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母山景区林相改造探讨

2020-08-04 07:23周建新
绿色科技 2020年3期

摘要:介绍了雨母山景区的基本情况和林相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为了满足市民休闲、观光、旅游的需要,对景区林相进行提质改造很有必要,原则、树种选择、改造方法等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雨母山林相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雨母山;林相改造;森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3-0127-03

1 引言

雨母山景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地处衡阳市西南城郊,距市中心12km,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风景秀丽,自然人文景点颇多。景区总面积2000hm2,核心面积482hm2,核心森林面积428hm2,森林覆盖率78%,是衡阳市民就近休闲、游乐、观光最佳场所,被誉为衡阳“后花园”,城市“绿肺”,“天然氧吧”。为了提高森林景观品质,对景区森林植被开展了调查与分析,就景区林相改造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2 雨母山景区概况

雨母山镇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1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人,总面积38.5km2。景区地理座标东经112°40′,北纬26°75′,属衡阳盆地南端边缘部,系南岳山脉之延伸,由海拔510m石牛峰,海拔238m美女峰等大小16座山峰,4座湖泊水库构成的自然生态圈。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夏秋多干旱,冬季严寒期短。年平均气候17.9℃,年降雨量1339mm,年日照数1663.5h。成土母岩有紫色砂页岩和红色粘土两大类,以四纪红壤和紫色沙土为主。

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长期人类频繁活动,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演变成天然次生植被与人工植被。景区植物有53科246种,以杉、松、樟、擦、枫、苦储、栋类为主要乔木树种;灌木主要有油茶、桔、杜鹃、继木、金樱子、狗骨等。现有森林植被分布有:①原镇、村林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片区;②雁雨寺庙周围香樟林片区;③七里杜鹃、白花继木灌木林区;④七里楠竹林区;⑤雅士林植物休博园,百万花海花卉园;⑥临江、幸福花木基地、果木基地。

3 林相现状及分析

雨母山核心景区由1个镇林场,6个村林场及周边23个村民小组山林划定组成。20世纪70年代大力发展杉木、马尾松用材林,80、90年代采伐更新后,又人工种植杉、马尾松、国外松,形成了大片针叶林。现核心景区482hm2,其中水域54hm2,林地面积428.6hm2。林地面积中,有林地314hm2、灌木林46.8hm2、疏林地18hm2、未成林造林地5.9hm2、竹林42m2

3.1 森林结构不合理

有林地中,针叶林179hm2占57%;阔叶林65.9hm2占21%;针阔混交林69hm2占22%。针叶林所占比重大,阔叶林少,混交林少,林相结构简单,生态功能脆弱,观赏价值低。针叶林油脂多,林下卫生状况差,极易发生病虫害和森林火灾。

3.2 树种结构单一

有林地中,杉树90.4hm2占29%;马尾松59.7hm2占19%;国外松63.5hm2占20%;阔叶林100.5hm2占32%。杉、松占的比重大,杉树、松树生长速度快,是优质用材树种。但作为生态风景林,要求林相结构以复层林为主,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多姿。而当前此类林分树种结构单一,观赏性不强,难以满足旅游需求。

3.3 林分植株密度大,大径阶树木少

雨母山景区自2001年行政区划,由衡南县划归蒸湘区管辖以来,注重森林保护,近10年来未进行各种采伐,林分植株过密。以杉木林为例,大小树木3000株/hm2以上,现杉木林平均胸径在8~10cm,其它针叶林、阔叶树大径阶树木也少。有关研究表明:根据风景林生态與美学理论,杉木作为风景游憩林培育合理密度应控制795株/hm2为宜,郁闭度0.8,第一枝下高5m,胸径23cm最佳。混交林、阔叶林控制在495~690株/hm2,枝下高为树高1/3~1/2为优,郁闭度控制在0.6~0.7,以培育大径阶林木为佳。显然现有林分,多年来未抚育间伐,植株密度大,林下枯枝落叶多,卫生状况差,影响了林分景观美景度。

3.4 松材线虫病为害严重

从2014年开始,景区松树已染上松材线虫病,为了防止病害蔓延成灾,给景区松树林以毁灭性打击。近几年当地政府,上级林业部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清除大小病株2000余株。尽管松树观赏性不高,但要保留物

收稿日期:2019-12-12

作者简介:周建新(196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植物栽培及农林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种多样性,对大径阶松树要强化抢救,予以保护。

综上所述,雨母山现有森林植被,树种单一,林相单调,季相变化不明显,观赏性不强,生态功能脆弱,极易发生灾害,所以实施林相改造势在必行。

4 林相改造思路、原则、布局

4.1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从雨母实情出发,要以绿色、多样、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注重生态平衡,突出城市森林特色,调整林分结构,优化景观林相。在保护好现有森林物种群落的基础上,逐步淘汰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抽针补阔,增加林分的多样性。适当营造人工景观林,实现人工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处,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群落,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构建生态价值和美学效果俱佳的生态风景林。

4.2 坚持有序推进,逐步实施

在全面规划设计基础上,分地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林相改造。防止因林相改造造成森林资源的恶性破坏。先完成纯针叶林改造,重点完成主要人文、自然景点旁林相提质改造。用5~10年时间,通过改、补、封等技术措施,完成整个景区林相改造任务。

