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上盐湾城址调查
——兼北宋永乐城考

2020-08-04 05:21康卫东
丝绸之路 2020年1期
关键词:无定河城址永乐

康卫东

(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陕西 榆林 719000)

一、上盐湾城址

(一)地理概况

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东南部的上盐湾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7°57 06.2",东经110°00 10.3",海拔917米。该地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西北边缘,无定河中游,西北临毛乌素沙地,地貌属黄土高原峁梁丘陵宽谷区。

图1 上盐湾城址平面图

现修有通村路;榆商高速从城址北部穿过。台地地势平坦,除西北部外,其余因河水冲刷和冲沟发育而形成陡立的崖壁,地势险要。

(二)城址现状

城址平面整体呈不规则的四边形,东北—西南向分布,现存墙体可辨有北墙、东墙北段、南墙和西墙大部(图一)。墙体基本沿台地边沿沟畔分布,整体保存差,大都消失不见。

北墙:略呈西北—东南走向,北临冲沟。墙体呈弓形,除中段偏东和东端局部墙体高出地面较多外,其余多保留为土垄状。墙体由黄土夯筑,土质纯净,现长156米,宽2.6—7.4米,内高0.2—4.3米,外高0.6—6.1米,夯层厚9.5—16厘米,东段内侧和西段墙体上修有水渠。

东墙:西北—东南走向,沿断崖分布,北段外邻小学,南段外临小河。现仅高速公路北侧以北有部分墙体可辨。墙体由黄土和黑垆土夯筑,现存108米,高 0.4—1.2米,宽 0.7—6米,夯层厚 7—15厘米,沿线杂草树木丛生。根据南北墙走向,推测东墙长度在360米左右。

南墙:西北—东南走向,南侧原为陡崖,现逐级修建有窑洞。墙体沿断崖分布。东端掏墙建有窑洞,长6、宽5.7、高2.2米,向西墙体于地表和断崖上可辨。长约370米,高0.2—1.6米,宽2米左右,黄土和黑垆土夯筑。

西墙:西临冲沟,沿沟畔和断崖曲折分布。南段因冲沟发育而中断,北段中部因高速公路修建而中断。高速公路以北段墙体接北墙,向西南延伸,长46米,宽3米左右,高1.5米左右,墙上修有水渠;高速公路以南部分向南延伸至冲沟畔,长160、宽0.8——4.3、高0.6—2.6米。根据南北墙走向,推测西墙长度在320米左右。

城内现为耕地,地表散见有少量瓦片、瓷片等遗物。不能辨识城门、马面等设施。

(三)采集标本

城内地表遗物较少,采集有瓷片、瓦片、陶片和砖块,现分别介绍如下:

1.瓷片:大多为碗底,个别为盆腹残片。

碗 釉色有酱釉、青釉和白釉。

酱釉碗 2块。2018YYSS:1,胎色灰白,质较粗。圈足较高,挖足过肩,鸡心底。施黑褐色釉,外部施釉不到底,内底部有涩圈。残高2.7厘米,足径6.8、足内高 1.2、外高 0.9厘米(图二,左)。2018YYSS:2,整体与 2018YYSS:1相同,残高 3.3厘米,足径7、足内高 1.1、外高 0.7厘米(图二,右)。

青釉碗 4块,整体形制与酱釉碗相同(图三、四)。釉色浅青,除圈足或底部不施釉外通身施釉,2018YYSS:3 底部饰褐彩,2018YYSS:5 与2018YYSS:8 内施白釉,底部不刮釉。

白釉碗 1块,整体形制与酱釉碗相同。2018YYSS:6,内满施白釉,外施釉不到底,残高2.6厘米,足径5.6、足内高1、外高0.6厘米。

盆 2块。2018YYSS:9,口沿残片,胎色淡黄,胎质较粗,口微敛,厚唇,内外施褐色釉,长8.2、宽5厘米(图五,右)。2018YYSS:10,盆底残片,灰白色胎,质粗,平底中部内凹,内外施褐色釉,残高7.3、底径18.6厘米(图五,左)。

图2 酱釉碗底部残留釉面

图3 青釉碗底部内侧

图4 青釉碗底部外侧

2.瓦片:有板瓦和筒瓦,皆外素面内布纹。

3.陶片:1片。2018YYSS:15,泥质灰陶,为盆口沿残片,敛口,卷沿,上腹略外鼓,下腹内收,器表密布平行刮光条纹,长 19、宽 11厘米(图六)。

4.砖块:1块。2018YYSS:16,长条形砖,素面,残长11、宽17、厚6厘米。

图5 瓷盆残片

图6 陶盆口沿残片

二、马湖峪烽火台遗存、王家洼古城调查情况

(一)马湖峪烽火台遗存

位于米脂县龙镇镇东北3公里的马湖峪河汇入无定河处北岸。村北的山上有两座烽火台,时代不详。此地地势陡峭,不适合建城,未见墙体和其他遗存,山体沿沟畔有人为铲削的痕迹,当为一处寨址。

