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

2020-08-04 07:19魏嘉蕾郭将
中国市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态文明经济增长

魏嘉蕾 郭将

[摘要]在全世界对经济增长无限渴望的背景下,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经济增长已经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其中垃圾处理问题近年来显现得尤为严峻。这不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最终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中国如果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当然,制度和意识上的改变也是其应有之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垃圾分类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1.

1 引言

經济增长反映了一段时间里,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因此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参考。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偏爱有其深刻的逻辑。而经济增长并不仅仅创造了财富的增加,同时还开拓着人类的文明。因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给与人类文明不同的内容填充。人类文明的有序发展,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为有意义的方向指南。相互影响,相互成就。

但是,两者并不一定可以保持绝对的协调。从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已经可以看出,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的冲突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努力确立一个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社会。[1]世界经济的增长已经为人类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人类生活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 其中垃圾排放和处理的问题开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世界各国都在共同关注如何通过高效的垃圾分类来实现“物尽其用”和“变废为宝”。[2]这些做法既节省不正当处理垃圾的经济成本,又能改善被垃圾围城污染的环境,提升了人类生活质量,为人类发展经济和文明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许多国家已经着手制定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体系,如邻国日本,因措施得当管理到位加之日本公民从小受到处理垃圾的教育,已有了一套非常成熟且高效的垃圾分类系统,很大程度地保护环境不受垃圾的污染,节约了环境资源的开采与使用。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垃圾分类相形见绌。尤其是当中国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让中国的生态环境着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3]虽然垃圾分类试点迄今已推行了14年,做了屡次的尝试却还尚没有实效。即使是推行了强制垃圾分类的上海,纵然人们十分接受垃圾分类的环保概念,过于不人性化的分类标准等各种原因也是效率低下、分类混乱,降低了处理过程的目的性与“垃圾分类”的意义。

由此,如何改善在中国施行的垃圾分类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内研究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减少垃圾的排放;二是如何改善国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三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  垃圾问题和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消费者物质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工业衍生品的大量产生,各类垃圾作为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产量也不可避免地大幅激增,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已然成为全球一大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面对因为人类生产力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成倍涌现的垃圾,随意丢弃、堆积的垃圾首先是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未经过处理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会渗入水土,挥发到空气中,影响生物与生态的健康,由此更加影响到了人类自身的健康。

中国的环境保护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无论对于环境的利用,还是增长副产品的出现,都已超过生态系统再生与自净的上限,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干旱与洪涝灾害等,威胁着中国经济的平衡与稳定,更威胁着普通公民每日的饮食起居的健康。[4]在中国十大环境问题之中,垃圾分类问题一直位前三位。

而当下随着国人生活水准提升迅猛与依靠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新产业繁荣,更是有日益突出的势头,使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不容小觑。中国每年垃圾制造量巨大,大、中城市共生产垃圾1.8亿吨,累计城市垃圾堆存量已达到 66 亿吨。县城共生产生活垃圾8000万吨,农村生活垃圾2.8亿吨,建筑垃圾5亿吨,全国垃圾年产量更是高达10亿吨。[5]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我国668座城市,2/3被垃圾环带包围,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6]

在中国垃圾没有正确分类的情况下,有毒物质更可能成倍增加。处理不当垃圾中的有毒物能够直接对人体造成重则致命的伤害。在人类可见的未来,假设人类都因一时方便而随意处理如此大量的垃圾,以现在垃圾增长的势态,人类会天天从呼吸的空气,饱腹的饮食中摄入塑料、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等导致各类疾病。在正常生理活动都勉强进行维持的基础上,人类难以将其上千年积累下的文明与财富继续发展。

3   垃圾问题原因分析

人类如果不重视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增长的是垃圾的快速增长。应该说,垃圾的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是一种对原料的低效率使用,这本身是对资源的浪费。在巨量垃圾已经产生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垃圾处理方法是需要大笔资金作为基础的。以垃圾焚烧厂为例,虽然在垃圾处理的技术上十分先进高效,但是建造一座处理厂的价格十分高昂。而巨量垃圾的出现,其实可以首先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得到解释。

