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0-08-06 05:11吴念杨咏迪
技术与市场 2020年8期
关键词:省市建筑业方差

吴念,杨咏迪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3)

0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48 446亿元,同比增长5.7%。2017-2019年,建筑业对我国GDP贡献率分别为26.1%、26.4%、25.1%,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重要的东西轴线,覆盖了长江中下游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km2,占全国的21.4%,人口及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对我们较好地认识该区域建筑业发展现状,找出影响建筑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建筑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设计

影响建筑业竞争力的因素多且复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及发展现状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进而为提升区域建筑业发展竞争力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文章遵循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完备性、客观性、可行性、简明性原则,从发展规模、技术装备、运营能力、财务水平4个维度构建建筑业竞争力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2 评价模型

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需要采用多维度、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才能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因子分析法的主要原理是从多个变量中提取具有共性的公共因子,以每个公共因子代表一个变量组,通过选取少数几个能反映原有变量绝大部分信息的公共因子达到简化研究目的的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是对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多个指标向量进行降维,用较少的几个公共因子及其方差贡献值作为权重,构建竞争力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函数为:

其中,F综合为竞争力水平综合评价得分;ui是第i个公因子的权数,由其方差贡献值确定;Fi为第i个公共因子的得分;k为公因子的个数。

1.3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文中样本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18》及各地区统计局官方网站收集到的数据整理而成。根据样本选择原则,选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业具有代表性的15项指标数据。

2 实证研究

2.1 数据处理及适应性检验

为了克服不同变量指标间的差异性,使用SPSS17.0软件对15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源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判断是否适合开展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KMO检验值为0.730,大于0.6;Bartlett球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拒绝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2.2 提取公共因子

通过软件计算得出各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特征值大于1的有4个,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763%,信息损失较少,能体现原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量,因此提取前4个大于1的成分作为公共因子,分别表示为:F1、F2、F3、F4。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2.3 计算因子得分

通过5次迭代后得到旋转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根据成分矩阵建立各公共因子得分表达式如下:

表4 旋转前、后成分矩阵

F1=0.911X1+0.921X2+0.965X3+0.805X4+0.928X5-0.169X6-0.147X7+0.926X8+0.963X9+0.955X10+0.152X11-0.312X12+0.956X13-0.156X14+0.354X15

F2=-0.061X1-0.286X2-0.217X3+0.015X4-0.085X5+0.900X6+0.942X7-0.173X8-0.178X9-0.195X10+ 0.061X11+ 0.383X12-0.180X13+0.002 0X14-0.622X15

F3=-0.055X1-0.200X2+0.025X3+0.514X4-0.158X5+0.075X6-0.015X7+0.286X8+0.180X9-0.086X10+0.935 X11+0.538X12+0.103X13+0.057X14-0.378X15

F4=-0.060 0X1-0.032X2-0.008X3+0.051X-0.041X5+0.041X6-0.067X7+0.001X8+0.023X9+0.039X10+0.020X11-0.545X12+0.124X13+0.944X14+0.451X15

由计算公式可知,F1分别在企业数(X1)、从业人员数(X2)、总产值(X3)、总资产(X4)、自有施工机械设备年末总台数(X5)、合同总额(X8)、营业收入(X9)、近3年平均增加值(X10)、利税总额(X13)的系数较高,涉及发展规模、技术装备以及运营能力3个方面。因此,F1可命名为产业规模及运营能力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57.802%。

F2在技术装备率(X6)和动力装备率(X7)的系数较高。该因子主要反映技术装备。因此,F2可命名为产业技术装备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17.966%。

F3在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X11)和资产负债率(X12)上的系数较高,该因子主要反映营运能力。故F3可命名为产业成长发展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34%。

F4在产值利税率(X14)和资产利税率(X15)上的系数较高,该因子主要反映财务水平。故F4可命名为产业效益水平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761%。

