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台·成长·赋能:一所优质学校的管理秘诀

2020-08-04 09:29李陈荣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校长师生学校

李陈荣

◎成长:从班主任到校长◎

21世纪初开始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大都听说过、读过《班主任兵法》这本班级管理“秘籍”。《班主任兵法》一书的作者就是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万玮老师。当时的我们,初任班主任,正愁着如何管好那乌泱泱坐满了教室的六十来个学生,万老师的这本“兵法”就像一本实践案例教程,引领我们如何一步步做好常规、处理好各式突发状况,进而慢慢地进入正轨,管理好自己的班级。现在回想起来,书中的一些案例及管理学生的妙招仍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随着教育经验的丰富,我已不再以“兵法”制服学生而洋洋自得,更多的是以“理解”的理念和姿态跟学生一起成长。但我内心中一直保有着对万老师的敬意和感谢,感谢他的这本书,让一个青年教师站稳了讲台,树立了从教的自信,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德育管理者。

此后的十多年,万玮老师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成长为学校的副校长,再到2013年在老校长退休时接任了校长的职务。在成为一所与世界接轨的优质民办学校校长的六年中,万玮校长经历了“掌握事实”“形成观点”“思考方法”的三个认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找到着力点”,有序“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将平和双语的发展推向更高处,让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社会认可、家长称赞的一所学校”。

我不禁想:万玮校长的治校秘诀是什么。其实,答案就藏在《学校管理的本质》一书里。

◎搭台是前提,成长是目标,赋能是手段◎

《学校管理的本质》这本书,是万玮六年校长工作经历中对于“教育及学校管理”的思考总结。我们深知,做校长难,做名校的校长更难。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好一所名校呢?在这本书素雅的封面上,鲜明地表达了他对新时代学校科学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搭台、是成长、是赋能。搭台、成长、赋能意味着什么?本书的作者在自序中采用了类似新闻体倒金字塔结构的叙述方法,开宗明义地指出:

——好的学校管理是搭台。学校是一个平台,师生在这个平台上共同成长。

——好的学校是成长。成长的本质是学习……我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共融、共创、共生,所有的管理应指向于这一目标。

——好的学校管理是赋能……好的学校管理会让每一位教职工有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来自自我价值的实现,即便是最平凡的岗位,也能与时代的使命和人生的意义连接。

简而言之,学校管理中的搭台、成长、赋能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三者的关系来看,搭台是前提,成长是目标,赋能是手段;从教育环境的组成因素来看,学校管理要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搭台——提供成长的平台和舞台、赋能——拥有工作的幸福感和使命感,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在学校科学的管理上共生共长。

◎“向内求”:探寻优质学校管理的变革之道◎

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其背后所反映的就是学校校长的领导力,也就是校长“领导一个团队面对未知的能力”。这里面指向两个层面,一个就是领导能力,就是学校里的师生员工对你的理念做法的认同,“愿意被你领导”;另一个就是学校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社会地位,学校也已经建构了比较稳定的学校文化,作为校领导,尤其是新上任的校长要做什么样的改革,把“愿意被你领导”的师生“往哪里带”的问题。对于校长而言,这是其眼光、格局、见识的现实考验;对于学校而言,这是在新的掌舵者指引下,在教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选择。基于学校发展做出正确选择,就会符合李善友教授的“二次曲线”理论,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再创新的高峰;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在学校继续以惯性高速前行后,被无形的阻力影响,渐行渐缓,最终落后于时代。

那么,优秀的校长在推进学校变革的过程中,该如何思考才不会让学校的建设走弯路乃至停滞、落后呢?万玮认为,校长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所在学校的建设究竟以什么为中心?不同的理念,最终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作为一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民办学校的掌舵人,他当然可以像一些“务实”的校长那样打着以课程为中心的名头,内心里根深蒂固地想着以生源为中心的念头。显然,万玮并不愿意去做这徒有其表的改革。尤其是在学校改革的起始阶段,更加需要决策者经过慎重思考后再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古人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让我想起了北京十一学校总校长李希贵关于《撬动关键驱动点  提高管理杠杆率》的报告,他指出:学校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扣好第一粒扣子,确保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好”。做事情的出发点对于最终结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的经验可以更好地关照、指引自己规避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此,他较为系统地梳理了美国百年来的课程流派的历史演变,通过对传统教学论、学科中心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标准化运动等理论的研究后发现:学校建设会受到不同的社会现实背景和心理学理论的支配,“学校建设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人之所长,未必是自己的发展方向;他人现在的学校建设的高层次,也未必是自己的理想目标。

那么,学校建设如何才能方向正确、效益显著呢?万玮也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到校访问的U型理论的创立者、麻省理工学院奥托博士点醒了他:“一项干预措施的成败取决于被干预者的内在状态。”对于学校而言,“被干预者的内在状态”就是指学校的文化环境和学校内师生的学习、工作的心理状态。他通过梳理工作思路,从方法论的角度提炼出了三个工具:“矛盾论”“时空观”“动力学”。一方面他积极推进学校的“物质”变革,让学校弥漫浓郁的课程氛围:调整和改革语、数、英、艺术、体育等课程,改造教室、地下室、餐厅,提升改造内外网和微信平台,调整各学段的考试评价。以上“空间学习化”的改造,涉及学校的“物理设施、学习资源、技术环境、情感支撑和文化环境等维度”的功能再构,将学校的课程理念转化成为可见、可感的空间课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赋能。另一方面,他确定了“以文化为中心推进学校工作建设”的管理思路:通过成立学校文化交流中心,推进“平和教育”公众号的建设和推广,“做故事墙”来传承学校精神;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开发教师课程助力教师能力提升;在学校基本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推动管理去行政化,变“控制”为“激励和服务”,大大地激发了学校师生的积极性和潜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学校师生身上的潜能得到了有效激发,感受到了工作和学习的价值和魅力,感受到了自我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此,我看到了一所有责任感的学校的发展路径:在经过综合考量之后,在学校内部进行良性变革,建构起了具有“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特色的“课程坐标”,不断为师生赋能,激发师生的使命感,产生强大的行动内驱力。人一旦动起来,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了。

万玮认为,全球化、中产化、信息化正在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格局并使教育加速变化。新冠疫情期间,各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实行了在线教学的教学方式,用实战的方式检验了新时代教师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能力。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曾经在演讲中分享到的15种未来学校变革的可能性中,“教师的来源和角色多样化”,“学习机构一体化,学校主体机构与网络教育将彻底打通”,“网络学习变得更加重要”等已部分或者全部实现。我们不禁感叹,未来不再遥远。

◎期待美好的明天◎

社会即学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也在为每一所学校搭建平台,成功的机会会惠顾每一个做好准备的学校管理者。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像万玮一样富有智慧的校长,基于“被干预者的内在状态”扎实、科学、深入推进学校课程变革,建设出更多的富有特色的优质学校。

猜你喜欢
校长师生学校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论校长的修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