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价值向度与推进策略

2020-08-03 01:59胡铂龚建林
体育师友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大学体育系统

胡铂 龚建林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为观照,对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价值向度和推进策略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指出:教学方法上的僵化、教学环境上的封闭化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导致教师和学生两种生态因子之间、体育知识与技能实践运用之间以及评价体系的失衡,使得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传递不和谐,最终导致教学生态环境的不和谐平衡。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价值向度应该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和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研究从建立多元化课程生态、建立生活化培育协同生态、建立完整化教学生态和建立真实化教学评价生态四个方面提出推进策略。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价值向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人、教育(活动)、环境三个要素之间关系,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1]。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为观照,从系统构成、系统要素、要素关系及系统功能等角度审视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存在课堂生态、主体因子、评价体系和体育知识与技能运用四个方面的失衡。教育生态学以全面、动态、和谐、平衡的眼光审视教育教学活动[2],剖析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现行状况,探究其教学生态的价值向度和推进策略,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强体育心”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的功能。

1 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困境与成因

以教育生态学的思想解读教育,学生应该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建立和谐平衡的课堂教学环境[3]。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教学方法僵化、教学环境封闭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现象。首先,教师的主导性生态位欠缺,高校体育教师在原有体育教育培养模式中形成固定思维,将教学重点习惯性地放在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教学以知识或者是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开展,为了考试和教学安全,片面地采取有利于技能习得和安全保证的方法,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失,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关注全体,对个体的差异很难关注,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我的体育运动情景体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其次,教学生态的要素和环境存在失衡,多数高校在校园体育信息化建设中建设不到位,高校体育教学还是在以“教”为主的教学环境中,虽然有运动APP等技术手段加入,但没有改变教学中“灌”的属性,只是从“人灌”向“机器灌”转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需求支持不够。最后,学生主体性生态位缺位,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多数由教师制定,以单一运动技能测试和考勤结合的终结性评价为手段,直接指向学生学习结果,对学生体育意志力,体育创造力等的实际表现难以体现,对地位有着负向影响。基于以上原因,引起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传递不和谐,最终影响教学生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价值向度

2.1 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目的论价值观和手段论价值观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课程价值观[4]。目的论体育课程价值观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情意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的情感、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手段论价值观将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严格执行课程大纲或标准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的程序,忽视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两种体育课程观都各自有优势和缺点,二选其一不能实现大学体育课程身心兼育的最终目标,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才能准确确立学生的主体性生态位和教师的主导性生态位,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2.2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和而不同的个性化教学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5]。在进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时,应始终追求学生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的和谐统一。教学中要倡导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倡让学生在体验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团体意识,如篮球运动的集体竞赛,以团隊或班级为单位的竞赛,采用个人积分的累积决定胜负,让个人在竞赛中居于主角地位。体育活动的教学采用完整教学法,在教学中,除了其技术训练与竞赛得失的主学习外,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集体精神、团队态度、普遍发展等学习的效果,进而创新课堂教学环境,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促进教学运行要素的生态转变,有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2.3 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预设与生成需要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学校体育的有效教学[6]。生成是教学发展的应然指向,预设是教学目的的实然追求,没有预设的大学体育教学是杂乱无序、不负责任的,缺乏生成的大学体育教学是不生动、不精彩、枯燥乏味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出“预设过度”的现象,使体育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古板、沉闷、乏味,对学生的运动乐趣和兴趣是一种压抑,在体育课堂中师生的活力与激情得不到充分发挥,产生低效率、无质量的体育教学。同时,大学体育教师在实践中也存在教学“生成过度”的现象,没有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度”和“量”,过于追求体育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导致了教学中的随意化和低效性。要避免走两个极端的趋向,以兼容兼顾的原则去调适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关系,做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只有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和谐统一,才能排除教育生态体系中限制因子的影响,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达成,增强大学体育课堂活力。