3.1  经济增长盲目

目前中国各类垃圾的爆炸性涌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归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强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报告更是指出中国年度生产总值增长了率与GDP增长率均表现十分有力。其中工业化进程发展愈来愈快,占GDP比重不断升高;而在工业结构内钢材、水泥、有色金属、铝合金这些重工业部门的比重提高在加快。虽然过程中国家拥有了可观的财富,却也不得不面对巨量的垃圾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各类工业废料,建筑废料等。垃圾处理制度的建立和技术的发展赶不上如此爆炸性的生产速度而堆积如山,成为一个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乃至经济的持续发展都不可小觑的威胁。

3.2  技术创新不足

一直以来,我们都过度强调了生产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而对于垃圾处理上的技术缺乏思考。而在产品创造的过程中,我们又过度强调了产品数量本身的增长,忽视了其副产品的出现,尤其是过程中垃圾废料的出现。国内目前的垃圾处理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因为处理技术的限制,垃圾重复使用效率低,导致了大量还可以被重复使用的垃圾成为没有价值,需要处理的废弃物。如此一来,垃圾处理的人物艰巨。虽然过程中也进行了某些垃圾的填埋和焚烧处理,但是还有更多垃圾无从处理只得随处堆放。所以,试图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3.3  相关制度欠缺

与垃圾数量过快增长相对应的是现有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既没有规范各类垃圾的排放,也没有对排放进行最好的安置。各种垃圾分类的努力最后又会在最终处理阶段混乱的堆积在一起。这种“先分后混”现象频出,导致“垃圾围城”在国内泛滥。[7]所以,制度建设在这个问题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制度。国内大部分垃圾没有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一标准分类投放,而是采取混合投放。除了上海以及个别重点城市近期开始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国内其他城市即使有分类这一规章制度的存在,也均没有明确的惩罚的机制,导致国民并未对正确的垃圾投放给予重视。垃圾处理的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的奖罚机制,垃圾随地乱丢,混合投放等现象的发生变得很自然。

3.4  国民意识薄弱

民众对于垃圾的正确处理意识较为薄弱,在行为上没能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也导致了垃圾产量增多,处理难度增大,处理效率低下。 “垃圾分类”仅仅是在上海开始推行强行分类之后才被国民所熟知,在此之前,国民对垃圾的分类知之甚少。南京市 565 位居民的调查问卷显示, 42.3%的居民无法辨识不同颜色垃圾桶应投放的垃圾类型,能够正确辨识 4 种的仅 1.4%。[8]

4  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

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垃圾,从而影响到了环境的保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在当前阶段应该放缓。经济增长并不和环境保护截然对立。在事实上,经济增长完全可以和环境保护协调进行,我们完全可以在经济增长的时候,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长期和持续的增长。换言之,不能单纯的把经济利益放在未来发展的目标中。我们确实可以同时兼顾环境的保护。事实上,环境保护并不必然抑制经济增长,因为治理环境的过程中会创造很多新的就业机会,甚至推动经济的增长。当务之急,我们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有所考虑。

4.1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技術进步是面对垃圾问题处理中最重要的举措。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解决垃圾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减少垃圾的出现。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垃圾的排放,更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就需要技术的支持。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关系到了垃圾的产生,同时还影响到了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二,提高垃圾处理的技术。客观地说,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一切所谓垃圾,表现为它的不可利用。但是,这种不可利用也是在当前科技认定下的不可利用。比如石油,两百年前就是粘稠的,容易引燃的让人类避之不及的可怕的垃圾。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重新认定了这种无用的粘稠液体的价值,并为之每年付出巨额的资金购买和使用。现今的石油和之前的石油是没有区别的,关键是,我们拥有的技术发生了变化。所以,垃圾的处理,首先是有技术懂得变废为宝。其次,如何妥善处理目前技术水平下确实无法利用的垃圾废物,也需要有技术支持,这样才能做出最为合理的安排。