4.3 注重整体布局,划定林种区域

植物景观规划,可劃定以下片区。

(1)风景林区。重点分布在主要游览路线两侧、雁雨寺、帝喾寺、飞来石、美女峰等重要景点周围,参照自然群落模式进行改造,增加阔叶树、色叶树、花灌木,充分展示雨母山自然特色。

(2)生态保护林区。将针叶用材林改造成生态保护林,以封山育林为主,适当通过择伐、间伐,补进阔叶树种。

(3)植被自然恢复林区。将海拔较高,坡度大,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划为自然恢复区,重点打造七里杜鹃谷、白花继木林,以保护和自然演替为主,控制人类活动干扰,维护景观自然与原生状态。

(4)经济林景观区。结合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营造经济林,主要是油茶林、板栗林、杨梅林,重点打造临江村桃花园景区,实现赏花、品果、游乐一体化。

(5)植物休博园区。以座落在幸福村雅士林植物休博园、红豆杉园,七里山村百万花海为基础,建立植物科普休博园。

5 林相改造的方法

5.1 林木采伐方式

通过抚育间伐、择伐、渐伐相结合的手段,以抚育间伐为主,去密留壮,培育大树,抽针补阔,增加阔叶树、色叶树。采用皆伐或择伐,渐伐改造人工松杉林,块状皆伐宜小不宜大。对林分密度过大,进行抚育间伐,坚持“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合理控制植株密度与林分郁闭度,确保林木有合理生长空间。卫生伐要及时清除林中病虫株、枯立木、倒伏木,及时补植阔叶树种。毛竹林要及时垦复,培育壮株。

5.2 改造方法

对针叶林要因地因林,采取点改、带改、片改相结合的方法,以点改带改为主。点改主要用于复杂地形补植补栽;带改宽3~4m,带与带之间间隔2~3m;块改面积不要太大;不宜实行全垦整地,全面推倒重来的造林方法。加强对道路沿线裸露山体边坡绿化,先清理硕石,然后覆土种植草坪、攀岩植物。对疏林地补进常绿阔叶树种,实施封山育林,促使其尽快成林。

6 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栽植

6.1 选择原则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栽外来树种。要根据树木的干形、冠状、叶色、花色、果的特征,筛选欣赏价值高的树木品种,增加阔叶林、色叶树,使雨母山森林形成四季常青,春花浪漫,夏荫凉爽,秋叶多彩,富有季相变化和诗情画意的高品质的森林美景。

6.2 树种选择

对针叶林实行间伐,去除老、病、弱、密,留存生长健壮的阔叶树和针叶林,再栽植枫香、红枫、樟树、山杜英、木荷、乌柏等。

在红旗湖库区等水域旁,栽植柳树、枫杨、水杉、池杉、夹竹桃等。

在进山公路两旁,主要景点周围栽植香樟、桂花、栾树、无患子、合欢、广玉兰、银杏、杜英、木荷、擦树、鹅掌揪、红豆杉等乔木树种;紫薇、红叶李、碧桃、木芙蓉、红叶石楠、黄枝槐等灌木树种,以及竹类、花草,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林相景观。

在植物休博园、花卉园内,除已栽品种培育好外,要增加新品种,丰富植物种类,使之休闲与科普博览兼备。

在灌木林地内,由于该地段坡度大,土层薄,目的赏花灌木杜鹃花应以保护为主。对纯白花继木灌木林地,补种杜鹃;对生于灌丛中优势阔叶树,主要散生于林中苦储、栋类树种的树萖周围可适当割灌,促使其培育成优势观赏树木。

6.3 栽种模式

主要采用混交模式。根据不同地形,不同林分需要,可灵活采用点状混交,株间混交,带状混交,片状混交模式。

6.4 栽植技术

对帝喾广场、进山广场等重点地段,要按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苗木选择要姿态丰满,生长旺盛,就近调运。大苗带土球移栽,要栽正、根舒、压实,及时浇足定根水。栽后打支撑,输树液,加强管护确保成活。对地形稍偏,人工浇水不便地段,不宜采用带土球大苗移栽,要按一般山地工程造林技术要求,来选择苗木规格并注意造林季节与天气的选择。严格按造林程序操作,确保改一片,成活一片。

7 保障措施

雨母山林相改造任务艰巨,切忌急功近利。一是要坚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按规划设计,逐步实施,防止改造一哄而上,造成森林资源破坏。二是抓紧林相改造立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入财政投入。同时规划完成防火隔离带,林间步行游道建设。三是要因地制宜,搞好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分年度实施,力争5~10年内完成林相改造任务。四是要加强领导,成立林相改造领导小组,技术监督指导小组,严格林木采伐审批程序,防止乱砍滥伐。加强林相改造工程监督与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真正将雨母山森林打造成四季常青,季相多姿,景色多彩,生态功能强大,观赏性极高的森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张乃华.千岛湖林相现状与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203~208.

[2]万丽春.论苏仙岭风景区林相改造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9(29)6:14~18.

[3]汪泽明、熊四明.西山风景区林相改造思路探讨[J].绿色科技,2014(8):101~102.

[4]梅光义.基于SBE法的杉木风景游憩林的评价及经营技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8):34~38.

[5]屈艳琼.南岭植物园杉木低效林林相改造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6(6).

[6]黎建力.西樵山林相改造成效研究[J].广东林勘设计,2005(3):21~24.

[7]何才生.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5(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