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0-08-03 01:57
资源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国土耕地标准化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6月8~10日,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动  态

自然资源标准化组织体系架构建成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文,同意自然资源部关于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海洋、地理信息3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15个分技术委员会的调整方案。至此,统一的自然资源标准化组织体系架构正式建成,将为自然资源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搭建标准化平台,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标准化技术支撑。

自然资源部成立了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管理委员会,以“1+4”格局着手构建自然资源标准化组织体系。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组织体系调整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了三项基本要求: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注重统分结合。建立顶层议事机制,通过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管理委员会对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全面布局。二是体现继承和延续,侧重增需减重。在尊重学科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等标准化需求明显的职责,予以大力支持;对地质公园建设等部门职能划转和海洋地质、测量测绘等存在交叉、重叠的分标委职能进行转隶和优化。三是突出部工作重点,坚持精简高效。坚持以矿产储量改革、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自然资源领域重点工作为导向,以推动地质、测绘、海洋等领域技术融合和引导科技成果转化标准为目标,精心谋划标准化任务。

自然资源部发布下半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下半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指出下半年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必须时刻绷紧防灾这根弦,扎实做好下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747起,造成46人死亡、8人失踪、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19.9%和41.9%,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50.2%。

据预测,下半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7~9月,华东地区的浙江、福建,中南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西北地区的陕西、青海、新疆等省(区、市)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10~12月,华东地区的浙江、安徽,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等省(区、市)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专家指出,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指导和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划定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展开拉网式排查;加强人口聚集区、重大工程区、地震影响区和重要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提升监测预警专业化水平和提前预警能力;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细化防灾预案,加强应急支撑队伍建设,提升灾害处置能力。

政  策

全国三调办印发3项技术规定   确保河道湖区耕地数据等真实可靠

为确保河道和湖区耕地数據、湿地数据、耕地种植情况真实可靠,近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3项技术规定。

其中,《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河道耕地和湖区耕地套合统计技术规定》适用于国土三调耕地数据及其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河道耕地和湖区耕地图斑的套合统计分析,旨在利用堤坝、高水位数据套合国土三调耕地图斑,统计河道和湖区耕地面积以及黄河滩区老滩范围内的耕地面积。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湿地数据比对核查技术规定》适用于国土三调中湿地调查成果的影像核实和“湿地二调”数据合理性分析,旨在通过比对核查以评估国土三调湿地成果的真实性,分析“湿地二调”数据流向流量的合理性。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种植情况比对分析技术规定》适用于国土三调耕地种植情况影像比对核实,旨在采用遥感影像抽样比对核实国土三调耕地图斑种植情况标注成果,评估标注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林权全面纳入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

6月19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对外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做好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衔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7月1日起,不动产登记机构坚持不变不换、物权法定、便民利民原则,全面履行林权登记职责。

根据《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明确规定的权利类型,不动产登记机构将依法登记国家所有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林木。原有权机关依法颁发的林权证书继续有效,不变不换。权利人申请换发林权证书的,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要求办理。单独申请森林、林木登记的,不予受理。

《通知》强调,林权登记和林业管理要加强工作衔接,统筹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信息互通共享,内部能够获取的材料不得要求当事人提供,避免折腾群众反复跑路。

新修订的《森林法》七月一日起实施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已于7月1日正式实施。

修订后的《森林法》从七章扩展到九章,条文数从四十九条增加到八十四条,主要加强了6个方面内容:加强了权属保护,新增“森林权属”一章,明晰了产权,有利于调动林业经营主体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强调了森林分类经营,突出公益林和商品林主导功能,有利于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突出了规划引领,将森林资源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成为考核政府的重要约束性指标;强化了资源保护,新修订的《森林法》保护对象更加全面,保护措施更加严密,提升了森林资源保护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深化了“放管服”改革,下放采伐限额审批权,删除木材生产计划、木材调拨等内容,保护了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突出了执法权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监督检查手段,加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惩处力度,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震慑了违法行为。

数  字

56起

今年以来,全国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密切关注雨情,及时启动地灾气象预警,大力投入技术力量到防灾一线,充分运用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手段转移受威胁群众,成功避让了多起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灾。据统计,1~5月,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6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257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

55%

自然资源部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持续加大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全面恢复提升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20年来我国红树林面积增加7000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55%的红树林湿地纳入保护范围,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

880万公顷

“十三五”以来,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经过多年治理,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的生态状况整体得到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

猜你喜欢
国土耕地标准化
叶子国漫游记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做优国土调查 建设美丽河南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