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2020-08-06 14:25赵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实施程序化管理的价值。方法 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在2019年1月开始实施程序化管理(研究组),与2019年1月前实施的常规管理(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各自选择55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管理后的管理质量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技能评分、管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及管理有效性明显优于参照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中实施程序化管理的效果较为显著,促进儿科重症监护室管理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 程序化管理;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5(b)-0013-03

The Application of Programmed Management in Nursing of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ZHAO L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zhou, Chenzhou, Hunan Province, 4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program management in nursing work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of our hospital started to implement programmatic management (research group) in January 2019,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reference group) implemented before January 2019. Each group selected 55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in the ICU were us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the manage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anagement quality score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rogram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work of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is significant, and it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management.

[Key words] Programmed management;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ing management

儿科重症监护室是医护人员应用高科技的监护技术及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为危急重症患儿实施治疗、护理及观察等操作的特殊区域。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内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存在病情发展快及预后较差等特点[1],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稍加不注意将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意外现象出现,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且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存在护理工作繁杂、护理强度较大及急救药品种类等问题,增加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难度[2]。因此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该次观察过程中为了分析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该院针对收治的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110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在2019年1月开始实施程序化管理(研究组),与2019年1月前实施的常规管理(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各自选择55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参照组55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24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7岁,均值为(4.20±0.63)岁。研究组55例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5例;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8岁,均值为(4.26±0.65)岁。参与该次观察的护理人员均为同一批,共15名。

对两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参照组儿科重症监護室患儿实施常规管理,主要包括为患儿实施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发展及治疗给予患儿相应的对症干预及基础性的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措施。

针对研究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实施程序化管理,具体如下:①组建程序化管理小组:由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组建一支专业的、护理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程序化管理团队,对各项管理工作程序进行制定、实施、优化、完善等,要求每位护理人员按照程序开展护理操作。针对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程序化管理计划,首先定期组织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参与儿科重症监护室的相应护理技能及知识的专科培训,在培训后实施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操作合格后才能给予上岗。并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护理人员所有的干预、治疗等均应由护理人员完成,并安排三班倒的护理排班方式,减少反复床头交接病情行为,提高患儿接受管理的连续性。针对儿科重症监护室内各个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等进行明确,促使护理人员按照相应的流程开展干预及管理措施。②儿科重症监护室内环境的程序化管理:针对儿科重症监护室内的治疗仪器设备、药品等实施程序化管理,所有的治疗仪器、抢救设备及抢救药物都应遵循定点管理的原则,对药物的保管、消毒、放置地点、使用品种、数量及检查维修等进行综合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治疗需求,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熟悉仪器及药物的使用方式、性能等。对各项仪器设备实施操作流程的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在使用任何一种仪器时都能严格按照使用流程进行操作。并针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制定呼吸衰竭的护理程序、心搏骤停的抢救程序等,保证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的生命安全。③儿科重症监护室各项程序化的管理操作: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患儿的具体情况及病情程度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在给予患儿药物干预的过程中应采用反复核对患儿信息的形式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应为患者实施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安全管理,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因素,积极向患儿传递患儿家属的情感,并在实施管理工作中多给予患儿鼓励、支持及肯定,强化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最后,在程序化管理过程中还应强化管理的质量监控,促进质量持续改进,选择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及骨干人员成立质控团队,定期对儿科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及检查,每月组织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参与相应的质量持续改进优化大会,针对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构建一个程序化的管理循环,最大程度上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的管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管理后的管理质量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技能评分、管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及管理有效性等差异。①管理质量评分[3]:针对管理制度、管理实施情况、管理质量等进行综合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管理质量越高。②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技能评分: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人员掌握护理技能的程度越高。③管理有效性:管理后未发生安全事件,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患儿顺利转入专科病房[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管理质量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技能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管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及管理有效性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质量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技能评分

研究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管理后的管理质量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技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管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及管理有效性

两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管理后的管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及管理有效性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患儿病情均较为严重,且病情的变化速度较快,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稍微有差错就会导致患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现象出现,不利于患儿预后及康复,影响儿科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有效性[5]。因此,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管理过程中应转变以往单一、缺乏预见性及管理效果不佳的常规管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程序化管理。

程序化管理主要是指按照工作内在逻辑关系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开展的管理模式。通俗来说程序化管理要说明开展某种活动或完成某项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及相应的规则等和前后衔接的递进关系[6]。将其运用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管理过程中只要是护理人员按照确定及制定好的护理程序实施一系列管理操作行为的管理模式,在兒科重症监护室中开展程序化管理模式主要通过组建程序化管理小组、儿科重症监护室内环境的程序化管理及儿科重症监护室各项程序化的管理操作等多元化的程序化管理措施促进儿科重症监护室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的提高,优化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管理措施及管理流程在,保证患儿的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及管理有效性,促进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利于患儿救治成功率的提高,促进患儿早日转入专科病房及康复[7]。

综上所述,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程序化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较为明显,促进儿科重症监护室管理有效性的提高,为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实施一系列优质、全面及专业的护理管理措施,利于儿科重症监护室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佳音.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4,35(14):291.

[2]  贺爱琴,雷晓霞.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程序化管理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226.

[3]  白海燕.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2033.

[4]  唐英.程序化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母婴世界,2015,26(21):128.

[5]  夏英华,杨玲,金萍,等.程序化镇静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5,11(16):22-25.

[6]  曹亮,贺芬萍,易青梅,等.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8,40(1中旬刊):65-66.

[7]  杨婷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4540.

(收稿日期:2020-02-20)

[作者简介] 赵莉(1989-),女,湖南郴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科重症监护室管理。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
护士长巡视工作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分析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探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浅谈新木桶原理在临床科室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