4.2  加快完善相关制度

垃圾排放的相关规章制度应该尽快得到完善和确立。[9]因为国内目前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规定与奖罚制度尚不够明确,还不能做到有力的治理和管理。完整的规章制度可以有力的约束工业生产不合理的垃圾排放行为。工业企业应该按制度被要求减少垃圾排放量,源头性地控制过量垃圾的产生。同时,严格监督违规倾倒,堆放,焚烧混合垃圾的行为,并且给予罚款与政治记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杜绝此类不负责任的垃圾随意处理情况,减轻土壤和水体可能因此造成的污染。

4.3  努力提升国民意识

与规章制度的执行同样重要的是提高国民对垃圾处理意识的提高。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民众对于垃圾处理了解甚少,许多人连垃圾基本分类都不知晓。因此,普及多样化的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促进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分类困难的关键。这一问题上,政府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对生活用品的宣传应做到更加细致、亲民,对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方法也应该有详细的宣传。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各个行业自上而下的配合。甚至在商品外包装上印上使用完毕后正确的分类,以及正确的处理步骤。[9]垃圾分类教育也应尽早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习各式垃圾的正确投放,训练分类的意识,从而耳濡目染影响到全家人的分类行为。

5  结语与展望

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增长,消耗大量资源满足人类发展的条件下,各类环境问题相继而出,愈发严重,不仅从方方面面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更会在可见的未来反而抑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是人类文明的延续。

在众多环境问题中,为了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而出现大量的工业垃圾,普遍消费水平与能力的提升下产生的生活垃圾成倍的激增。没有进行正确处理的垃圾不仅仅会会产生大量塑料微粒、重金属等等干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有毒化学物质,生产和丢弃的垃圾所生产的化学物质会还会进入入土地以及水源,使人类付出随意处理垃圾的健康代价。不仅如此,低效率的原料利用率也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鉴于此,世界各国都在为“物尽其用”与“变废为宝”设计高效的垃圾分类规章制度,已经有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环保意识的普及与有效的垃圾分类,证明了与成熟的生态问题解决体系是可以被做到的。

回到中国的实际。中国因为长期较为粗放的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量消费资源,并创造了巨量的垃圾。与垃圾相关的技术也有欠缺,不仅因为不能正确分类产生了环境污染,也因为工业技术落后无法最大化的利用资源,造成了浪费。这一状况反映了中国相关规则制度没有对垃圾分类与相关事宜进行严格规定与管理,纵容了上述情况的普遍发生。当然民众的的环保意识也跟不上,没能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与环保活动,导致了垃圾产量更加巨大,处理难度也因此有所提高。

面对着包括垃圾处理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接连不断地涌现,且其严重性有增无减,环境与其资源的保护在21世纪及以后会变得更为重要。如果不改变我们对环境资源的盲目开采、使用与浪费,仅仅注重于一时的工业与经济飞速发展,那么在人类可见的未来中,我们将面对的远远不仅是人体健康的损伤,环境资源的枯竭可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到那时,人类基本的生存都将会受到挑战。因此,重视垃圾处理,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经济增长,这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问题。尊重这一切并耐心的解决这一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勤,曾元,江琴.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2).

[2]张春燕.关于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2)[EB/OL].(2011-08-30).http://www.cn-hw.net/html/baike/201108/29295_2.html.

[3]成金华,李悦,陈军.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趋同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5).

[4]吴舜泽,黄德生,刘智超,等.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40年演变[J].环境保护,2018(20).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EB/OL].(2007-12-01).[2011-11-06].https://wenku.baidu.com/view/2c9e627b5acfa1c7aa00ccd1.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7 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J].环境保护,2018,46(3).

[7]彭韵,李蕾,彭緒亚,等.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发展历程?障碍及对策[J].中国环境科学,2018(10).

[8]陈子,赵静,马国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3).

[9]吕维霞,杜娟.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作者简介] 魏嘉蕾(2001—),女,上海人,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生态文明经济增长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