以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权重作为权数计算各省、市建筑业竞争力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F综合=(0.578 02F1+0.179 66F2+0.082 34F3+0.077 61F4)/0.917 63。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各省、市建筑业竞争力水平的因子得分及排名

2.4 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建筑业竞争力分析

由表5可知,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覆盖的11个省市中,全国综合得分排在前十的省份有5个,其中江苏、浙江、湖北分列前三,且江苏和浙江两省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省市,排在前二十的省份有10个,说明该区域建筑业产业竞争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该区域11个省市中有6个综合得分为正值,分别为江苏、湖北、四川、湖南、安徽,表明以上省市的建筑业产业综合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从表中的4个公共因子得分情况来看,江苏、浙江在公共因子F1上得分遥遥领先,湖北、四川、湖南得分均排在前十,区域内其他省市得分排名也都处于中上游水平,表明该区域建筑业在规模及运营能力上有明显优势;该区各省市在公共因子F2得分上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技术装备或动力装备方面人均占有量不足,表明该区域建筑业在人均技术创新投入、机械设备投入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和改进空间;在公共因子F3得分上,只有上海、湖北、贵州得分排在全国前十,其他省分得分均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四川、湖南、江西全国排名分列21位、26位和30位,表明该区域不同省市间建筑业成长发展能力相差较大,部分省市可以从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及改良资产负债率等方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公共因子F4得分上,该区域不同省市间得分及排名比较分散,排名前十的省份有5个,排名后十的省份有2个,表明该区域建筑业效益水平部分省市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不强,可通过挖掘资产盈利潜力及提升产值利润率等方面来提升竞争力水平。

进一步分析发现,除安徽和云南两省的综合得分排名与其在4个公共因子的得分排名相对均衡外,该区域其他省市得分排名在4个公共因子上的体现均呈现较大的差异及不匹配性,比如江苏、浙江、湖北的综合得分排名分居前三,在技术装备方面的排名却分列第30位、第31位和第22位;四川在产业规模及运营能力方面得分排名第7位,在产业技术装备及产业成长发展方面却分别为第27位和第21位;上海在产业成长发展方面得分排名第2位,却在产业效益水平方面排名第29位,表明该区域在提升建筑业竞争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和层面的制约。各省市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弥补短板,以实现产业高质量平衡发展。

3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建筑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该区域所覆盖的11个省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区域排名及全国排名。从结果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综合实力整体较强,区域内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东部强于西部”的分布特点,也存在个别省市建筑业竞争力综合实力非常强,部分省市相对落后的现状。具体来看,区域内各省市在规模及运营能力、技术装备、成长发展、效益水平等方面也各有长短,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现象。针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提升提出以下建议。

3.1 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市场竞争力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区域建筑业带来了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也为区域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建筑企业要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努力参与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建设中去。大型企业应发挥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走集研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于一体的总承包发展道路。中小企业应发挥专业优势,选择好细分市场,走突出主业做精做强的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2 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区域内建筑企业要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长江大保护发展战略,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技术创新,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力度,持续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要大力发展装备式建筑,发展节能、减排、智能及环保建筑,坚持走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绿色环保技术研发,做好企业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

3.3 紧跟国家战略,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建筑企业要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用好沿线国家的有利政策,抓住国家对外投资和援助项目增多的发展契机,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国际工程市场开拓及发展策略,充分利用企业资金、技术、设备及人才优势,积极与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为进入国际工程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各地政府也要搭建平台,引导和扶持更多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工程市场,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3.4 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在新的发展时期,该区域各地区要进一步推进建筑工程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建筑企业诚信档案,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多举措创新工程招投标管理模式,规范招投标活动,加强招投标日常监督管理,落实企业综合最优价中标要求,全面防止串通投标、低价中标等违规行为发生;加大劳务分包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劳务分包行为,持续完善企业劳务合同管理,确保建筑业劳务分包市场管理规范化;加强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打造优质工程,提升市场整体竞争力。

猜你喜欢
省市建筑业方差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方差越小越好?
计算方差用哪个公式
方差生活秀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