续诊疗工作能否有序推进,是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形象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能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更好地改进急诊护理质量,细化急诊护理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次实验具体研究了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希望能为其他护理人员妥善解决护理工作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 例患者均符合急诊科“危重疾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组后可知: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0 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0-70 岁,平均(45.19±2.88)岁;实验组则有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13 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5-84 岁,平均(49.33±2.96)岁。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的50 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家属沟通工作,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实验组的50 例患者应用全成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1)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心律等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情况,采用格拉斯哥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病情,详细记录,及时将异常情况汇报给抢救医师。

(2)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抬高床头,避免误吸,且护理人员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如果患者排痰困难,则予以患者无菌吸氧,予以患者高流量吸氧。护理人员迅速开通2 条以上静脉通路,及时予以抢救药物。

(3)危重患者身体留置导管数量较多,如胃管、尿管等,护理人员做好导管护理工作,勤巡视,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妥当,避免导管脱落,且注意保证导管通常,记录患者排尿量、排尿时间,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汇报给医师。

(4)护理人员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前先做好药敏测试,并注意药物注射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情况,及时记录。

(5)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安抚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主动与患者沟通,获得患者的认同,构建护患的良好关系,及时向患者解释情况,保证患者的能在最佳时间得到救治。

1.3 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质量,主要涉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综合评分指标的分析。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选择SPSS 22.0 软件处理各项数据,计量资料用χ2检验后,p<0.05 表示组间结果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急诊科危重疾病抢救质量的比较分析,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质量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统计,详见表2:

表2 :患者及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

2.3 关于两组患者急诊危重疾病抢救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统计分析,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3 、讨论

全程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可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时间。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更高,相比常规护理,全程护理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以及安全意识要求较高,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急救知识,要有丰富的急救经历,并且不断提升自身操作的熟练度,且也提升了与主治医生的默契度,更能争分夺秒的成功救治患者,对卫生医疗条件做出相应的改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几率,用药方面从抢救到病房治疗进行全程记录指导,可有效避免用药不当引起的并发症[3]。全程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合理运用,对拯救危重患者的生命有重要作用,强调明确分工和程序标准化,为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抢救时间,有效改善抢救工作现状,进一步提高抢救效率,因此,广泛推广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危重急诊科全程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手工制鞋全程LOOK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