3 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推进策略

3.1 建立多元化课程生态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存在混淆体育教育与运动竞技的关系,把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课,上成了体育专业训练课,偏离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问题。在打造新的大学体育课程目标时,我们既要依据大学体育课程的学科功能,也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空间的结合,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性课程目标取向,既要凸显体育课程的学科功能价值,强调运动技能的培养,也要结合体育课程的生活意义追寻,突出体育课程学科功能在生活领域的运用,着眼于学生的生态式成长,体现大学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着眼于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完整性,体现体育学科规律和生活意义的结合,着眼于学生体育学科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合,体现养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从这些方面体现大学体育课程多元的生态主义思想。

3.2 建立生活化培育協同生态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分类一直沿用竞技运动分类体系, 按照各个项目区分类别[7]。目前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也是如此,以项目划分进行俱乐部教学,或以教师运动专项特长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以强调动作要点和体能要求,关照运动项目特点与要求为主要内容。同时,多数教学中,没有将游戏、情感交流和娱乐等元素纳入其中,没有发挥蕴含在体育课程中的物理、生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造成大学体育课程“去生活化”特征,生活的原旨与价值被剥离与丧失,阻碍大学生完整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从内容上整合大学体育课程,融会与贯通运动项目按照技能和特点,重新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上,突破单一体育项目的桎梏,更贴近和服务于生活,通过“体育”这一手段来帮助学生树立对生活和世界的全面认识。最终目的是把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串联与统整在大学体育环境中,将“生活意义”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

3.3 建立完整化教学生态

沟通个人层面与非个人层面的教学叙事,就是完整性的教学[9]。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学叙事两层面彼此分离和钟摆的现象,割裂对体育教学认识完整性的情况经常发生。通过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素养,是大学体育建立完整化的教学生态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形成体育教学培养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片面”或“单向度”的人这一思想转变。另一方面,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除了把握和理解体育知识的能力外,更应该具备了解和阐述生活文化知识的能力,做自觉提升德性才智的“全面”人,而不是只会强身健体的“局域人”。在实际工作中,以区域、学校特点和学生的个体背景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和加工,能够让课程更加切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和生活实际,特别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体育教学完整化发展,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10]。

3.4 建立真实化教学评价生态

真正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繁杂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一流体育教学的根本保证[11]。真实化教学评价生态应该体现以下几点:一是评价目的除了考察和总结体育学习的情况和效果,还应该拓展为支撑性的有效信息,有利于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后的体育发展;二是评价的形式所创设的生活场景,包括有新鲜感、生动性、意义性和价值性的教学任务,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展示自己所学得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比如完成一次户外拓展运动、组织一场篮球赛事或进行一次校园探险等;三是评价的关注点不以量化数据和胜负来衡量和区分学生,而是把学生在完成体育课程任务的过程中能否灵活运用所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处理实际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应变为焦点;四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成学习,学生以实际的操作形式,用事实来向教师或者评价人展示学习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感悟,甚至是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程度。

4 结语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和教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科功能的坚守等多因素,导致了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传递不和谐,导致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不完善,需要我们从课程体系、师资培训、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式等多领域进行综合改革,密切关注每个异动因子,确立学生因子的主体地位,积极实现各因子之间的和谐与稳定,赋予课堂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优化教学生态因子,畅通各生态因子的转化渠道,进而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优质与高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生成性教学等典型模式[12],突破时空局限,扩大课堂生态容量和完善教育生态系统,为构建全面、动态、和谐、平衡的大学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提供了路向,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向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估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18):109-111.

[2]王婧涛,张卫国.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0):40-42

[3]徐启豪,王雪梅.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空间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8(04):38-44.

[4]焦素花,焦现伟.建国以来体育价值变迁的观念史证与文化阐释[J].体育与科学,2018,39(02):106-113.

[5]王建,唐炎.关于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基于4个个案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8,25(03):79-84.

[6]尚力沛,程传银.超越技能: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深度教学[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03):96-103.

[7]于素梅.论一体化课程建设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促进[J].体育学刊,2019,26(01):9-12.

[8]范叶飞. 学科与生活:学校体育课程的二维向度审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9]郑富兴,姜勇.面向生活的新课改与完整性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5(04):26-30.

[10]谢乾.高校体育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5):80-82.

[11]马文杰.大学体育“三个一流”建设改革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1):118-121.

[12]邱艺,谢幼如,李世杰,黎佳.走向智慧时代的课堂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7):70-76.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大学体育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