(二)王家洼古城

位于横山县党岔镇东南15公里的石峁村南侧山上,与上盐湾城址隔无定河相望。城址分布于山体上部,墙体保存差,仅山顶南侧土路畔断续可辨有南墙夯层。西北端有一方形寨址,内有关帝庙,庙前立清嘉庆三年重修碑一通,碑文有“河西王家坬有古寨曰龙泉”的内容(图七);东端有一烽火台。城内地表散见大量的砖瓦残片、陶片及瓷片。瓦片、陶片和瓷片特征与上盐湾城址所采集同类器的基本相同,但类型更丰富(图八、九),从遗物特征看,王家洼古城也在宋金元时期。

图7 王家洼山顶关帝庙清代重修碑局部

图8 王家洼城址采集瓷片

图9 王家洼城址采集陶瓦片

三、结语

(一)上盐湾城址的时代判定

根据采集到的瓷碗底标本来看,其内有涩圈、挖足过肩的特征与铜川黄堡窑金元时期的瓷片特征相近①,故时代当在这一时期。但我们认为该城址当为宋代城址,理由主要有:

1.城内遗物特征均属宋夏金元时期,不见其他时期的遗物,时代较为单一。

2.根据文献,上盐湾古城符合北宋永乐城地望的相关记载,当为北宋永乐城旧址(详见下文);此外,文献中也无其他时期在此筑城的记载。

3.本区域在宋夏金元时归属频繁。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宋夏议和,西夏遣归永乐之战的宋军俘虏,宋将米脂等寨赐与夏,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金人攻取延安府,绥德军降,本区归金。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元兵攻延安、徇鄜州该地又被蒙古人占领。永乐城十四日即建成,又十多天后便被西夏攻破,此后再无相关的沿革。其存在时间短暂,北宋也再无修缮利用该城的记载,故宋朝遗物较少,而西夏、金、元均对这一区域占领过,特别是金元时期,占领时期较长,当有人在残破的永乐故城内继续生活,故这一时期的遗物较多。

综上,上盐湾古城时代当在北宋,在金元时期又继续有人居住生活。

(二)北宋永乐城考证

永乐城的位置所在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并形成了上盐湾古城说②马湖峪村说③石峁村古城说④和王家洼古城说⑤等几种观点(其中石峁村古城与王家洼古城为同一城址)。下面根据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谈谈自己的看法。

1.相关文献

关于永乐城与永乐之战的史料主要有宋代文献及元人所编《宋史》,这些文献时代最早,记录较为完整,这里将其中主要部分摘录如下:

(1)“永乐北倚山,南临无定河,三面皆绝崖,地诚险要……丁亥,虏骑至城下,禧命鄜延总管曲珍领城中兵阵于崖下水际,禧、舜举、稷植黄旗坐于城上临视之……虏与官军夹水而阵,前后无际,将士皆有惧色……俄而,虏鸣笳于阵,虏骑争渡水犯官军。”⑥

(2)“已定永乐下埭作寨……新城去永乐上埭八里,故银州二十五里,米脂寨五十里,永乐盖以小川为名,城前正据银州大川。”⑦《长编》还记载:“敌骑寻自明堂川入,驻寨城侧,与夏州烽台相对,置阵无定河西,觇望官军。”

(3)“(徐)禧登城西望,不见其际,宋军始惧。”⑧

(4)宋神宗元丰“五年,即永乐小川筑新城,距故银州二十五里,前据银州大川,赐名银川砦,旋被西人陷没。”⑨

(5)“已与沉括议筑砦堡各六。砦之大者周九百步,小者五百步,堡之大者二百步,小者百步,用工二十三万。”⑩

以上文献中关于永乐城地望记载最详细的为司马光所撰《涑水记闻》和李焘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特别是司马光,永乐之战就发生在其有生之年,这样的国之大事对于司马光来说,知道具体细节是不难的,因此,他对永乐城及永乐之战的相关记载当是非常准确的;李焘为南宋人,其生活年代距离永乐之战仅几十年,其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研究宋史的重要史料,价值极高,故其对永乐城的地望记载也是比较准确的。

