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思政”隐性植入大学英语教学

2020-08-03 02:00田英涛郅红李俊青
校园英语·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田英涛?郅红?李俊青

【摘要】为了切实贯彻执行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校各个课程都在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中。大学英语课程作为语言学科,有广阔的空间和诸多的有利因素,使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根据现代大学生的心智特点,要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目标隐性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课程,巧妙安排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笔者一个真实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思政”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隐性植入;教学案例

【作者简介】田英涛(1974-),女,汉族,甘肃人,北京化工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郅红(1964-),女,汉族,河南开封人,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修辞学、跨文化交际等;李俊青(1966-),女,汉族,内蒙人,北京化工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

一、概述

过去,大学英语教学多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和英语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提升。多年来,几经改革,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手段方面不断追求变化与创新,但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放在教学内容的首要地位。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新趋势。2016年,作为先锋,上海市各高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为全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使得“课程思政”改革逐渐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展开并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尝试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技能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2018~2019两年间,知网上以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论文多达一百余篇。但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和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论证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却比较少。本文拟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2版)》第一册Unit5 AR1 Making Headlines为例,对笔者的一次真实授课案例进行展示(重点是思政内容融入部分),以期抛砖引玉,对高校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由于大学生的心智模式趋于成熟,强硬的灌输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反感与抵触,因此,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把“课程思政”目标隐性植入,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安排就至关重要。

二、案例主题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成为飞速发展的新媒体主力用户群,受到网络强大的信息量的冲击。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性强、信息量大、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小众化传播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广大高校教育者也应该积极挖掘育人要素,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施纲要》,2017)。本单元的话题是News and Media, 笔者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时,试图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各种课堂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1. 案例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素质维度。

(1)知识维度。①通过问题引导和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对News进行多维度定义,总结出News的传播途径,激活并积累相关的英语词汇与表达。

②经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总结“the missions of journalists”和“the principles of journalism”,激活并掌握相关的英语词汇与表达。

③通过分析真实的新闻报道,学生自主找出“fake news”和 “bias in journalism”产生的原因,激活并积累相关的英语词汇与表达。

(2)能力维度。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意识,鼓励学生参与不同话题的讨论,并能用英语比较准确和流利地表达自己观点;提高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及快速提取作者观点的能力、辨认文中“事实”和“观点”的能力;提升学生欣赏文章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3)素质维度。①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批判性阅读的習惯。基于本单元主题,这种能力就是在网络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拨开迷雾寻找事实,辨别真假新闻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比较教育法,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西方媒体的报道,尤其是在报道中采取的“双标”,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2. 教学实施过程。(1)warm-up环节。此环节的目的是导入话题,锻炼学生思辨能力,为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做语言表达的储备和情境铺垫。这里设计了两个课堂活动,学生4~5人一组,选定“reporter”(且要求不同的小组任务要更换不同的“reporter”)负责记录、总结并陈述本组的活动结果。

课堂活动1:问题导入和小组讨论。各组就如下三个问题展开3~5分钟讨论。对于每个问题,教师随机抽取1~2组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把“reporter”们的汇报要点(即重点词汇和表达)列在黑板上,如果有需要,就给予他们语言表达上的帮助。

Question 1: What is News?

Question 2: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of journalism?

Question 3: What news would make headlines on current media?

Question 4: Do you trust the current media? If not, whats wrong with media?

课堂活动2:播放八条简短新闻听力材料一遍,要求学生把每条新闻的要点边听边记录下来,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对照笔记,补全信息。每一组选一条他们最有把握的新闻让“reporter”重述出来。接下来,围绕如下两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并由“reporter” 汇报讨论结果。由这两个问题的讨论结果自然而然的引入到课文学习环节。

Topic 1: Which of the above headlines interests you most? Why?

Topic 2: Choose any one of the above headlines and discuss whether it is newsworthy? Why or why not?

(2)课文学习环节。这里不再赘述课文结构分析、课文语言点学习、课文写作风格和特色分析等环节,只重点展示如何隐性植入思政主题的部分。笔者在这个教学环节使用的是“比较教育法”,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种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将两种不同现象或事物的属性、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引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提高思想认识”(郑永廷等,2003)。在这里,教师主要的角色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语言支架的搭建者、学生见解表达的协助者;而作为主体的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批判性思维,在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素质维度实现全面提升。

笔者让学生先就课文这几句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But TV news is not necessarily more objective or reliable than a newspaper report, since the images you are looking at on your screen have been chosen by journalists or editors with specific objectives, or at least following set guidelines, and they are shown from a unique viewpoint. By placing the camera somewhere else you would get a different picture. This is why it is usual to talk of the “power of the media” – the power to influence the public, more or less covertly.

此时,教师不做任何主观引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和全班同学分享。之后,教师再从新闻报道如何展现主观性的角度,从理论上提高学生认识。作为社会符号之一,新闻图片的拍摄和选用都受到了报道者立场和叙事视角的影响(张盼港,2018)。记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会使用一系列镜头语言向受众展示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郑嘉惠,2017)。无论是拍摄主体的选取还是题目文字的选用,报道者的主观倾向性都很明显。

三、结语

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中,首先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某个或者某些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然后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具体落实。本教学案例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以一篇课文为载体,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将语言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内化吸收,自发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另一方面,将本次的思政内容隐性植入,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次课程的主旨意义,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帮助学生跳出学科限制,习得新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收获新感悟,这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希望本教学案例对今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陳朝晖.在大学英语文化负载词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J].英语教师,2019,19(19):112-114.

[2]和伟.“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06):96-100.

[3]宋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初探——以“The Doctors Son”一课为例[J].科技风,2019(35):66.

[4]王倩.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4):179-180.

[5]严婷.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黑河学刊,2019(05):105-108.

[6]张盼港,张安琪.探析网络新闻的主观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8, 9(11):32+34.

[7]张艺玲.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以《新标准大学英语》为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9 (03):1-2+10.

[8]郑嘉惠.探究电视新闻节目叙事的主观性[J].新闻研究导刊, 2017,8(21):71-72.

[9]郑永廷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39-140.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