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nomyoma of bilateral round ligament of uterus: Case report 双侧子宫圆韧带腺肌瘤1例

2020-08-06 09:20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肿物腹股沟异位

陈 宏

(潼南区人民医院超声科,重庆 402660)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双侧腹股沟肿块6年余”入院。6年前发现双侧腹股沟肿块,缓慢增长,月经期有疼痛感、平卧不消失,未经特殊治疗。查体:右侧腹股沟区触及约3.0 cm×2.0 cm×1.0 cm肿块,左侧腹股沟区触及约2.0 cm×2.0 cm×1.0 cm肿块,质韧,界限欠清,无滑动感,无搏动感,按压不能缩小或消失,瓦氏试验(-)。MRI:双侧腹股沟区异常信号结节,增强后呈进行性持续性强化,与子宫圆韧带关系密切,考虑良性肿瘤性病变,纤维血管瘤?(图1A)。超声:双侧腹股沟区烟斗状低回声,考虑子宫圆韧带病变,肌瘤可能性大(图1B、1C)。行子宫圆韧带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双侧子宫圆韧带呈囊管状扩张,右侧直径约1.5 cm、左侧约1.0 cm,均与腹腔相通;其右侧末端见直径约2.5 cm、左侧末端见直径约2.0 cm肿块,表面均不规则,质硬。大体病理:双侧子宫圆韧带末端实性肿物,质韧,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色;光镜下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伴平滑肌纤维增生。病理诊断:(双侧子宫圆韧带)腺肌瘤(图1D)。

图1 双侧子宫圆韧带腺肌瘤 A.MRI; B、C.CDFI; D.病理图(HE,×100)

讨论子宫圆韧带腺肌瘤罕见,为子宫内膜局限性侵入子宫圆韧带形成的良性病变,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慢性疼痛是主要症状。本病发病年龄与子宫肌腺病相仿,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以25~45岁多见,亦可见于绝经后接受激素补充治疗者。子宫内膜异位可波及盆腔所有组织和器官,以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等处最常见,也可发生于腹腔、胸腔及四肢等处,包括骨骼肌、外周神经、胸膜、肺和鼻腔;受月经周期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内部出血,刺激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在病理学上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其中可有新鲜和陈旧性出血,间质还可发生平滑肌化生,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区域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透声差。本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子宫圆韧带囊肿、血管瘤、腹股沟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高分化黏液腺癌等病变存在重叠,术前极易误诊。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肿物腹股沟异位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