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贝岭暗戳戳反哺大股东

2020-08-04 03:55诗与星空
证券市场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投资性公允计量

诗与星空

近日,上海贝岭(600171.SH)更新了营业执照范围,增加了芯片制造业务。看起来,公司搭上了芯片概念的顺风车。

作为最早的沪市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表芯片的设计研发业务,面向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生产和销售智能计量芯片。

同时,公司在摄像头模组、显示屏模组、高端及便携式医疗设备、工控设备及各类通用的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尝试做出突破。

由于客户稳定,市场空间固定,上市20多年以来,公司的营收规模一直在10亿元以下,净利润极少突破1亿元,甚至部分年份略有亏损。但2019年突然业绩翻番,净利润超过2.43亿元。

笔者在分析了该公司的财务数据后发现,早在去年,公司就在为业绩暴增做准备。

2019年8月,上海贝岭发布了一则会计政策变动的公告,称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因为并非年报季,对年报的影响要在半年之后,所以这个消息当时被大部分投资者忽略了。而年报发布后,会计政策变动的影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净利润里的水分

修改会计政策半年之后,公司发布了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8.79亿元,较上年增长 12.02%;实现净利润 2.43亿元,较上年1.03亿元相比增长 57.56%。对此,公司在年报里解释,增长原因主要是公司IC设计业务较同期增长所致。

这个原因其实很牵强,事实上,公司业绩增速暴涨的主要原因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类收益是评估增值所致,并非真实经营业务改善所致,也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

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带来的公允价值收益7500万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来自持有的A股华鑫股份(600621.SH)和新洁能(暂未上市)股票的浮盈;二是投资性房地产带来的公允价值收益1797万元。

二者合计接近1亿元,再加上3900万元的投资收益,简单计算,公司超过一半的净利润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折旧,均能对净利润造成直接影响。

根据会计准則,用于出租或出售的房产,需要计入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核算,采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计提折旧的方式,一种和普通的固定资产相同,每月计提折旧,对财务报表没有任何影响,这种叫做成本计量模式;另一种是不提折旧,出具年报的时候按照公允价值(市场价)入账,高于或者低于入账价值的部分,就成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种叫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准则还规定,成本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反之不可以。这个会计政策的变化,是一次性不可逆的。

需要说明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房地产企业和房屋出租企业的财务核算质量,避免因为库存房产较多导致计提大量折旧从而利润不实。结果很多非房地产企业打着有出租、出售业务的幌子,把一部分房地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尤其是采纳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现了修饰利润的效果。虽然并不违反会计准则,但很显然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核算行为。

所谓公允价值,通常是指市场价,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确认的。由于房地产大部分时间是增值的,而且大多数评估机构也是可控的,所以公允价值模式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不用计提折旧,减少对利润的影响幅度;二是出具年报的时候评估增值,合法“虚增”利润。

也就是说,上海贝岭的投资性房地产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除了增加了1797万元的评估增值带来的利润外,还少计提了大约1000万元的折旧,对利润的影响可见一斑。

另外,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出售部分股权,获得了4581万元的投资收益。

对比公司的历年财报,发现公司在20年前就持有大量的股权,并且会择机售出。在旧的会计准则核算体系下,这部分股权投资放在长期股权投资,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转移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从最近几年来看,2017年、201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或者比较低的年份,公司出售了一部分股权,来换取一定的投资收益确保利润曲线比较平滑。

优异的财报数据

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账面现金超过14亿元,除了1.93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还购买了1.93亿元的理财产品(计入其他流动资产项目),现金储备充足,账面没有任何长短期借款。利润表显示,全年利息费用为-5273万元,存款利息收入不菲。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35亿元,资金周转优异。

从资产负债构成看,公司账面目前存在的唯一风险是4.56亿元的商誉。这部分商誉来自并购的子公司锐能微,2019年锐能微净利润56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75%,从经营情况看,该子公司商誉暴雷的风险不大。

因此,让人困惑的是,公司在2019年财务指标比较优秀的情况下,扣非净利润也并不算差,为何要处心积虑的增加这么多利润?

2019年的净利润和历年净利润相比,格外的不正常。

大股东资金链面临崩溃

笔者认为,公司千方百计修饰利润,甚至修订会计政策来增加利润的原因,和大股东有关。尤其是分红和股权质押,透露出了大股东存在的问题。

2020年4月,公司公告进行分红,预计派发现金股利7742万元。经过各项调整后,2019年账面净利润2.43亿元,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大约32%,这是看起来很正常的比例。

但是,如果不在会计政策和非经常性损益方面做文章,公司如果按照同等金额派发现金股利,那么其占净利润的比例就超过60%以上,非常不合理。

努力高额分红的目的又是为什么?是为了回报广大中小投资者,还是反哺大股东?

从持股比例来看,公司第一大股东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半导体”)持股比例25.32%,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子”)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这部分现金分红,起码有四分之一进了中国电子的腰包。

虽然比例不是很高,但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股东的燃眉之急。

那么大股东遇到什么麻烦了?

Wind显示,作为中国电子全资子公司的华大半导体还将所持有的33.50%上海贝岭的股权进行了质押。

上海贝岭不是中国电子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经营比较好的子公司还有深科技(000021.SZ)。Wind显示,中国电子同样也对所持有的深科技31.03%的股权进行了质押。

通常来说,这样比例的风险并不算太高,但是这是其第一次股权质押,况且,大股东是一家央企。

除了股权质押,还有减持。6月30日深科技临时公告显示,第一大股东中国电子减持了6368.11万股,比例为4.33%。大股东持股比例从43.51%变为39.18%,虽然这次减持不会改变大股东的实际地位,但减持比例并不算低。

央企进行股权质押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像两桶油之类的央企,就算在市场形势极差的情况下,亏得一塌糊涂时,也不会股权质押。

什么情况下,央企会股权质押?

这就要从大股东近期的业绩情况来说了。中国电子控股14家上市公司,但集团并未整体上市,所以按常理很难看到它的报表。但中国电子发行了债券,根据发债规则,该集团公司披露了近期财报。财报让人大跌眼镜,几乎和当年三安集团发债暴雷如出一辙。

2019年,中国电子巨亏30亿元。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长短期借款接近1000亿元,资金周转极为困难。利润表显示,2019年利息支出超过51亿元……

中国电子的财报数据让我们豁然开朗,正是大股东经营困难,资金捉襟见肘,才不得不让旗下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修饰利润,甚至通过蹭概念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并在高位减持套现。

从长远看,大股东的财务状况堪忧,终将会影响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有利于大股东的各种行为发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猜你喜欢
投资性公允计量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
中国计量出版社图书目录
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及后续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