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改变土地用途可能会使更多疾病出现

2020-08-06 17:21
参考消息网
关键词:伦敦大学病原体物种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 外媒称,根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全球土地使用变化正在打破动物群落的平衡,携带可传染人类的疾病的物种似乎将从这种情况中受益。

据埃菲社马德里8月5日报道,研究表明,与不受干扰的栖息地相比,受到人为干预的生态系统存在更多的人畜共患疾病,也就是能够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

报道称,这种影响对啮齿动物、蝙蝠和雀形目鸟类等动物来说更大,这或许有助于解释这些动物成为一些疾病宿主的普遍性。

研究报告警告说:“土地利用的变化越来越多地为人们与潜在疾病宿主之间的接触创造了机会,然后这些疾病就会被传播给人类。”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由伦敦大学学院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分析了全球六大洲的6801个生态群落、并发现那些已知携带可感染人类病原体的动物在人类密集利用的景观中更为常见后得出的。

结论的证据来自184项研究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将近7000个动物物种,其中376种是人类共有病原体的携带者。

研究人员认为,鉴于这样的结果,可能有必要改变世界范围内土地的使用方式,以减少未来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研究人员罗里·吉布在伦敦大学学院的一份文件中指出,人类在全世界范围内改变从天然林到农田等自然景观的方式,对许多野生动物种类都有影响。

“我们的发现表明,留在由人类主导环境中的动物最有可能携带传染性疾病,从而使人患病。”

根据这项最新研究,携带人畜共患病原体的物种在受人类影响(干扰)的环境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在野生生态环境中的比例。

此外,在可能携带影响或不影响人类的任何种类病原体的动物群体中也观察到了相同的关系。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凯特·琼斯解释说,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自然景观向农业景观的转化,尤其是向粮食生产景观的转化。

她指出:“我们的发现凸显了管理农业景观以保护当地居民健康、同时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着疾病传播,但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需要采取策略来降低类似新冠病毒这样的传染病暴发的风险。(编译/韩超)

猜你喜欢
伦敦大学病原体物种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语言教育的世界课堂——伦敦大学学院
伦敦大学建立与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