根据这些文献,我们可知永乐城的地望信息主要有:1.永乐城为一座大寨,在无定川中,距故银州二十五里,米脂寨五十里;2.永乐北倚山,南临无定河,城址建于永乐小川汇入无定河处的台地上,三面临绝崖;3.宋夏军队夹无定河对峙,夏军军阵在无定河西,宋军在河东,夏军渡河而攻永乐城。

2.城址考证

根据实地调查情况来看,只有上盐湾城址地望与文献记载的永乐城相符,周围环境因素也能与永乐之战的具体经过相匹配。该城西距党岔银州故城约15公里,南距米脂古城约25公里,东侧有一条小川。《宋史·舆服志》有“用较今法五尺为步,三百六十步为里”⑪记载,吴慧在《宋元的度量衡》一文中指出宋太府尺长度在31.2厘米⑫,则宋之一里当在560米左右,25里约14公里,50里约28公里,基本与文献所记相符。城址除西北部分外均临陡崖,据不完整推测,墙体周长约1200米,接近宋代的九百步。因此,我们认为上盐湾古城即北宋所筑的永乐城。

关于永乐城具体位置的考证,史念海先生在其《河山集》第二集的自序中简单提到,他受米脂县龙镇乡有永乐村地名的影响,曾实地对永乐村进行了调查,在发现该村所在地根本不符合建城的相关要素后,又扩大调查范围,将城址锁定在了马湖峪村。这一观点在其《河山集》第二集的自序中作为例子简单提到过,对于具体的认定过程没有多说,我们此次也对马湖峪村的相关遗存进行了实地调查(详见上文),结合文献,马湖峪烽火台遗存所在地并不符合文献关于永乐城地望的记载,也无相关的遗存,自然不是北宋永乐城所在。

梁金奎先生和张戈都认为今横山党岔王家洼古城为宋永乐城,但他们的文章在对文献的理解认识上均存在着不小的失误。梁文依据文献认为永乐是一个城寨体系,并在将石峁村古城认定为宋龙泉寨的基础上,又将该城址分出一隅,指为银川寨(即永乐城),张文在引司马光《涑水记闻》“永乐北倚山,南临无定河”的基础上,却将永乐城位置定在无定河南岸的石峁山顶上,结论自然不可信。王家洼古城所在山顶庙内清嘉庆三年的重修碑记旧有龙泉寨,梁金奎先生将其考证为北宋的龙泉寨,这当是没有疑问的。因为《宋史》中有关于嗣武寨(今罗兀城)和龙泉寨的位置记载“旧罗兀城……南至米脂寨三十里,北至龙泉寨二十里。龙泉寨……南至嗣武城二十里,北至中山堡八里”⑬。罗兀城位于今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的古城山上,北与王家洼古城的距离为10公里,南与米脂古城的距离近15公里,所以王家洼古城为宋龙泉寨疑问是不大的。而且根据我们调查,王家洼古城的地表遗物和文化层堆积远比上盐湾古城要丰富,表明城内古人生活的时间较长,这与永乐城刚建成便被攻破的史实不甚相符。

吕卓民先生在其《宋永乐城考》一文中对史念海先生和梁金奎先生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不成立,并进一步依据文献和普查资料,将北宋永乐城址定在了上盐湾城址,其实,通过研读文献和调查资料是不难考证北宋永乐城位置所在的,以往将北宋永乐城考证在马湖峪村和王家洼村的,多因对文献的理解有误,或受当地传言的影响。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肯定,北宋所筑的永乐城就是今天的上盐湾古城,北宋与西夏的永乐之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注:照相:张永岗 绘图:白小刚 执笔:康卫东)

[注 释]

①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铜川耀州窑》,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年,第37页。

②吕卓民:《宋永乐城考》,西北大学考古学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西部考古》(第一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503~506页。

③史念海:《河山集》(第二集),上海:三联书店,1981年,第7~8页。

④梁金奎:《宋永乐城址考辨》,《榆林文史资料》(第3辑),1985年,第 73~74页。

⑤张戈:《北宋永乐城址新考》,《榆林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⑥(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涑水记闻》卷十四《徐禧等筑永乐城》,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83~284页。

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版,第7926~7927页。

⑧(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012页。

⑨《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三)》,第2150页。

⑩《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徐禧传》,第10723~10724页。

⑪《宋史》卷一百四十九《舆服志(一)》,第3493页。

⑫吴慧《宋元的度量衡》,《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⑬《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三)》,第 2150页。

猜你喜欢
无定河城址永乐
彩色笔动起来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陕北土地革命的诗意书写
无定河流域洪峰流量的空间变化统计分析
无定河流域槐理河95.9.1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云南巍山龙于图山城址
由即墨古城想到的 古代城址应如何向公众展示?
陨落的夏代城市:大师姑城址发掘记
生态恢复背景下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