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对稳企业稳就业的思考

2020-08-03 06:54黎世江
价值工程 2020年21期

黎世江

摘要: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侵袭,导致年后许多企业纷纷延迟复工,这将对就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认为应当高度重视经济薄弱环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稳了,就业就稳了,同时在政府制定实施就业政策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Abstract: Affected by the COVID-19 epidemic, many companies have delayed the return to work after the year, which will have a serious adverse impact on employment.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eak links of the economy.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help enterprises overcome difficulties. Enterprises are stabilized and employment is stabilized too. At the same ti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employment policies for reference.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稳就业;稳企业

Key words: COVID-19 epidemic;stable employment;stable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1-0009-02

0  引言

今年以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给我国经济和企业生产经营及人们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疫情初期中央和各地及时制定了延长假期、延期开工复工的决定,这在当时严峻形势下无疑是最正确的决策。然而,企业复工复产时间推迟,劳动力返岗時间错后,线下招聘求职活动暂停,意味着企业经营将受到严重冲击,这势必极大地影响到社会就业问题。共克时艰,抗击疫情。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体系,不可能一直停歇,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到位前提下,加速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对于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资保障、确保人民生活、社会稳定乃至世界经济稳定都至关重要。那么,这场风暴对我们民生之本的就业到底影响如何?如何应对?

1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受疫情侵袭,2020年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易。现在已经是2020年3月份,按照往年的就业市场趋势,各家企业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春招了。但由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很多企业都延迟复工,高校也延时开学,毋庸置疑肯定会对2020年各大企业的春招造成很大的影响。

①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短期为负面影响,表现为就业显著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宏观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导致突发性的需求、供给萎缩,宏观经济循环出现阻滞。疫情结束后,部分受冲击较大的企业悲观预期需要缓慢恢复,用工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势必使得其招工行为更加谨慎;需求突发性萎缩,对服务业就业冲击大;企业运行成本突发性提高,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若按照这种情景预判,短期内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意味着新增就业落空,存量就业也难以保住,两者相加待业人数将极大增加。

②从行业来看,疫情对服务性行业产生直接冲击,而这些行业又属于人员流动性比较强的行业。从各地各行业复工数据来看,不少行业复工比例已经陆续接近到春节节前水平,如装备制造、医药行业等。但是,受到疫情影响,像教育培训机构、旅游景区、餐饮及其他沿街门店等仍然处于暂缓复工复产状态,这些服务性行业均处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经济领域、中小企业密集领域,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人力资本运营能力欠缺,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一旦遇到经营困难,服务性行业企业为了保生存,就会率先从减员动手,造成就业行情不景气,最终可能会进入到死循环。

③受疫情负面影响,或将加速就业的优化和调整。也许这次疫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一个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一个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加优化发展的新机遇。在疫情影响下,今后就业结构许会得到调整,就业岗位也将更加多元化,新兴产业如医疗照护、康养旅居、卫生消毒、电商等行业将会快速发展,远程办公、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得到加速推广和运用,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将不断涌现。

2  战“疫”重点在于稳就业稳企业

早在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强调: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加大政策调节力度,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并就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了8项明确要求,为全国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遵循。3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疫情防控与生活物资保障服务、复工复产推进工作、宏观政策协调实施等情况时强调,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增强紧迫感,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产业和经济发展回升。

所以,当前最重要是要做好两方面事情,一是防控疫情,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要务,二是要高度重视经济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稳了,就业就稳了,社会大局就稳了。

①稳就业就必须先稳企业。想要做好稳就业工作,则应通过系统性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让各项政策措施和制度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以夯实稳就业的基础。当前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通过加大金融支持、财税减负及相关服务保障,缓解企业现金流不足问题,保障企业有序复产复工。如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相关政策;工信部明确将采取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财政扶持、金融扶持、创新支持、企业的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等六方面20条措施。这些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尽快走出疫情阴霾、恢复健康发展的信心,复工复产取得了积极进展。

因此,在稳企业方面,一是要帮助和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困难。通过综合政策运用,扎实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断激活创新动力和投资意愿,提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和实力。二是要切实把国家各项鼓励、引导和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及健康平稳发展的各项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同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让企业在政策中得到实惠,增强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

②多措并举,发挥政策合力,在稳就业方面打出“组合拳”。自2月初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接连出台“稳就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返还力度;统筹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使用;动态汇总各地企业复工信息、招聘岗位、鼓励企业吸纳本地求职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复工率;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加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专项培训;开放线上失业登记,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优化用工指导服务,依法规范裁员行为;扩大线上招聘服务,加大线上招聘力度,实施“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新模式;组织“点对点、一站式”的定制化运输服务,推广健康信息互认机制,保障员工返岗安全便捷畅通等等。一些利强有力政策措施组合拳,有效的帮助了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恢复和劳动者的稳定就业。

因此,在当前疫情影响下,努力做好就业工作并非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首先,通过稳企业实现稳就业。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率的不断提高,员工的到岗率也有了稳步提升。其次,针对重点群体采取特殊政策,打通了影响就业的“肠梗阻”。最后,进一步挖掘新经济的潜力,引导更多劳动者到新经济部门就业创业,为劳动者创造更多新就业创业机会。

3  看法和建议

看待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既不要过分悲观,也不可盲目乐观。就业形势能否稳定,某种意義上需要企业家和劳动者的信心来支撑。应该看到,无论是2003年非典,还是2019年的经贸摩擦,眼下疫情对就业市场产生的各种困难,我们曾经遇到过,也有能力克服。随着此次战“疫”打响,未来中央和地方将继续会密集的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有序复产复工,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降低大面积失业的风险。一项项随“疫”应变的政策和举措,正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更多人重拾信心。但是不同企业和劳动者体会到的是各地还有一定差别,我们能不能从这些差别中找到共性的规律?在战“疫”中向先进学习,缩小差距。

①要抓住“信息化”这个牛鼻子。通过这场疫情我们深刻感知到:那些能够及时采取精准措施应对变化的地方政府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的过程中,抓住了“信息化”这个牛鼻子。为什么大家对温州市长姚高员的采访赞声一片,而湖北某市一个部门领导被采访后立即下课呢?背后是信息化、是数据、是掌控。政府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电子政务的事,政府自己就掌握着庞大的大数据资源,但关键时候要能物尽其用,快速高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科技力量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不仅在疫情监控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还成为复产复工的新动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各级政府信息化工作会当按下快进键。

②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任务完成。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机构做,最近“九州通物流公司帮助武汉红十字会进行物流管理”事儿舆论上也很热闹。如果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大改革任务“推动政府购买服务”,依据《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提前做好准备,武汉红十字会估计就不会这么尴尬。我们也发现,那些营商环境感知好、政府服务感知专业的地方,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力度都很大。所以政府购买服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或将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也会成为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力途径。

③持续优化“亲清”的政商关系。十八大以来,政商关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转型到“亲清”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改进政商关系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需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需要在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等“软环境”上实现不断的优化。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企业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企业也是社会供给的主体”。对于政府部门在出台就业政策包时,也要跟得上劳动力市场的趋势变化,与时俱进,未雨绸缪;同时,还应主动和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打交道,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购买专业的服务,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让我们在战“疫”中做好稳就业稳企业,让政策可实施、能落地,实现化危为机、共克时艰,一起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一彤.切实做好疫情期间稳就业等“六稳”工作[N].金融时报,2020-02-05.

[2]崔艳.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和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20-03-05.

[3]姜虹羽.复工复产仍要绷紧疫情防控弦[N].中华工商时报,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