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田间防控研究

2020-08-04 07:23陈邦清王黎明易尚源彭刚志杨世文
绿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黑斑病病原菌核桃

陈邦清 王黎明 易尚源 彭刚志 杨世文

摘要:通过开展田间不同防控措施下核桃黑斑病病害侵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黑斑病的病原菌不是单一的细菌性黄单胞杆菌,而是由细菌和真菌组成的多病源的混合病菌。提出了杀菌剂单一使用对黑斑病的防控作用有限,防病时可附带杀虫措施,有利于降低病害侵染程度。

关键词: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防控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3-0116-02

1 引言

核桃是重要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黑斑病是优质核桃生产的大敌,减少其危害对于核桃保果丰产尤其重要。宜昌地区核桃总面积约46666.7hm2,核桃黑斑病危害是造成宜昌核桃落果和低产的主要病害。王松、徐或、孙阳等研究表明黑斑病的病原菌为原核生物界细菌门黄单抱杆菌属的核桃黄极毛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 Pv.Juglandis Pierce Dye)所致[1~3],张建、刘霞研究表明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ari-aalternata)所致[4,5],但在田间生产中,对黄单胞杆菌、链格抱菌有主杀灭作用的杀菌剂存在防控效果不佳的现象。在宜昌核桃栽培管理过程中,开展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田间防控试验研究,以期为核桃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和建议。

2 材料与方法

在兴山县黄粮镇界牌垭村梨花嘴核桃园开展田间药物防治试验,选择市场常见的对黄单胞杆菌、链格抱菌有主杀作用的杀菌剂对核桃树采取单一喷雾防控措施,具体包括多菌灵(50%粉剂)、可杀得3000(氢氧化铜61.4%干悬浮剂)、农用链霉素(有效成分72%)、氟硅唑乳油(有效成分含量400g/L);同时对每一种杀菌剂类型设置杀菌剂和毒死蜱水剂(有效含量≥15%)混合组合对核桃树进行喷雾;另外设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防措施(表1)。按药品种类每个组合类型设置5个重复,即试验核桃树5株,共45株作为试验对象。2018年3月22日进行喷雾,然后以叶片为观察测算对象每10天观察记录黑斑病害侵染情况一次,连续观察3次,比较黑斑病害侵染率平均值。每株随机抽取100片叶作为检测对象,以单叶有3个黑斑点或1个0.25cm2面积为计算起点,单株黑斑病侵染率为病害叶片数占100叶片数的百分比值,黑斑病害侵染率平均值为同组5株核桃树的黑斑病侵染率(简称病害侵染率,下同)的算术平均值(保留1位小数)。

3 结果与分析

不同措施防治黑斑病病害侵染率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看出,单一药物防控措施中,在4月上旬,使用氟硅唑后以39.5%的病害侵染率,低于农用链霉素(43.8%)、多菌灵(59.7%)和可杀得3000(55.3%),预防效果优于其它杀菌剂,其次是农用链霉素、可殺得3000,多菌灵。在4月中下旬,也呈现此规律。对每种杀菌剂而言,4月中下旬的病害侵染率相对于4月上旬均呈上升趋势,但从上升幅度来看,使用氟硅唑和农用链霉素的核桃叶片病害侵染率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可杀得3000和多菌灵,表明前面两种杀菌剂抑制黑斑病的效果优于后面两种。

从表2中使用单一药物防控和混合药物防控后的病害侵染率情况来比较,可以看出混合药物防控的病害侵染率均低于单一药物防控,说明混合药物防控的防治效果优于单一药物防控。使用混合药物防控后在4月上旬病害侵染率较低,在4月中旬和下旬则表现呈回升趋势,与时间推延成正相关。表明杀菌剂单一使用时对于防控黑斑病的作用有限。

4 结论与讨论

比较各杀菌剂农药主杀菌类,对细菌和真菌都起杀灭作用的杀菌剂(农用链霉素、氟硅唑)对防控黑斑病的效果更好,由此推断黑斑病的病原菌并不是单一的细菌性黄单胞杆菌,还有其它细菌和真菌组成,属于多病源的混合病菌。这与才旺计美等人研究检测结果结论相同[6]。

就单一药物防控跟混合药物防控的杀菌效果而言,杀菌剂单一使用对于防控黑斑病作用有限,在防控黑斑病时附带杀虫措施,有利于降低病害侵染程度。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几种常见主杀细菌、真菌的杀菌剂对核桃黑斑病病害侵染情况的抑制作用,得出黑斑病的病原菌属于多病源混合病菌的结论。因条件所限,没有对混合病原菌的组成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松.毕节市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现代园艺,2012(22):166~167.

[2]徐或.成县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甘肃农业,2006(11):376.

[3]孙阳.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田间药效试验[J].北方果树,2016(3):18~19.

[4]张建.山东省济宁地区核桃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及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6).

[5]刘霞,杨克强,姜兴印,等.危害核桃的链格抱(Alternaria alter-nata)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J].农药,2013,52(1):67~70,77.

[6]才旺计美,索朗拉姆.西藏林芝地区核桃病害鉴定报告[J].西藏农业科技,2007(2):9~10.

收稿日期:2019-12-26

作者简介:陈邦清(1969-),男,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王黎明(197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核桃栽培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黑斑病病原菌核桃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多黏类芽孢杆菌HT16对梨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