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媒体人的坚守

2020-08-05 09:23法治日报吴晓锋
法人 2020年8期
关键词:商法商事民商法

◎ 文 《法治日报》记者 吴晓锋

2005 年,我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博士毕业,进入法治日报社,开始了我的法制记者生涯。我自诩既是一名法律人,也是一名媒体人。

法治日报是中央政法委的机关报,是党在民主法治领域的“喉舌”,是中国最权威的法制专业媒体。能够成为法治日报记者,对于一名法科生来讲,是多么幸运与幸福的事情。昔日书本中出现的法律名家,还有实务界影响和决定某个重要案件走向的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律师,我都有机会与他们面对面,展开有态度的对话。在记者这个舞台上,我既传递着法治的温度与厚度,也为冤案与不公呼吁,并以自己的方式见证和记录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转眼间,我在报社已经工作15 年,《法治日报》也迎来了创刊40 周年。此时此刻,思绪万千。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写过的文,经历的痛和甜,很多很多,无法全景展开,一一道来,仅借《法人》杂志一角,追忆我在法治日报社与法律界携手奋进的往昔。

难忘的采访

2006 年初,我结束了江苏记者站的锻炼后,进入《公司法务》专刊部。我曾经与法院商事审判口“并肩作战”,共同策划了许多独家深度报道,及时宣传、厘清、提示商事审判的一些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最高法当时的民二庭庭长宋晓明、副庭长张勇健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这是我们法院和法治媒体的共同使命。”这句话没有矫情,也不是大话,而是志同道合的共同理想。后来,最高法和各级法院经常提出,法院要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我们彼时的那份信任,不正是良性互动的典范吗?

英年早逝的“法治燃灯者”邹碧华,于2014 年突然离世,曾经引起全社会的共同缅怀。有关邹碧华的文字,大多数是他谈及司法体制改革,《要件审判九步法》,以及对律师的关怀等。其实,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民商事审判专家。

《致敬中国法律人》,吴晓峰著 资料图片

在邹碧华时任上海高院民二庭庭长的日子里,他的思维敏捷、积淀深厚,无论是引经据典,还是法条案例都能如数家珍,而且全是干货,绝不拖泥带水 ;他的语速和思维很快,总是神采奕奕,富有激情,而且这个激情会“传染”给对话者 ;他率直、真实,不模棱两可,在专业问题上像一个独立学者一样发声。我对邹碧华的采访,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与商法学界的缘分

我与商法学界的缘分更是由来已久,因为我在西南政法大学读的是商法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机会跟着导师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2003 年秋天,在成都举办的商法年会上,当那些书本中神一样的人物出现在我的身边时,他们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毫无架子。

在那届商法年会上,由于我拟定的博士论文题目与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的《21 世纪商法论坛》题目接近,王保树、朱慈韵、施天涛几位老师都亲切地邀请我去学习、收集资料,在此特别感谢。更幸运的是,我博士毕业答辩时,王保树老师又恰是我的答辩导师组组长。

进入法治日报后,我经常请教、咨询、采访王保树,他总是很有耐心地一一解答。

后来报社创刊《法治周末报》,该专刊变身为《法眼财经》,我担任了主编。那几年,我成为清华大学“21 世纪商法论坛”、北大、人大、法大、中央财大等各种民商法领域研讨会、商法学会年会的常客, 《法治日报》《法治周末报》也经常成为这些论坛、会议的合作主办方和支持媒体。可以这么说,当时的《公司法务》和《法眼财经》是商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看重并呵护的学术园地、精神家园。

我们曾经还在 《法眼财经》里推出过《民商审判》专栏,经典案例由各级法院民二庭、民一庭选送,法官自己撰写裁判理由,最后我再邀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来点评。 记得开栏第一篇,是最高法民二庭审判长王闯(现知识产权庭副庭长)亲自示范,作为“打版”推出。该专栏得到了法院、法官和民商法专家的热烈响应。原谅我不能一一列举主审法官和点评嘉宾的名字,在此向他们致谢致敬。后来,因为我的岗位变动,这个专栏停办了。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庆幸的是,还好当时如此珍惜。

法治媒体人的坚守

2009 年,我和我的硕士导师赵万一教授出版了合著《商事思维下的公司法实务研究》,里面有我在商事法治与商事审判领域的重要报道和文章,几乎涵盖了那一时期商法领域的所有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书中内容被民商法论文广泛援引,甚至还有个女孩,在书店买了那本书,然后翻着某一页,到她曾经工作过的公司维权,告诉他们这种情况法院是怎么判决的。更有意思的是,后来这个女孩也成了律师。

去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我出版了一本采访专辑《致敬中国法律人》献礼新中国70华诞。该书得到了江平先生的厚爱,90 岁高龄还亲自作序并题写书名;该书也得到了法治日报社的大力支持,社长邵炳芳欣然作序 。该书精选了对70 个法律名家大咖的采访报道,其中包括老一辈法学泰斗、法学“五校四院”掌门、长江学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大法官、大检察官、资深律师等。该书是一个缩影,是法治传媒与法律人良性互动、共同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缩影。

作为一个法治媒体人,我始终奋斗在一线,关注各领域法治新问题。这样的坚守,永远不会改变。祝愿中国法治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更名后的《法治日报》再续辉煌,与法治中国建设力同行、勇立潮头。

猜你喜欢
商法商事民商法
《民法典》施行背景下商法的发展研究
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 奋力谱写商事制度改革新篇章
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创新实践与现实意义
深圳创设商事主体除名制
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品质与中国梦的实现
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研究
探究商法的理论基础
关于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探讨
浅谈民商法的作用和功能
论留置权善意取得之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